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雅十首·《大卤

作者:尹洙(宋代)

晋郊既平,九区以宁。

陈功太庙,告假威灵。

在昔武王,于商观兵。

维我艺祖,亦勤于征。

匪贷晋罪,俟厥贯盈。

圣作圣继,巍巍相承。

0

诗文译文

晋国郊野已经平定,九区安定宁静。

陈述我的功勋于太庙,向神灵请假借威力。

昔日武王在商朝时,观察敌情准备战争。

我们的祖先,也勤奋于征战。

晋国并非借贷罪行,等待时机累积力量。

圣明的事业传承下来,庄严而相继。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尹洙的《大卤》十首诗中的第二首。诗中描述了晋国郊野已经平定,九区安定宁静的景象。诗人陈述了自己在太庙中宣扬功勋,请求神灵借给他力量。他提到了古代武王在商朝时观察敌情准备战争的事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祖先也曾勤奋于征战。诗人强调晋国并没有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权力,而是等待时机,积蓄力量。最后,他称赞圣明的事业得以传承,世世代代相继延续。

这首诗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晋国的平定和安宁,同时展现了尹洙对祖先和历史的敬仰。通过引用古代武王观兵的情节,诗人强调了晋国自古以来就有勇于战斗和征服的传统。诗人以一种庄严而肃穆的语调,表达了对晋国的赞美和对圣明事业的传承的敬重。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尹洙对晋国的情感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展示了他对国家和文化的热爱与敬仰。

尹洙

尹洙(1001年—1047年),字师鲁,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北宋散文家,世称河南先生。

