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镐(宋代)

未知真是岳,祗见半为云。

99

诗文译文

是“看不清楚真实的事物,只能看到一半是云。”

诗文简析

《句》是一首宋代王镐的诗词,其内容十分简短。这首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传达了作者对于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矛盾和模糊感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可以理解为,人们常常无法看清事物的真实本质,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或一面。真实与虚幻往往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诗中的“未知真是岳”是指无法认知真实或真理,而“祗见半为云”则表示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部分、表象或假相。

这首诗词启示了人们在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时的主观局限性和认知障碍。现实世界常常存在众多的信息和现象,但由于人的能力或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全面了解事物的全貌。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对待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避免因为一知半解或片面的信息而做出错误的推论。

从的角度看,这首诗词虽然短小简洁,但表达了深邃的哲理。通过简练的文字和形象,作者王镐成功地传递了对思维和认知的思考。诗中用“真是岳”和“半为云”这一对比来凸显人们所面临的真实与虚幻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思维上的困惑。这种温婉的表达方式,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和感受到诗词所传递的主题。

总体来说,《句》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句,将人们在认知上的困惑和主观局限性生动地描绘出来。作者王镐巧妙地通过对真实与虚幻的对比,呈现了一种含蓄的思考和哲理,使读者在领会其表意的同时,也能引发更多关于认知和现实问题的思考。

王镐

(?—1027)宋澶渊人,寓居长安,字周翰。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监终南山上清太平宫。与道士游,啸傲于鄠杜之间。仁宗天圣五年就试春官,第甲等,俄得疾卒。

其他诗经

西郊秋兴十首 其十

西郊秋兴十首 其十,明代,何景明,

古人歌舞地,今日几豪华。世事那能定,吾生讵有涯。

秋虫不去户,寒雁各依沙。独少高阳侣,时时过酒家。

90

山居杂兴

作者:胡梅(明代)

山居杂兴,明代,胡梅,

支遁长松见者稀,松边刚试薜萝衣。

随来独鹤相依久,几度开笼不肯飞。

87

残句安石作假山

作者:苏轼(宋代)

残句安石作假山,宋代,苏轼,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82

醉蓬莱(丙午寿八窗叔)

醉蓬莱(丙午寿八窗叔),宋代,李曾伯,

自陇头垂谱,调鼎传家,典刑犹有。岁岁芳期,报小春时候。仙骨非凡,生香不断,标格蕙兰右。江路孤山,水边雪际,为渠诗瘦。
白玉堂前,青毡席上,孰谓无人,有如此酒。得意春风,且占万花首。会看常娥,移栽月殿,肯向桂华后。应笑家林,枯松厌蹇,岁寒堪友。

34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

作者:曾瑞(元代)

【南吕】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元代,曾瑞,

四时闺怨

花飞春去愁偏甚,情缘恶梦难禁,分钗破监别离谶。泪满襟,鸾拆衾,鸳分枕。弦断瑶琴,髻坠琼簪,玉消香,裙退锦,钏憁金。郎欢娱未审,妾烦恼特深。慵针指,懒梳掠,倦登临。

闷相侵,恨相寻,闲愁闲闷绿成阴。念想逐宵浑废寝,相思无日不伤心。

纱厨烟淡波纹簟,惊午梦恨厌厌,别离情绪难绝念。闷转添,恨转添,愁无厌。

问卜求签,有苦无甜。痛无心,调锦瑟,对妆奁。泪淹残杏脸,愁压损眉尖。欢娱俭,愁检束,闷拘钳。近雕檐,簌朱帘,困人天气扇慵拈。云髻蓬松愁病染,缃裙宽掩舞腰纤。

斜阳万点昏鸦乱,闲楼阁映林峦,漫天愁闷为奴伴。眉黛攒,秋水漫,柔肠断。

刀搅锥剜,情苦心酸。晚帘栊,笼双凤,锁孤鸾。病身属恨管,暮景序愁端。云初判,月正圆,夜漫漫。景难观,闷难搬,流苏空掩枕衾宽。暗想有缘添恨满,料应无梦继情欢。

同云黯黯冰花放,梅扑簌絮颠狂,严凝寒透红绡帐。情感伤,难抵当,愁魔障。

风竹敲窗。雪月侵廊。暮寒生,欢梦少,漏声长。漫魂劳意攘,空腹热肠荒。何曾忘,愁万缕,泪千行。掩空堂,锁余香,消疏景物助凄凉。梅竹无言成闷赏,心情怀恨入愁乡。

渔父

长天远水秋光淡,天连水影相涵,澄波万顷渔舟泛。月满潭,鱼满篮,船着缆。

紫蟹黄柑,白洒红蚶。醉魂酣,杯量减,酒空坛。赖江湖壮胆,仗鱼鳖供馋。睚时暂,同苦甘,共妻男。暮云昙,晓山岚,六合为我一茅庵。富贵荣华难强揽,衣食饱暖更无贪。

风情

酸丁词客人多儳,歌白苎泪青衫,风流歇豁着坑陷。冷句儿詀,好话儿□鸟,踏科儿钐。风月贪婪,云雨尴九咸。你妆憨,咱□淹。影羞惭,惜花心旋减,噀玉口牢缄。情绝滥,意莫贪,眼休馋。出深潭,上高岩,方知色界海中淹。美女花娇休去览,老婆禅奥莫来参。

