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山川看不厌,浩然遂忘还。
岷峨最先见,晴光厌西川。
远望未及上,但爱青若鬟。
大雪冬没胫,夏秋多虵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颜。
有路不客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雪如石,迫暖成高澜。
经日到绝顶,目眩手足颠。
自恐不得下,抚膺忽长叹。
坐定聊四顾,风色非人寰。
仰面嗫云霞,垂手抚百山。
临风弄襟袖,飘若风中仙。
朅来游荆渚,谈笑登峡船。
峡山无平冈,峡水多悍湍。
长风送轻帆,瞥这难详观。
其间最可爱,巫庙十数巅。
耸耸青玉斡,折首不见端。
其馀亦诡怪,土老崖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齧不可拦。
苟非峡山壮,浩浩无隅边。
恐是造物意,特使险且坚。
江山两相值,后世无水患。
水行月余日,泊舟事征鞍。
烂熳走尘土,耳嚣目眵昏。
中路逢汉水,乱流爱清渊。
道逢尘土客,洗濯无瑕痕。
振鞭入京师,累岁不得官,悠悠故乡念,中夜成惨然。
五叹不复留,驰车走轘辕。
自是识嵩岳。
荡荡容貌尊。
不入众山列,体如镇中原。
几日至华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数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逦见终南,魁岸蟠长安。
一月看山岳,怀抱斗以骞。
渐渐大道尽,倚山栈夤缘。
下瞰不测溪,石齿交戈鋋。
虚闻怖马足,险崖磨吾肩。
左山右绝涧,中加一绳悭。
傲睨驻鞍辔,不忍驱以鞭。
累累斩绝峰,兀不相属联。
背出或逾峻,远骛如争先。
或时度冈领,下马步险艰。
怪事看愈好,勤劬变清欢。
行行上剑阁,勉强踵不前。
矫首望故国,漫漫但青烟。
及下鹿头坂,始见平沙田。
归来顾妻子,壮抱难留连。
遂使十余载,此路常周旋。
又闻吴越山,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庐岳,首挹瀑布源。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干。
馀润散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地,遂获高僧言。
问以绝胜境,道我同跻攀。
逾月不倦厌,岩谷行欲殚。
下山复南迈,不知已南虔。
五岭望可见,欲往苦不难。
便擬去登玩,因得窥群蛮。
此意竟不偿,归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顿俄十年。
昨闻庐山郡,太守雷君贤。
往求与识面,复见山欝蟠。
绝壁横三方,有类大破鐶。
包裹五六州,倚之为长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气不温。
不类嵩华背,气象多浓繁。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
簿书苦为累,天鹤办笼樊。
岷山青城县,峨嵋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见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过眼不得飡。
始谓泛峡去,经约今又愆。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归轩。
他山已不见,此可著意看。
年轻人喜欢奇迹,落拓鞍马间。
目光看天下,爱是宇宙宽。
山川看不饱,浩然终于忘记返回。
于岷峨最先出现,晴朗的阳光满足西川。
远望不到上,但爱青如果发红。
大雪冬季淹没小腿,夏秋季多从容自得、自由自在蚖。
在春天才敢去,匍匐攀登屏颜。
有路不客足,左右号鹿猿。
阴崖积雪和岩石,迫于暖成高波。
经天到绝顶,目眩手脚颠。
害怕自己不能下,抚着胸口忽然长叹息。
坐下聊四顾,风势不是人世。
仰脸咬云霞,双手抚百山。
迎风弄领袖,飘然若仙风中。
归来在荆州,谈笑登峡谷船。
峡山没有平冈,峡谷中的水多强悍湍。
长风送轻帆,突然这难以详细观察。
其中最可爱,巫庙十几顶。
耸耸青玉斡,转首不见端。
其余也怪异,土老岩石顽。
长江浑浑流,触咬不可拦。
如果不是峡山壮,辽阔无边边。
恐怕是造物主意识,特别使危险而且坚。
江山两相遇,后世无水患。
水行一个多月,泊船事征鞍。
烂熳走尘土,耳朵眼睛眵昏暗喧嚣。
中路逢漠水,乱爱清渊。
路上遇到尘土客,洗干净无瑕痕。
振鞭进京城,连续几年不能得到官,
悠悠故乡念,半夜成悲伤。
五叹息不再留,奔驰车跑辍辕。
从此认识嵩岳。
荡荡容貌尊。
不到群山列,身体像镇守中原。
几天到开花下,秀色碧照亮天空。
上下数十里,照一下青突兀突兀。
渐次出现终南山,魁梧蟠长安。
一个月看高山,怀里抱着斗以赛。
渐渐大道尽头,倚山栈道攀附。
往下俯瞰深不可测溪,石头牙齿交戈矛刺杀。
虚听到恐怖马足,险崖磨我肩上。
左山右绝涧,中加一根绳子悭。
傲慢在鞍辔,不忍心用鞭子驱赶。
累累杀绝峰,兀不相关联。
背出或越过高峻,远行到争先。
有时越过山冈领,下马步艰难。
怪事看更好,勤勉变清欢。
走上剑阁,勉强退缩不前。
抬头望故乡,漫漫只青烟。
及下鹿头坂,开始看到平沙田。
回来照顾妻子,壮抱着难以挽留。
致使十多年,这条路常周旋。
又听说吴、越山,其中明水澄鲜。
百金买骏马,去意自己不存在。
投身入庐山,首先来自瀑布源头。
飞下二千丈,强烈不可以干。
馀润散为雨,遍山中冷作。
依次进入二林地区,于是得到高僧说。
问以断绝胜境,道我一起攀登。
超过一个月而不疲倦厌烦,山谷运行要尽。
下山再南下,不知道已经向南虔。
五岭望可以看到,想去苦不难。
就准备去登上玩,因而得以窥视群蛮。
这个意思竟然不补偿,回家抱着愁煎煎。
到家不会再出现,一顿很快十年。
昨天听说庐山郡,太守雷君贤。
去寻找和识别面部,又见山欝蟠。
绝壁横三方,有一类大破环。
包裹着五六个州,靠的是长垣。
大抵蜀山陡峭,辊刻气不温。
不像嵩华山背,气象多浓繁。
吴国国君颖川秀,六年为蜀官。
公文质量为累,天鹤办樊笼。
崛山青城县,峨嵋也南临。
黎雅又可以到,不见应该很自然。
有如烹油牛,经过眼不能吃。
开始对泛峡中去,经过约现在又遇。
只有东北山,依然送回轩。
别的山上已不见,这可以用心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