其他诗经

陈五主

陈五主,明代,郭之奇,

可怜巴马蔽黄尘,夷凶剪乱遂为陈。已知同泰终危国,何事庄严又舍身。

始兴王子兴劳苦,刺闺投石夜频频。妄希泰伯为三让,错认姬公乃世臣。

青蒲未了安成泣,临海旋驱嗣主轮。独值齐衰能启土,始逢周盛复逡巡。

云龙门外空焚锦,玉树庭中竞乐春。三阁花容谁比艳,平湖草色忽开堙。

天子寺奴应可献,宫英文狎岂相颦。一朝王气归眢井,留得新声感后人。

41

【越调】斗鹌鹑 元宵

【越调】斗鹌鹑 元宵,元代,未知作者,

圣主宽仁,尧民尽喜。一统华夷,诸邦进礼。雨顺风调,时丰岁丽。元夜值,

风景奇。闹穰穰的迓鼓喧天,明晃晃的金莲遍地。

【紫花儿序】香馥馥绮罗还往,密匝匝车马喧阗,光灼灼灯月交辉。满街上

王孙公子,相携着越女吴姬。偏宜,凤烛高张照珠履。果然豪贵,只疑是洞府神

仙,闲游在阆苑瑶池。

【小桃花】归来梅影小窗移,兰麝香风细。翠袖琼簪两行立,捧金杯,绛绡

楼上笙歌沸。冰轮表里,通宵不寐,是爱月夜眠迟。

【金蕉叶】拚沉醉频斟绿蚁,恣赏玩朱帘挂起。歌舞动欢声笑喜,一任铜壶

漏滴。

【尾】须将酩酊酬佳致,乐意开怀庆喜。但愿岁岁赏元宵,则这的是人生落

得的。

绿柳凋残,黄花放彻。塞雁声悲,寒蛩韵切。旧恨千般,新愁万叠。正美满,

忍间别。雨歇云收,花残月缺。

【紫花儿序】摘楞的瑶琴弦断,不通的井坠银瓶,吉丁的碧玉簪折。音书难

寄,去路遥赊。伤嗟,目断云山千万叠。最苦是离别,鸳被空舒,凤枕虚设。

【金蕉叶】那的是情牵恨惹,那的是肠荒腹热。怕的是纱窗外风飘败叶,又

听的铁马儿丁当韵切。

【调笑令】把眉峰暗结,最苦是离别,不烦恼除非心似铁。冷清清捱落西楼

月,又听得戍楼上画角呜噎。奏《梅花》数声砧韵切,业心肠越不宁贴。

【秃厮儿】正欢悦谁知间别,才美满又早离别。俺两个云期雨约难弃舍,似

团圆一轮月,被云遮。

【圣药王】好教我愁万结,恨万叠,满怀愁闷对谁说。成间别,时运拙,气

长吁多似篆烟斜,和绛蜡也啼血。

【鬼三台】也是我前生业,今世里填还彻,一寸愁肠千万结。想啼痕一点点

尽成血,越教人哽噎。本待要宁宁帖帖刚睡些,怎禁那啾啾唧唧蛩韵切。觉来时

宝鼎烟消,铜壶漏绝。

【紫花儿序】惊好梦几声儿寒雁,伴人愁的一点孤灯,照离情半窗残月。临

歧执手,不忍分别。只待稳步蟾宫将仙桂折,到如今暮秋时节。他只待金榜名标,

那里问玉箫声绝。

【尾】受凄惶甚识分明夜,把捱过的凄凉记者。来时节一句句向枕头儿上言,

一星星向被窝儿里说。

半世飘蓬,闲茶浪洒。十载追陪,狂朋怪友。倚翠偎红,眠花卧柳。怪胆儿

聪,耍性儿柔。成会了心厮爱夫妻,情厮当配偶。

【紫花儿序】受用春内谢馆,晓日章台,夜月秦楼。向红裙中插手,锦被里

舒头。风流,不许傍人下钓钩。燕侣莺俦,百匹酬歌,红锦缠头。

【金蕉叶】寨儿里相知是有,一见咱望风举手。若论着点砌排科惯熟,敢教

那罢剪嘴姨夫闭口。

【调笑令】声名儿岁久,急难收。则恐怕扶侍冤家不到头,风月脚到处须成

就。誓不曾落人机彀,搬的他燃香剪发百事有。虚心冷气,使尽刚柔。

【秃厮儿】爱杨柳楼心酒,喜芙容帐里藏阄,美孜孜翠鬟排左右。歌白雪,

捧金瓯,温柔。

【圣药王】春事休,夏当游,向芰荷香里泛兰舟。到中秋,月色幽,醉醺醺

无日不登楼,兀剌抵多少风雨替花愁。

【尾】花阴柳影,霎时驰骤,急回首三旬左右。罢却爱月惜花心,闲着题诗

画眉手。

(媚)(媚)姿姿,淹淹润润。袅袅婷婷,风风韵韵。脸衬朝霞,指如嫩笋。

一搦腰,六幅裙,万种妖娆,千般可人。

【紫花儿序】曲弯弯蛾眉扫黛,慢松松凤髻高盘,高耸耸蝉鬓堆云。一团儿

旖旎,百倍儿精神。超群,越女吴姬怎生衬。席上殷勤,百媚庞儿,端的一笑风

生。

【秃厮儿】瘦怯怯金莲窄稳,娇滴滴皓齿朱唇,肌如美玉无玷损。但见了,

总消魂,绝伦。

【圣药王】酒半醺,更漏分,画堂银烛照黄昏。枕上恩,被底亲,丁香笑吐

兰麝喷,灯下看佳人。

【尾】好姻缘休到别离恨,只恐怕两下里魂牵梦引。我罗衫衤肯儿宽,你唐

裙带儿尽。

雪艳霜姿,香肌玉软。杏脸红娇,桃腮粉浅。金凤斜簪,云鬟半偏。插玉梳,

贴翠钿。舞态轻盈,歌喉宛转。

【紫花儿序】他有苏卿般才貌,我学双渐真诚,望博个美满姻缘。俳优体样,

乐府梨园。天然,不若如桃源洞里仙。可爱堪怜、一搦腰肢,半折金莲。

【小桃红】初出兰堂立樽前,似月里嫦娥现,一撮精神胜飞燕。正当年,柳

