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红点巧安排,勾引春风上背来。莫解雕鞍桥下浴,恐随流水泛天台。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回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元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自元英宗硕德八剌朝至元顺帝朝,历任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江南行台中丞、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文法先秦两汉,宏瞻而精核,富丽而新奇,内容多制诏、碑志等类作品,诗作圆密清丽,除应酬之作外,亦有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
水龙吟(采药径),宋代,葛长庚,
云屏漫锁空山,寒猿啼断松枝翠。芝英安在,术苗已老,徒劳屐齿。应记洞中,凤箫锦瑟,镇常歌吹。怅苍苔路杳,石门信断,无人问、溪头事。
回首暝烟无际,但纷纷、落花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处,书成难寄。欲问双娥,翠蝉金凤,向谁娇媚。想分香旧恨,刘郎去后,一溪流水。
和陈溪山韵,元代,虞集,
幽人慎素履,古道思独往。瞋目登高台,浮云不足上。
丹砂炼仙骨,沆瀣濯神爽。远怀澄江静,耿若孤月朗。
河汉自倾注,山川邈游想。敛迹倦飞翼,归耕故时壤。
好风从东来,空谷感遗响。诏书荐遗逸,郡府属高仰。
聊持东湖水,往助敬亭赏。
关悟老住明教禅院,宋代,辛弃疾,
道人匡庐来,籍籍倾众耳。
规摹小轩中,坐稳得坎止。
慈云为谁出,法席应众启。
招提隐山腹,深净端可喜。
夜禅余机锋,文字入游戏。
会有化人来,伽陀开短纸。
开岁半月湖村梅开无馀偶得五诗以烟湿落梅村为韵 其二,宋代,陆游,
我来梅花村,倚杖久伫立。惜哉风雨馀,零落绿苔湿。
往年赋诗人,去袂不可执。明朝梅亦空,感旧百忧集。
和考功员外杪秋忆终南旧宅之作(以下六首一作卢纶诗),唐代,常衮,
静忆溪边宅,知君许谢公。晓霜凝耒耜,初日照梧桐。
涧鼠喧藤蔓,山禽窜石丛。白云当岭雨,黄叶绕阶风。
野果垂桥上,高泉落水中。欢荣来自间,羸贱赏曾通。
月满珠藏海,天晴鹤在笼。馀阴如可寄,愿得隐墙东。
木兰花慢,元代,丘处机,
伫登临旷望,涌云气,北山兴。旋恍惚阴阳,虚无变化,寥廓充盈。
奇峰状如太华,霭棱层、峻极染空青。急雨翻盆泼墨,迅雷激电飞声。
威灵。大骋神通,三伏暑,结凝冰。叹是处飘风,良田遇害,厦屋遭倾。
唯斯道乡幸感,屡涔涔至也忽然轻。深信皇天辅德,善因恶果分明。
送霍子侔还都,宋代,李廌,
真人造区夏,民瘼傒以苏。
戎衣振不格,力举覆地盂。
桓桓神武威,自信人未孚。
当年群啸聚,剑立犹称孤。
天旋地机转,旷谷吹埙竽。
瞳瞳东方日,扬光扶桑隅。
文明烛无疆,煌煌中天衢。
曾孙太平君,稽古追唐虞。
求贤用吉士,隐沦来真儒。
股肱协帝躬,腹心怀良图。
庶事正絜矩,嘉言规典谟。
欲将醍醐酪,沾濯疡垢肤。
又虑天下事,学古太殊涂。
众说折圣经,丹青久将渝。
世称渊华者,春秋华实敷。
考之笃诚谌,荧熠皆穿窬。
况复口耳学,擿埴冥索途。
终身不知道,死矣如蟪蛄。
无心时雨化,蠲逖狂狷迂。
法言立定论,章章如璠瑜。
专经务笃实,使士知所趋。
欲皆抱道义,如孔丘之徒。
士各重良贵,岂若乘风凫。
亦有倔强辈,索足行深涂。
如经风过耳,不美七尺躯。
斯人虽云存,众昧不容诛。
振振文风声,得与帝载俱。
先生住毗陵,才望振国都。
时方尚雕虫,如紫色夺朱。
独专性命学,已与众欲殊。
穷年志专一,立节如仲舒。
几年困礼闱,舆议久已需。
锦衾烂絺帷,羁绊縻於菟。
满衣京洛尘,马病仆亦痡。
前年彤庭下,射策关雕弧。
如何扛鼎力,不胜举匹雏。
官卑府参军,知府安呜呼。
青云有伯乐,俯识千里驹。
锋断吹毛羽,气节凌辘轳。
究之性天遗,溟海不可{左奭右斗}。
遂言黼座前,此材诚楠楰。
方今构大厦,不可同朽株。
嘉言沃宸衷,顿首帝曰俞。
汝其姑试之,育士师东吴。
东州士气懦,劲草惟蓬蒌。
循循教不倦,启发亲持扶。
义方达远迩,来学皆奔驱。
瑞凤止美竹,飞翔鸣高梧。
贤哉师道尊,丘轲居鲁邾。
巍巍数仞墙,深邃不可踰。
宗庙百官富,不见空跿跔。
三年就傅训,弦诵惟歌歈。
或谓我自然,孰知如浦卢。
济济榛楛茂,皇州忽云徂。
士民惜其去,夹毂争挽軥。
老叟遮道留,实篚携浆壶。
谓言感恩惠,成我妻与孥。
去矣不忍还,望尘犹懽呼。
尝闻有美玉,不琢邻碔砆。
美质逢利器,欲切惟锟鋘。
子时才力薄,治邑民欢娱。
季路在大国,止可治转输。
古有孟公绰,知宏才有余。
优于赵魏老,不可为大夫。
皇皇鲁圣人,道困将乘桴。
才单敢兼人,道蹇罹罿罦。
先生天与才,贯溟包五湖。
昔否今已亨,天扉有携揄。
行行近清秘,召见延英庐。
一言悟明主,钦哉帝云吁。
朕方在颍邸,乡誉时已怃。
何其数年间,下国犹劬劬。
朕意在教育,如芑生新畲。
往惟教东邦,朝野多美誉。
往矣勤勿怠,洁白相连茹。
或然何其嘉,宿愤得以摅。
上苟膺宠光,不日升朝裾。
待诏金銮殿,著书文石渠。
不见颍阴叟,拖绅腰金鱼。
河湟少年将,五载登台枢。
奉诸同人饯潘氏兄弟赋凤凰鸣矣于彼高冈为韵得凰字,宋代,洪朋,
维南斗日月,川岳上景光。何人赤壁下,种此双截肪。
故知汝南士,蚤经许子将。识君陟釐间,想见颀而长。
僧夏滕叔国,故床对清扬。膜外齐鹏鴳,胸次明冰霜。
佛界狮子尾,妙处亦难忘。西江渺波澜,索去有底忙。
挽衣不得留,晨风动馀皇。顷投胶在漆,今为参与商。
能事镜中像,此道何足臧。古来归根地,相期未渠央。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