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范景仁叹花花在相国寺近舞场

作者:韩维(宋代)

佛宫金碧开朝霞,游人杂遝来正哗。

危弦促管竞繁咽,罗袖对舞春风斜。

子时投间一往步,正见绿树团丹花。

举头惊看不忍去,却视姝子犹泥沙。

稍开欲谢各自好,似为悦己为容华。

归来想像入秀句,刻缀玉佩锵珩牙。

尚嫌独赏不尽意,邀我共赋雄其夸。

欲将奇警谢妍丽,力竭未有锱铢加。

急须取酒趁残艳,犹胜落尽乾咨嗟。

52

诗文赏析

佛宫金碧开朝霞,

游人杂遝来正哗。

危弦促管竞繁咽,

罗袖对舞春风斜。

这首诗词描绘了相国寺近舞场的盛景。诗人以佛宫金碧开朝霞的形象开篇,以表现出景色的壮丽和瑰丽。游人们熙熙攘攘地来到这里,喧嚣的声音响彻云霄。危弦促管的音乐声相互竞相交织,使人感受到音乐的繁复和婉转。美丽的女子们穿着罗袖对舞,伴随着春风斜照,增添了一份柔美和婉约。

子时投间一往步,

正见绿树团丹花。

举头惊看不忍去,

却视姝子犹泥沙。

诗人在午夜时分步入其中,只见绿树丛中团聚着如丹的花朵。抬头一看,美景令人惊叹,不忍离去,注视着舞姿优美的女子,仿佛沉浸在沙堆中一般。

稍开欲谢各自好,

似为悦己为容华。

归来想像入秀句,

刻缀玉佩锵珩牙。

花朵渐渐舒展开来,仿佛要散发各自的芬芳美丽。这些花朵似乎是为了取悦自己而盛开,为了展现自身的容华和美丽。回到家中,回想起这美景,想象着将其写入绝妙的句子之中,就像在玉佩上刻上锵珩牙一样。

尚嫌独赏不尽意,

邀我共赋雄其夸。

欲将奇警谢妍丽,

力竭未有锱铢加。

诗人觉得仅仅独自欣赏这美景还不够满足,于是邀请他人一同赋诗,以表达对这美景的赞美。他希望将其中的奇妙之处和美丽之景表达出来,但是他感到自己的才华已经用尽,无法再增添一点点了。

急须取酒趁残艳,

犹胜落尽乾咨嗟。

诗人急切地想要借助酒助兴,以充分享受这美景的残留之美。他认为此时的景色仍胜过花朵凋谢后的干瘪和凄凉的景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相国寺近舞场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繁华背后脆弱和短暂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韩维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美的敏感。整首诗词以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抒发了诗人对繁华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人生的短暂和美的脆弱。

这首诗词以绚丽的景色和喧嚣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它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同时也带有一丝对时光流转、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如佛宫金碧开朝霞、危弦促管、罗袖对舞等,通过形象的描绘和音乐的表现,使读者对景色和氛围产生直观的感受。诗人通过绿树团丹花、姝子犹泥沙等描写,表现了他对美景的深深吸引和难以割舍之情。

整首诗词以景物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作者对美的热爱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它以流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光阴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美的思考,并在感叹美景的短暂之际,表达了对美的珍惜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其他诗经

金缕曲 磻溪姜太公钓鱼台

金缕曲 磻溪姜太公钓鱼台,近现代,熊东遨,

一路溪声绕。进山来、凉生暑敛,雨迟风悄。未识何人研水墨,画出云山初稿。

更添个、蓑衣渔佬。稳坐石矶三千载,自无言、守到崖松老。

直钩在,拙胜巧。

浪猜怕惹先生笑。算古今、烟波钓客,不知多少。浅钓浮名深钓利,湖海江河池沼。

犹未计、旁观意钓。大小方圆同一梦,试扪心、几个真醒了?

林影下,有归鸟。

23

别林文懋

作者:陈高(元代)

别林文懋,元代,陈高,

我昔山中来,墙梅花正开。我今别君去,枝头实无数。

光阴东逝波,百岁能几何。有酒且须饮,莫听别离歌。

歌声使肠断,欲醉千愁散。但令酩酊忘分携,明朝相忆各东西。

40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二

作者:张栻(宋代)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二十二,宋代,张栻,

阴阴松竹影自转,午枕无人到北窗。何许狂风来动地,梦回波浪汹春江。

15

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

江城子(赠次膺叔家娉娉),宋代,晁补之,

娉娉闻道似轻盈。好佳名。也堪称。楚观云归,重见小樊惊。豆寇梢头春尚浅,娇未顾,已倾城。
章台休咏旧青青。惹离情。恨难平。无事飞花,撩乱扑旗亭。不似刘郎春草小,能步步,伴人行。

84

小重山

作者:吴潜(宋代)

小重山,宋代,吴潜,

溪上秋来晚更宜。夕阳西下处,碧云堆。谁家舟子采莲归。双白鹭,惊起背人飞。
烟水渐凄迷。渔灯三数点,乍明时。西风一阵白苹湄。凝伫久,心事有谁知。

75

【中吕】普天乐 洞庭秋月(潇湘八景)