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

【天净沙】初相逢恨惹情牵,间深里都受熬煎,各办着心真意坚。有时得便,

赴佳期月底星前。

【尾】狠毒娘间阻得难相见,统镘的姨夫恋缠。我为甚着探脚儿勤,只恐怕

离别路儿远。

雨意云情,十朝五朝。霜艳天姿,千娇万娇。凤髻浓梳,蛾眉淡扫。樱桃口,

杨柳腰。玉笋纤纤,金莲小小。

【紫花儿序】歌骊珠一串,舞端雪千回,无福也难消。超群旖旎,出格妖娆。

风流,一笑千金价不高。世间绝妙,特意厚情深,引得人梦断魂劳。

【秃厮儿】儿中眉尖眼角,寨儿中口强心乔,谢琼姬不嫌王子高。同跨凤,

宴蟠桃,吹箫。

【尾】不堤防侧脚里姨夫每闹,全在你个有终始冤家不错。我身上但留心,

偷方便应付了。

玉笛愁闻,装奁倦开。鬓乌云,眉颦翠黛。慵转歌喉,羞翻舞态。闷填胸,

泪满腮。常记得锦字偷传,香囊暗解。

【小桃红】倚阑无语忆多才,往事今何在,玉体厌厌为谁害,瘦形骸,今春

更比前春赛。雕阑玉砌,绿窗朱户,深院锁苍苔。

【醉扶归】松却香罗带,慵整短金钗,无语无言闷答孩。不厌倦衫儿窄,几

度将龟儿卦买,何日佳期再。

【天净沙】也是咱运拙时乖,致令得雨杳云埋,侧脚里相知不该。胡喧乱讲,

纸糊锹怎撅得倒阳台。

【尾】把一片偷香窃玉心宁耐,喑气吞声慢捱。怕甚风月闷愁乡,烟波是非

海。妓好睡

莫不是陈抟的姨姨,庄周的妹妹,宰予的家属,谢安的亲戚。华胥梦里姻缘,

邯郸道上配偶。两件儿,试问你,可甚爱月迟眠,惜花早起。

【紫花儿】西厢底莺莺立睡,茶船上小卿着昏,东墙下秀英如痴。真乃是弃

生就死,便休想废寝忘食。休题,除睡人间总不知。正是困人天气,啼杀流莺,

叫死晨鸡。

【幺】推着倒鸾交凤友,倩人扶燕侣莺俦,合着眼蝶使蜂媒。绣衾未展,玉

山先颓。其实,倒枕着床是你记得的。胡突了一世,恰便似楚阳台半死的梅香,

兰昌宫殉葬的奴婢。

【小桃红】莫不是离魂倩女醉杨妃,是个有觉的平康妓。难道娇娥不出气,

懵憧的最怜伊。颠鸾倒凤先及第,直压的珊瑚枕低。黄金钏碎,平地一声雷。

【秃厮儿】祆庙火烧着不知,蓝桥水氵死合宜,绝缨会上难侍立。才烛灭,

早魂魄,昏迷。

【圣药王】子弟每,做伴的,安排着好梦做夫妻。你也休问谁,我也不答你。

陷人坑上被儿里,直挺着块望夫石。

【尾】对苍天曾说牙疼誓,直睡到红日三竿未起。若要战退睡魔王,差三千

个追魂大力鬼。离恨

送玉傅香,撩蜂拨蝎。病枕愁衾,寻毒觅螫。掷闷果的心劳,画颦眉的手拙。

恨岳高,泪海竭。难凭信鹊验龟灵。无定准鱼封雁帖。

【紫花儿序】莫不是金华字减消了官诰,芙容翠低小了云冠,鲛绡盖乍窄了

香车?闷弓儿常拽,愁窖儿频掘。伤嗟,一纳头相思害不彻。赤紧的俏心儿先热,

无倒断暮雨朝云,无拘束粉祟胭邪。

【小桃红】锦笺和泪寄离别,好事成抛撇。恨杀梅香性偏劣,闭喉舌,今翻

瘦损罗裙褶。他把那游蜂儿蜜劫,粉蝶儿香卸,生撅的风月担儿折。

【金蕉叶】我则见春雨过残花乱踅,芳尘静珠帘骤揭。绣帏悄银半灭,冰

弦断瑶琴乍歇。

【调笑令】我恰待睡些,不宁贴,熏金炉引梦赊。破题儿告一纸相思赦,楚

巫娥不顺关截。恰相逢陡恁般厮间别,望阳关永远山叠。

【秃厮儿】啼杜宇枝头泪血,惊庄周枕上残蝶,追魂数声檐外铁。这凄凉几

时绝,堪嗟。

【圣药王】伴着这灯影昏,月影斜,隔纱窗花影乱重叠。钟韵凄,鼓韵切,

听楼头角韵尚悠噎,似这般离恨怎拦遮。

【麻郎儿】病沉也相思赌忄敝,愁深也沈约搬舌。薄设设青铜镜缺,颤巍巍

连理枝截。

【幺篇】好着我想者,念者,怎舍?心儿里似醉如痴。辜负了星前誓设,冷

落了神前香。

【络丝娘】心头事十强九怯,眉尖恨千结万结。盼的团圆向明月,空立遍露

零花谢。

【尾声】闷恹恹好似如年夜,常记的相思那些。题起那眉尖恨恰舒开,心儿

疼又到也。

72

西江月(二首。一连水东楼燕集、一泛舟)

西江月(二首。一连水东楼燕集、一泛舟),宋代,葛胜仲,

艳曲醉歌金缕,朱门高耸铜环。中天楼观共跻攀。飞絮落花春晚。
低映绿阴朱户,斜拖素练沧湾。银钩华榜五云间。奕奕蛟龙字绾。

87

秦楼月(秋夕)

作者:黄升(宋代)

秦楼月(秋夕),宋代,黄升,

心如结。西风老尽黄花节。黄花节。寒鸿声断,冷烟凄月。
汉朝陵庙唐宫阙。兴衰万变从谁说。从谁说。千年青史,几人华发。

41

鹦鹉杯

作者:胡宿(宋代)

