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古诗

题黄辰告愚斋

圣门如天不可梯,诸子欲以智取之。杏坛独立无个事,只有回愚也大奇。吾党少年子黄子,问津陋巷参颜氏。只今此事冷如浆,来年八月槐花黄。

707

次韵谢明远和

作者:邓肃(宋代)

乞身天上为溪山,征鼓不容蓑笠闲。酷暑扁舟同海角,暖风杯酒念长安。高情我自归莲社,妙雀君应冠杏坛。更约三山少从款,赪虬吐卵粲金盘。

428

送滑道人游庐山

作者:苏颂(宋代)

康王观里采芝田,董奉家边种杏坛。双屩一筇行到处,应寻岩室养神丹。

544

满戌有日置酒还宫为诸友赠别

左绵山川见宽,周遭四境皆奇观。广文官曹冰雪寒,摧风肃雨无时安。巧手无麪良独难,惭汗如渖时一欢。浪浪春雨红杏坛,堆盘苜蓿空阑干。三年转烛槐梦残,明当西郊挂征鞍。平生但知取友端,忍御艾萧捐杜兰。丁宁...

589

白宝严入太一宫

蔚蔚山间松,泠泠山下泉。相遇复一时,小别已三年。松色愈深翠,泉意自潺湲。惟余不如昔,正忧世事煎。安得散万虑,卷收归自然。童颜替癯貌,绿发换圆颠。因召杏坛叟,去拍洪崖肩。

430

次韵朱塘三首

杏坛黄叶满霖林,何幸朱塘兀古枌。试上月台因问月,知涵云谷几多云。梦游当日成何事,嗜学于今喜旧闻。我意得游春水满,重来秋意见涯垠。

673

次韵赠道士汪庭芝二首

作者:方回(宋代)

鸤鸠不遇岂非天,斗谷于菟亦偶全。中野履霜宁怨命,通宵煮石且随缘。此身幸是无还有,所学当令后胜前。肯复杏坛闻木铎,可能蓬岛问风船。

405

送温州学正陈希静

作者:方回(宋代)

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虽为绛帐亚,似可绵衣看。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794

文公书院新创

作者:方回(宋代)

新堂育士焕榱椽,突起文公故宅边。孟子向来推亚圣,邹人谁不企先贤。遗书会萃垂千古,缺典因循近百年。为问杏坛旧邻里,颜曾以后岂无传。

673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488

怀三茅道友

作者:熊皎(唐代)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521

雪中怀祝声之

作者:蔡槃(宋代)

逢人常自说,家远欲归难。身暂依莲社,心犹在杏坛。摊书灯下读,磨剑月中看。近日无消息,相思雨雪寒。

670

江南四迁国之亡天也歌以纪之

作者:唐泾(宋代)

吴峰一发暮云孤,愁向湘累讯故都。风去只余韵乐在,雁来还有帛书无。杏坛有客陈孤注,平陇何人复五铢。歌彻黍离风雨恶,南山深处叫乌乌。

410

邑痒杏坛初成诸老倡和见寄因次韵

双杏坛前花自春,登坛宛见仲尼心。千年此树几寒暑,一线生机无古今。西狩事非成反袂,缁林曲在尚鸣琴。閒花满地乾坤老,三叹遗风感慨深。

895

州民有献杏者,瑰丽溢目,因感花未几,聊以成咏

南郭东风赏杏坛,几株芳树昨留欢。却忆落花飘绮席,忽惊如实满雕盘。蛾眉半敛千金薄,鷤鴂初鸣百草阑。志士古来悲节换,美人啼鸟亦长叹。

849

花间横膝兴何深,流水高山几古今。一自杏坛声响绝,不知谁解继遗音。

535

某前日以鄙诗叙谢通判国博特垂宠和谨复依韵

作者:强至(宋代)

夫子文章却异端,横流遏尽见平湍。间于风雅能臻极,粹甚圭璋不假刊。累句辄尝论盛美,赐篇还与作荣观。起予自愧无商学,何敢言诗向杏坛。

928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

作者:苏轼(宋代)

帝城如海欲寻难,肯舍渔舟到杏坛。剥啄扣君容膝户,巍峨笑我切云冠。问羊独怪初平在,牧豕应同德曜看。肯把参同较同异,小窗相对为研丹。

731

早赴府学释奠

羽龠兴东序,春秋纪上丁。行祠汉丞相,学礼鲁诸生。俎豆兼三代,樽罍奠两楹。雾中槐市暗,日出杏坛明。昔齿公卿胄,尝闻弦诵声。何须向阙里,首善本西京。

482

送左元规三诣太常

晋侯三驾楚莫争,薛侯三箭天山平。江西今代再丘明,亲到杏坛授麟经。笔阵独扫万人军,两魁槐花再荐名。来年兰省与集英,三元不数冯家京。

652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性情懒慢好相亲,门巷萧条称作邻。背烛共怜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杏坛住僻虽宜病,芸阁官微不救贫。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汉待何人。

994

和程给事赠虞道判六首

作者:秦观(宋代)

囊中玉色已经餐,醉拂丝桐坐杏坛。应笑倦游尘滓客,鬓毛萧瑟事铅丹。

706

渔歌子

作者:张炎(宋代)

□□□□□孤村。路隔尘寰水到门。斜照散,远云昏。白鹭飞来老树根。

663

和清汀蒋省干酒色财气韵

风花落春红,岁寒傲霜竹。彼欲褒姒笑,焉知周人哭。白发悲梨园,芳草惨金谷。无使桑间音,乱我杏坛曲。

480

新揭州学扁乡人求赋

作者:陈著(宋代)

芹水扬新波,杏坛敷新阴。春风年年事,乃有春如今。薰薰礼义香,洋洋弦诵音。但看此身贵,遐不在玉金。畴昔岂□梦,足絷口就喑。风雨魑魅多,一坎几千寻。文明应奎壁,杲杲白日临。绠之濯清泠,彭之起埋沈。犂...

466

送果上人游五台

万里参师最上关,五台高处雪花寒。出门有碍邻吾老,独枕残书梦杏坛。

536

和池州陈教授韵二首

作者:吴芾(宋代)

人物今谁似此郎,合居严近赞垂裳。未将事业先诸老,且把文章变一方。今日杏坛风似鲁,向来铁砚志如桑。会看奋迅为时用,展尽胸中计策长。

650

题酒户修孔庙状

槐影参差覆杏坛,儒门子弟尽高官。却教酒户重修庙,觅我惭惶也不难。

50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