众生古诗

黎解元庄严观音像见而赞之

端严净妙,具慈悲相。广大智慧,具慈悲心。菩萨之心,如月在水。水性无边,照亦不已。我同众生,恭仰相貌。誓同一切,行菩萨道。

406

观音赞

端坐圆通妙微相,众生眼里堆青嶂。晓来窗外听啼禽,春风不在花枝上。

406

礼观音大士(二首)

水月观音水月明,只将慈眼视众生。众生无量悲无量,应感如传空谷声。

406

楞严经偈

作者:蔡卞(宋代)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

406

赠崧菴造墨

水铢胶法仙而黠,万杵玎璫肩欲脱。龙尾磨开紫玉腴,鼠须点动青霓活。油然作云升太清,沛然下雨惊四溟。何当点开众生眼,大千世界常光明。

406

呈万菴十章·金丹

佛与众生共一家,一毫头上现河沙。九还七返鱼游网,四谛三空兔入罝。混洗何年曾结子,虚空昨夜复生花。阿谁鼎内寻丹药,枯木岩前月影斜。

406

别师

劫火烧成烈焰城,煎下无计拯众生。请师少念清凉境,此是西天第一程。

406

渔家傲(咏鱼篮观音)

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清冷露湿金襽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

406

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

作者:苏轼(宋代)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406

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二首游自七月病起蔬食止酒

作者:陆游(宋代)

闲窗贝叶对旁行,不觉城笳报夕阳。嗜酒步兵犹未达,拂衣司谏亦成忙。室无摩诘持花女,囊有娑婆等价香。欲与众生共安隐,秋来梦不到鲈乡。

406

题半山寺壁二首

寒时暖处坐,热时凉处行。众生不异佛,佛即是众生。

406

拟寒山拾得二十首

众生若有我,我何能度脱。众生若无我,已死应不活。众生不了此,便听佛与夺。我无我不二,四天王献钵。

406

弼公院问病

一头细发两分丝,卧见芭蕉白露滋。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

406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一身入定多身出,屈申臂顷四天下,如世箧藏诸有物,及以丝缕舞工木。小儿赞叹或恐怖,耆老智者但袖手。佛说神通方便力,度脱众生具功德。

406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斑斑之兽本山林,升堂入室作舆卫。小僧奉施军持水,弭耳来受救渴供。胸中猛虎自调服,是故异物成一家。我观阎浮提众生,同床猜忌若冰炭。

406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四十九年大教主,波旬请故入涅盘。佛身常寻法界住,非其境界故不见。未法众生蒶福田,众魔染衣汗戒律。稽首那迦住世间,令我常生遇佛想。

406

观世音赞六首

自心海岸孤绝处,戒定慧香补陀伽。观身实相净圣果,自度众生大悲愿。一一浮沤镜本空,八万四千垂手处。梦时捉得水中月,亲与猕猴观古镜。

406

观世音赞六首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

406

澄心亭颂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究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即浑即澄彻,个是涅盘门。

406

踏莎行(赠光严道人)

作者:蔡伸(宋代)

玉质孤高,天姿明慧。了无一点尘凡气。白莲空殿锁幽芳,亭亭独占秋光里。一切见闻,不可思议。我今有分亲瞻礼。愿垂方便济众生,他时同赴龙华会。

406

颂古九首

杈下要分生死路,霍山直拔透重关。虽然赚我三千里,瞎却众生眼万千。

406

传度后作

道人原力如天溥,度尽众生方自度。若还纤芥未蒙恩,我终不舍升天路。

406

题汤泉壁

禅庭谁立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

406

病牛

作者:李纲(宋代)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406

庄器之贤能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

作者:张镃(宋代)

吾亦爱吾庐,地僻犹深山。山亦前后有,远望碧玉环。繄昔近市居,局促几泥蟠。买园辟荒榛,运量百亩宽。勤劳艺且筑,就绪五载间,葛巾雅相宜,何心傲蝉冠。流光隙中驶,霜鬓映苍颜。恬愉无竞外,幸免历世患。帝人...

406

咏垂丝蜘蛛嘲云辨僧

吃得肚婴撑,寻思绕寺行。空中设罗网,只待杀众生。

40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