鹦鹉杯,宋代,胡宿,

介族生螭蚌,杯形肖陇禽。曾经良匠手,见爱主人心。

置在金樽侧,来从珠水浔。愿为仁者寿,再拜莫辞深。

100

神龙中自容山追入上诗

神龙中自容山追入上诗,唐代,权龙襄,

无事向容山,今日向东都。陛下敕进来,令作右金吾。

64

效退之青青水中蒲 其五

作者:王令(宋代)

效退之青青水中蒲 其五,宋代,王令,

双双水中凫,食饱不出水。灵凤来何时,鸿鹄志万里。

77

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三

作者:虞集(元代)

后续咏贫士三首 其三,元代,虞集,

为政贵察色,读书在研覃。司视既不明,两者无一堪。

尚不逭吏责,为师固宜惭。圣世无弃物,况兹久朝簪。

决去岂我志,知止亦所谙。颇闻南山下,菊根浸寒潭。

濯饵千日期,冰胪复清涵。老马果识道,更服盐车骖。

33

课诗

作者:赵蕃(宋代)

课诗,宋代,赵蕃,

滩长有馀逸,滩迥不胜迟。山帽堆云絮,水纹飞雨丝。

鸥鸣如避弋,鸟倦盍投枝。无计繁忧整,聊因课小诗。

55

雨中南楼望西方僧舍要元舆同赋

雨中南楼望西方僧舍要元舆同赋,宋代,郭祥正,

残春丝雨洗氛埃,一日重城望数回。熟色浅深添草树,轻绡高下覆楼台。

溪声远与钟声杂,山影分从电影开。不得画工如立本,史君吟写最多才。

12

庐陵乐府十首 其十

庐陵乐府十首 其十,宋代,郭祥正,

不作巫山雨,螺川久住家。欲知冰未释,须信玉无瑕。

对局拈棋子,开窗摘杏花。谁能谙此意,红日又西斜。

32

龙泉岩游记出版自题

龙泉岩游记出版自题,清代,陈龙庆,

梨枣雕镌未有期,山灵笑我太稽迟。今朝羯鼓催花急,忙煞钞胥笔一枝。

22

句 其四

作者:陈郁(宋代)

句 其四,宋代,陈郁,

与子才分手,何人更赏心。

56

三清山

作者:吴沆(宋代)

三清山,宋代,吴沆,

选胜园林兴未阑,拿舟飞出小溪湾。

光摇一碧回环水,翠挹三清远近山。

似惜雨晴天恰好,真忘名利日长闲。

松筠不锁神仙境,携得烟霞满袖还。

28

西岩

作者:卢楠(明代)

西岩,明代,卢楠,

西岩双柏树,犹自倚青坛。旧识洪河险,曾经大壑寒。

龙鳞剥雷雨,鹊干泻风湍。回首思梁栋,还惊际会难。

93

朱华塔成三首

作者:卢宁(明代)

朱华塔成三首,明代,卢宁,

竖塔障江涟,吾民种福田。孤高周石室,明远汉通天。

金紫千家丽,仪章六代贤。平川成乐土,长世祝皇年。

30

贺闻人母太孺人六十六华诞诗

贺闻人母太孺人六十六华诞诗,明代,湛若水,

今日曷为乐,闻子开寿筵。小寿逢六六,大寿祈百千。

何以祈百千,不朽无期年。何为不朽名,圣善流芳声。

母仪自贞则,海日难为兄。伏生传尚书,卓为女中英。

嘉言不出梱,善行溢家庭。我为众宾陈,众宾为我听。

兄代弟病毙,母哭子丧明。一门感慈孝,蔼然为嘉祯。

和德协上下,精诚达穹冥。仲氏新骑骢,宝应留清风。

帝曰母善是,孺人特褒封。龙章与凤翟,五色来云中。

风日清大夏,华诞适与逢。乃悟天人际,感应常相通。

特为王母寿,于以寿无穷。

76

伍行人庙

伍行人庙,明代,张元凯,

英风萧瑟庙荒芜,千古还嗟烈丈夫。市上吹箫频赛社,祠边种梓任樵苏。

不劳五战曾空郢,犹剩孤魂看破吴。潮汐至今排雪浪,素车白马怒号无。

50

次韵岁寒亭

次韵岁寒亭,明代,赵完璧,

绝壁荒亭岁月深,长松郁郁荫寒林。曾教炎暑来酷吏,谁向清风会赏音。

冰雪有情偕暮节,乾坤无地表贞心。寂寥尽日啼幽鸟,何事游人未解襟。

5

恭题文皇四骏图四首

恭题文皇四骏图四首,明代,张居正,

天马徕,翼飞龙。蹄削玉,耳垂筒。碧月悬双颊,明星贯两瞳。

文皇将士尽罴虎,复有龙驹助神武。流矢当胸战不休,汗沟血点桃花雨。

坝上摧锋第一功,策勋何必减元戎。君不见虎士标形麟阁里,龙驹亦入画图中。

84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