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32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1

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62

八咏诗 其四 霜来悲落桐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

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

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

分取孤生蘖。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

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

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

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

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60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诗

二别阻汉坻。

双崤望河澳。

兹岭复巑岏。

分区奠淮服。

东限琅琊。

西距孟诸陆。

阡眠起杂树。

檀栾荫修竹。

日隐涧疑空。

云聚岫如复。

出没眺楼雉。

远近送春目。

戎州昔乱华。

素景沦伊谷。

阽危赖宗衮。

微管寄明牧。

长蛇固能翦。

奔鲸自此曝。

道峻芳尘流。

业遥年运倐。

平生仰令图。

吁嗟命不淑。

浩荡别亲知。

连翩戒征轴。

再远馆娃宫。

两去河阳谷。

风烟四时犯。

霜雨朝夜沐。

春秀良已凋。

秋场庶能筑。

80

赋得始归雁诗

洞庭春水绿,衡阳旅雁归。差池高复下,欲向龙门飞。

83

照水联句

插花行理鬓。

迁延去复归。

虽怜水上影。

复恐湿罗衣。

临桥看黛色。

映渚媚铅晖。

不顾春荷动。

弥畏小禽飞。

88

至牛渚忆魏少英诗

枫林暧似画,沙岸净如扫。空笼望悬石,回斜见危岛。

绿草闲游蜂,青葭集轻鸨。徘徊洞初月,浸淫溃春潦。

非愿岁物华,徒用风光好。

12

洛阳道 二

洛阳驰道上。

春日起尘埃。

濯龙望如雾。

河桥渡似雷。

闻珂知马蹀。

傍幰见甍开。

相看不得语。

密意眼中来。

96

齐雩祭歌 迎神 一

清明畅。

礼乐新。

候龙景。

练贞辰。

85

雍台

日落登雍台。

佳人殊未来。

绮窗莲花掩。

网户琉璃开。

{艹/丰}茸临紫桂。

蔓延交青苔。

月没光阴尽。

望子独悠哉。

35

从驾观讲武诗

校战出长杨。

兵栏入鬬场。

置阵横云起。

开营鴈翼张。

门嫌磁石碍。

马畏铁菱伤。

龙渊触牛斗。

繁弱骇天狼。

落星奔骥騄。

浮云上骕骦。

急风吹战鼓。

高尘拥贝装。

骇猿时落木。

惊鸿屡断行。

树寒条更直。

山枯菊转芳。

豹略推全胜。

龙图揖所长。

小臣欣寓目。

还知奉会昌。

65

七夕连句诗

云扃息游彩,汉渚起遥光。

78

效阮公诗十五首 其九

宵月辉西极,女圭映东海。佳丽多异色,芬葩有奇采。

绮缟非无情,光阴命谁待。不与风雨变,长共山川在。

人道则不然,消散随风改。

100

七庙迎神辞

敬恭明祀,孝道感通。合乐维和,展礼有容。六舞肃列,九变成终。

神之来思,享兹洁衷。灵之往矣,绥我家邦。

23

题甘蕉叶示人诗

夕泣已非疏,梦啼太真数。唯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

22

别诗二首 其二

三月桃花含面脂,五月新油好煎泽。莫复临地不寄人,谩道江中无估客。

93

赋得荡子行未归诗

坐楼愁出望,息意不思春。无奈园中柳,寒时已报人。

捉梳羞理鬓,挑朱懒向唇。何当上路晚,风吹还骑尘。

97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十八

白石春泉满,黄金新埒开。戚里车先度,兰池马即来。

落花承舞席,春衫拭酒杯。行厨半路待,载妓一双回。

61

十咏 领边绣

纤手制新奇。

剌作可怜仪。

萦丝飞凤子。

结缕坐花儿。

不声如动吹。

无风自褭枝。

丽色傥未歇。

聊承云鬓垂。

38

寄夫诗

自君上河梁,蓬首卧兰房。安得一樽酒,慰妾九回肠。

96

杂体诗 古离别

小序夫楚谣汉风。

既非一骨。

魏制晋造。

固亦二体。

譬犹蓝朱成彩。

杂错之变无穷。

宫角为音。

靡曼之态不极。

故蛾眉讵同貌。

而俱动于魄。

芳草宁共气。

而皆悦于魂。

不期然欤。

至于世之诸贤。

各滞所迷。

莫不论甘而忌辛。

好丹而非素。

岂所谓通方广恕。

好远兼爱者哉。

乃及公干、仲宣之论。

家有曲直。

安仁、士衡之评。

人立矫抗。

况复殊于此者乎。

又贵远贱近。

人之常情。

重耳轻目。

俗之恒蔽。

是以邯郸托曲于李奇。

士季假论于嗣宗。

此其效也。

然五言之兴。

谅非敻古。

但关西邺下。

既已罕同。

河外江南。

颇为异法。

故玄黄经纬之辨。

金碧浮沉之殊。

仆以为亦各具美兼善而已。

今作三十首诗。

斅其文体。

虽不足品藻渊流。

庶亦无乖商搉云尔。

远与君别者。

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

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

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

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

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

不及其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

所寄终不移。

72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三 登歌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坛有四陛,琮分八方。牲牷荡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威仪简简,钟鼓喤喤。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73

题所居壁

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谈空。不言昭阳殿,化作单于宫。

100

正旦上司宪府诗

诘旦启门栏。

繁辞涌笔端。

苍鹰下狱吏。

獬豸饰刑官。

司朝引玉节。

盟载捧珠盘。

穷纪星移次。

归余律未殚。

雪高三尺厚。

冰深一丈寒。

短笋犹埋竹。

香心未起兰。

孟门久走路。

扶摇忽上抟。

栖乌还得府。

弃马复归拦。

荣华名义重。

虚薄报恩难。

枚乘还起疾。

贡禹遂弹冠。

方垂莲叶剑。

未用竹根丹。

一知悬象法。

谁思垂钓竿。

25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七

三朝礼乐和,百福随春酒。玉樽湛而献,聪明作元后。

安乐享延年,无疆臣拜手。

4

怀故人诗

芳洲有杜若。

可以赠佳期。

望望忽超远。

何由见所思。

行行未千里。

山川已间之。

离居方岁月。

故人不在兹。

清风动帘夜。

孤月照窗时。

安得同携手。

酌酒赋新诗。

9

为人伤近而不见诗

嬴女凤皇楼,汉姬柏梁殿。讵胜仙将死,音容犹可见。

我有一心人,同乡不异县。异县不成隔,同乡更脉脉。

脉脉如牛女,何由寄一语。

46

咏单凫诗

衔苔入浅水,刷羽向沙洲。孤飞本欲去,得影更淹留。

5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