惜花春起早

春鸡梦断云屏夜,银烛短篆烟斜,朱帘卷起梨花月。酒晕颊,人乍怯,风儿劣。

绿映红遮,似锦障周折。金沙软睡鸳鸯,杨柳晴啼杜宇,牡丹暖宿胡蝶。花枝蹀躞,花影重叠。木香洞薰兰麝,茶蘼架飘玉雪,苍苔径绣纹缬。秋千外月儿斜,西楼畔鸟声歇,海棠丝穿透露珠儿踅。宿酒禁持人困也,东风寒似夜来些。

闺情

才郎远送秋江岸,斟别酒唱阳关,临岐无语空长叹。酒已阑,曲未残,人初散。

月缺化残,枕剩衾寒。脸消香,眉蹙黛,髻松鬟。心长怀去后,信不寄平安。拆鸾凤,分莺燕,杳鱼雁。对遥山,倚阑干,当时无计锁雕鞍。去后思量悔应晚,别时容易见时难。

闺中闻杜鹃

无情杜宇闲淘气,头直上耳根底,声声聒得人心碎。你怎知,我就里,愁无际。

帘幕低垂,重门深闭。曲阑边,雕檐外,画楼西。把春酲唤起,将晓梦惊回。无明夜,闲聒噪,厮禁持。我几曾离,这绣罗帏,没来由劝我道不如归。狂客江南正道迷,这声儿好去对俺那人啼。

19

作者:李淦(元代)

句,元代,李淦,

天下今无读书者,人间惟有作诗人。

23

附米黻所作挽诗五首

作者:苏轼(宋代)

附米黻所作挽诗五首,宋代,苏轼,

平生出处不同尘,末路相知太息频。

力疾来辞如永诀,古书跋赞许犹新。

荆州既失三遗老,碧落新添几侍宸。

若诵子虚真异世,酒佣尸佞是何人。

67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

作者:苏轼(宋代)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涂,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宋代,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堕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57

东堂晨起有感

作者:陆游(宋代)

东堂晨起有感,宋代,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

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

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

龙泉幸是无人斸,莫露光芒上斗牛。

51

董逃行

作者:陆游(宋代)

董逃行,宋代,陆游,

汉末盗贼如牛毛,千戈万槊更相鏖。

两都宫殿摩云高,坐见霜露生蓬蒿。

渠魁赫赫起临洮,僵尸自照脐中膏。

危难继作如崩涛,王朝荒秽谁复薅?踰城散走坠空壕,扶老将幼山中号。

昔者群枉根株牢,众愤不能损秋毫;谁知此乱亦不遭,名虽放斥实遁逃。

平民踣死声嗷嗷,今兹受祸乃我曹!

71

柴步滩

柴步滩,宋代,杨万里,

江阔水不聚,分为三五滩。

遂令客子舟,上滩一一难。

小沙已成洲,大洲已成山。

山有树百尺,树围屋数间。

水底复生洲,沙湿犹未乾。

从此洲愈多,安得水更宽。

忆从严陵归,水落不能湍。

拖以数童仆,折却十竹竿。

今兹过吾舟,念昔犹胆寒。

92

和段学士对雪

作者:喻凫(唐代)

和段学士对雪,唐代,喻凫,

盈尺知丰稔,开窗对酒壶。飘当大野匝,洒到急流无。
密际西风尽,凝间朔气扶。干摧鸟栖枿,冷射夜残垆。
赞月登斜汉,兼沙搅北湖。惭于郢客坐,一此调巴歈。

52

行径

作者:薛能(唐代)

行径,唐代,薛能,

盘径入依依,旋惊幽鸟飞。寻多苔色古,踏碎箨声微。
鞭节横妨户,枝梢动拂衣。前溪闻到处,应接钓鱼矶。

87

秦人洞

秦人洞,宋代,谢枋得,

来避秦人万事休,鸟啼花落几春秋。

洞门深锁无人到,山自青青水自流。

57

送四川宪使

作者:虞集(元代)

送四川宪使,元代,虞集,

已叹玄经返墨池,复愁国史奉严祠。离乡游子归仍晚,独对东风惜鬓丝。

91

杂诗二十二首 其一

作者:刘敞(宋代)

杂诗二十二首 其一,宋代,刘敞,

五都货财地,车马趋市阛。平明侧肩入,薄暮掉臂旋。

意气何所期,盛衰俛仰间。乃知艺利合,厚薄未可原。

张陈父子游,一旦复相残。万古称凶终,此独何足言。

44

曹南贡父学士席上

曹南贡父学士席上,宋代,毕仲游,

真珠花小帖腮垂,不分苏州说杜韦。汉殿香新初著体,楚宫腰怯未胜衣。

风林巢稳莺雏嫩,水阁梁高燕子飞。欲作清诗答清唱,恨无清思敌玄晖。

42

雨中 其三

作者:韩淲(宋代)

雨中 其三,宋代,韩淲,

雨叶凄凄晚,风花肃肃春。乍看浑入意,久坐恐伤神。

城郭三家市,山林一病身。幽偏无客到,疏懒寄吾真。

3

三用韵谢孙花翁赵宽堂赵贵方见和

作者:杜范(宋代)

三用韵谢孙花翁赵宽堂赵贵方见和,宋代,杜范,

金飙荡天末,清泠聚兹花。凛然傲且拒,霜天肩正差。

好事共一观,目眩五色霞。但此慰寂寞,那复矜荣华。

谁无兰蕙姿,谁无桃杏葩。秋边竟谁语,短瓶插交加。

但知爱风味,何必加齿牙。未能输一醉,有兴浩无涯。

61

登湘阴北寺江亭

登湘阴北寺江亭,宋代,孔武仲,

古县峨新刹,孤亭占上头。

野苔侵坐绿,江水带天流。

丝断湘灵瑟,苹荒帝子洲。

人寰真是梦,顷刻已千秋。

6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