【中吕】普天乐 洞庭秋月(潇湘八景),元代,鲜于必仁,

水无痕,秋无际。光涵,影浸玻璃。龙嘶贝阙珠,兔走蟾宫桂。万顷沧

波浮天地,烂银盘寒褪云衣。洞箫谩吹,篷窗静倚,良夜何其。烟寺晚钟

树藏山,山藏寺。藤荫杳昔,云影差差。疏钟送落晖,倦鸟催归翅。一抹烟

岚寒光渍,问胡僧月下何之?逐朝夜时,扶筇到此,散步寻诗。江天暮雪

晚天昏,寒江暗。雪花<黑奄>々,云叶毵毵。渔翁倦欲归,久客愁多憾。浩

浩汀洲船着缆,玉蓑衣不换青衫。闲情饱,高眠醉酣,世事休参。潇湘夜雨

白洲,黄芦岸。密云堆冷,乱雨飞寒。渔人罢钓归,客子推篷看。浊浪排

空孤灯灿,想鼋鼍出没其间。魂消闷颜,愁舒倦眼,何处家山?平沙落雁

稻粱收,菰莆秀。山光凝暮,江影涵秋。潮平远水宽,天阔孤帆瘦。雁阵惊

寒埋云岫,下长空飞满沧洲。西风渡头,斜阳岸口,不尽诗愁。远浦帆归

水云乡,烟波荡。平洲古岸,远树孤庄。轻帆走蜃风,柔橹闲鲸浪。隐隐牙

樯如屏障。了吾生占断渔邦。船头酒香,盘中蟹黄,烂醉何妨。山市晴岚

似屏围,如图画。依依村市,簇簇人家。小桥流水间,古木疏烟下。雾敛晴

峰铜钲挂,闹腥风争买鱼虾。尘飞乱沙,云开断霞,网晒枯槎。渔村落照

楚云寒,湘天暮。斜阳影里,几个渔夫。柴门红树村,钓艇青山渡。惊起沙

鸥飞无数,倒晴光金缕扶疏。鱼穿短蒲,酒盈小壶,饮尽重沽。

69

上巳

作者:陆游(宋代)

上巳,宋代,陆游,

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

帘幙低新燕,房栊起晚蚕。

名花红满舫,美酝绿盈甔。

春事还如昨,衰怀自不堪。

2

祈雨

作者:陆游(宋代)

祈雨,宋代,陆游,

至德无私不我欺,精祈未效莫轻疑。

但令葵藿勤倾向,会有风云感会时。

91

早夏郑工部园池

早夏郑工部园池,宋代,欧阳修,

夜雨残芳尽,朝晖宿雾收。

兰香才馥径,柳暗欲翻沟。

夏木繁堪结,春蹊翠已稠。

披襟楚风快,伏槛更临流。

96

垂虹亭观打鱼斫鱠四首

垂虹亭观打鱼斫鱠四首,宋代,杨万里,

渔郎妙手绝多机,一网收鱼未足奇。

刚向人前撰勋绩,不教速得只教迟。

57

月下果饮七首 其一

月下果饮七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

恰则天方暮,如何月正中。一年无此热,今夕绝无风。

早藕凝松雪,新菱剥酽红。醉乡堪避暑,只合著衰翁。

61

送蜀士张之源二子维焘中童子科西归

送蜀士张之源二子维焘中童子科西归,宋代,杨万里,

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邑。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驮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24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唐代,李德裕,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1

咏八十一颗

作者:薛涛(唐代)

咏八十一颗,唐代,薛涛,

色比丹霞朝日,形如合浦筼筜。
开时九九如数,见处双双颉颃。

50

高士咏。老莱夫妻

作者:吴筠(唐代)

高士咏。老莱夫妻,唐代,吴筠,

莱氏道已远,懿妻德弥清。一遁嚣烦趣,永契云壑情。
禄位非所重,拂衣遂遐征。杳然从我愿,岂为物所撄。

6

晚卧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晚卧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轩小才堪置竹床,晚来新浴快初凉。扫除诸妄归真想,薝卜林中闻妙香。

83

清平乐

作者:徐照(宋代)

清平乐,宋代,徐照,

绿围红绕。一枕屏山晓。怪得今朝偏起早。笑道牡丹开了。
迎人卷上珠帘,小螺未拂眉尖。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

95

师心主人作飞锡岩

作者:王迈(宋代)

师心主人作飞锡岩,宋代,王迈,

岩头古佛留心印,岩下高人新受持。

佛变本来无隐现,人於悟处领希夷。

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

他日证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

66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

初夏侍长上郊行分韵得偕字,宋代,陆九渊,

讲习岂无乐,鑽磨未有涯。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

酒可陶吾性,诗堪述所怀。

谁言曾点志,吾得与之偕。

83

句 其七

作者:冯坦(宋代)

句 其七,宋代,冯坦,

多应河畔骨,便是屋中人。

87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