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古诗

清波引

作者:姜夔(宋代)

大别之幽处,无一日不在心目间。胜友二三,极意吟尝。朅来湘浦,岁晚凄然,步绕园梅,摛笔以赋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

952

祝英台近(余老矣,赋此为猿鹤问)

作者:张炎(宋代)

及春游,卜夜饮,人醉万花醒。转眼年华,白发半垂领。与鸥同一清波,风苹月树,又何事、浮踪不定。静中省。便须门掩柴桑,黄卷伴孤隐。一粟生涯,乐事在瓢饮。爱闲休说山深,有梅花处,更添个、暗香疏影。

1000

送沈虞卿秘盬修撰将漕江东二首

弃入修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修竹君鬊碧,折苇枯荷我鬓秋。莫把升沉著怀抱,古来览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405

感怀

作者:赵轸(宋代)

群鳞戏清波,天青云影白。濯足歌沧浪,一笑天地窄。山色秀而深,都言秘神物。眼底有真龙,何必云中觅。

480

助甫中丞为楼汝水之上颜曰绿波赋寄一首

百尺清波泻鸭头,美人新筑在河洲。风流张绪偏临水,恨别江淹独倚楼。柳外晴过休汝骑,门前春系下淮舟。近来麟阁能争胜,闲杀眠沙数点鸥。

940

晚憩南阳旅馆

旅馆何年废,征夫此日过。途穷人自哭,春至鸟还歌。行路新知少,荒田古径多。池篁覆丹谷,坟树绕清波。日照蓬阴转,风微野气和。伤心不可去,回首怨如何。

538

如梦令

作者:美奴(宋代)

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有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

803

赠陆伯容

作者:姚勉(宋代)

挂琴无壁一长吁,可是儒冠竟误儒。好把清波回涸辙,莫教白眼哭穷途。

658

听赵秀才弹琴

作者:韦庄(唐代)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澹入神清。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742

御沟十六韵

作者:吴融(唐代)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穿城初北注,过苑却东流。绕岸清波溢,连宫瑞气浮。去应涵凤沼,来必渗龙湫。激石珠争碎,萦堤练不收。照花长乐曙,泛叶建章秋。影炫金茎表,光摇绮陌头。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有...

902

插秧歌

农夫楫楫清波阔,秧稻茸茸森石发。父儿呼唤手拔齐,千把万把根连泥。四更乘月躇陇陌,晓烟渐散东方白。归来吃得饭一盂,担到田头汗似珠。蹲身擘业种入士,不间朝昏与亭午。肌肤剥裂肉起皮,烈日才阴又风雨。秋...

618

钓者

海际烟收欲暮天,扁舟轻泛出芦湾。丝纶夜掷清波里,晓得金鳞不犯竿。

462

秀州门外泊舟

拍岸清波扑岸埃,黑头霜鬓几徘徊。禾兴门外官杨柳,又见扁舟上堰来。

769

舜泉复发

作者:苏辙(宋代)

奕奕清波旧绕城,旱来泉眼亦尘生。连宵暑雨源初接,发地春雷夜有声。复理沟渠通屈曲,重开池沼放澄清。通衢细洒浮埃净,车马归来似晚晴。

886

清江行

渔翁一棹老清波,稚子学语能渔歌。日暮沙头寒爇竹,雨余船角乱堆蓑。鬻残小鲜仍自脍,湖海茫茫醉乡内。夜阑酒渴漱寒流,月照芦花上蓬背。

758

四月八日西湖观民放生

作者:蔡襄(宋代)

盈舟载鱼蝦,投泻清波际。应无校人欺,独行流水惠。非求升斗活,终免蝼蚁制。江湖自相忘,洲岛亦还逝。脱渊思曩戒,嗅饵省非计。为生岂不幸,萍藻庶可翳。

815

偈颂七首

魔作佛,坏烂虚空元有骨。佛作魔,须弥顶上涌清波。魔佛二边俱坐却,瘥病不假驴驼药。

414

望月有怀

作者:李白(唐代)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648

送贺宾客归越

作者:李白(唐代)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788

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我...

923

渔家傲歌圭塘四时四首

冰尽泉香云缥缈。韶华隐隐浮林杪。酒在葫芦鱼在沼。清昼悄。好音时复来黄鸟。管领风光心未老。衰颜却怕清波照。有酒可斟鱼可钓。能事了。东风一曲渔家傲。

909

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

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

67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