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等慈寺阁望嵩岳

峥嵘古寺阁,苍山插晴檐。

少室出天外,巍巍何尊严。

王都在其下,风露国所沾。

日暮飞云归,已失中顶尖。

0

诗文译文

峥嵘的古寺阁,苍山插在晴朗的檐下。

少林寺从尘世中崛起,威严壮观。

王都位于其下,受风露之滋润。

太阳西沉,飞云归去,已经失去了嵩岳的巅峰。

诗文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梅尧臣在汝州等慈寺阁望向嵩岳时的景象。嵩岳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雄伟壮丽而著名。诗人通过描绘古寺阁和苍山的景象,表达了对嵩岳的景色和庄严气势的赞美。诗中还提到少林寺,少林寺是佛教名刹,代表着佛教文化的崛起和尊严。诗人将嵩岳、王都和风露相联系,表达了大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最后诗人以飞云归去来暗示时光流转,嵩岳的巅峰已然过去,但其庄严仍在。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慈寺阁望嵩岳的景象,展现了梅尧臣对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诗人通过运用峥嵘、插晴、巍巍等形容词,生动地描绘了嵩岳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诗人将少林寺与嵩岳相联系,突出了佛教文化的崇高与尊严,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以王都和风露寓意着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和共生,传达了一种和谐的意境。最后的飞云归去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使整首诗更富有哲理和深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嵩岳景色的描绘和对佛教文化的歌颂,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时光流转和事物变迁的哲理思考。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其他诗经

送张晋台博士宰徐闻

送张晋台博士宰徐闻,明代,于慎行,

诸生祖帐拥离颜,云际飞凫不可攀。万里天悬琼岛月,三秋人住谷城山。

梅花北岭通闽路,海水南头望汉关。此日鲛人愁正极,因君欲见去珠还。

78

送员外郎陆仲英之闽宪副

送员外郎陆仲英之闽宪副,明代,夏原吉,

兰署联镳已六秋,今当分袂赴闽州。葡萄满酌冰花冽,獬豸新簪霜气浮。

万里骢声冲雪去,三关民瘼望风瘳。计程应向武夷过,烦问山人安乐不。

37

秦淮吊古

秦淮吊古,清代,朱福田,

淮水遥通江上潮,金陵王气此中消。祖龙一凿关何事,直遣繁华送六朝。

56

长相思

作者:向滈(宋代)

长相思,宋代,向滈,

行相思。坐相思。两处相思各自知。相思更为谁。
朝相思。暮相思。一日相思十二时。相思无尽期。

67

【双调】庆东原 海来阔风波

【双调】庆东原 海来阔风波,元代,张养浩,

海来阔风波内,山般高尘土中,整做了三个十年梦。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辟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

人羡麒麟画,知他谁是谁?想这虚名声到底原无益。用了无穷的气力,使了无穷的见识,费了无限的心机。几个得全身,都不如醉了重还醉。晁错原无罪,和衣东市中,利和名爱把人般弄。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却又早遭逢著祸凶。不见了形踪,因此上向鹊华庄把白云种。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90

忆昔四首 其二

作者:陈沂(明代)

忆昔四首 其二,明代,陈沂,

紫宸朝退下青扉,侍从花间过锦衣。金吐凤皇香不发,玉倾鹦鹉醉方归。

楹高甲帐云霞色,官冷牙牌冰雪辉。一自梦回天万里,长安空见塞鸿飞。

65

初发石首城诗

初发石首城诗,南北朝,谢灵运,

白圭尚可磨,斯言易为缁。虽抱中孚爻,犹劳贝锦诗。

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丝。日月垂光景,成贷遂兼兹。

出宿薄京畿,晨装抟鲁飔。重经平生别,再与朋知辞。

故山日已远,风波岂还时。苕苕万里帆,茫茫终何之。

游当罗浮行,息必庐霍期。越海凌三山,游湘历九嶷。

钦圣若旦暮,怀贤亦凄其。皎皎明发心,不为岁寒欺。

63

雪兴

作者:王翰(唐代)

雪兴,唐代,王翰,

空中万鹤舞翩翩,林下幽人喜欲颠。香灺半消琴罢操,烛华未剪句成联。

兴随藜杖孤山下,梦绕扁舟剡水边。更拟江皋新卜筑,短蓑披玉钓寒烟。

72

送王广渊郎中知颍州

作者:刘攽(宋代)

送王广渊郎中知颍州,宋代,刘攽,

二月颍河春水生,樯乌相望使君行。东风不起惊涛势,迟日何妨短驿程。

坐有图书欢傲吏,静看鱼鸟忘专城。汉庭良守谁先赏,会见胶东举相成。

32

和永叔十九韵送魏广

作者:刘敞(宋代)

和永叔十九韵送魏广,宋代,刘敞,

信陵贵公子,仁义不挂口。犹有三千客,名声极高厚。

而况贤者门,四方所奔走。岂无青云士,磊落照前后。

我虽非其人,慕用意殊久。差池混出处,百望乖一隅。

羁旅陈蔡间,忙如丧家狗。担簦始自致,倾盖许白首。

中堂陈诗书,高会置樽酒。岂惟听馀论,复喜识宾友。

魏侯希世珍,颇为平生旧。他时恨契阔,并生喜邂逅。

危冠切浮云,长剑挂南斗。同志此莫逆,孤游信无负。

切磋变新巧,綵绘饰馀丑。自谓当穷年,如何复分手。

士生得所师,文学致不朽。吾衰莫自力,子壮谅何有。

当取天下名,还为生人寿。

60

题湖山清隐

题湖山清隐,宋代,真德秀,

西湖南山和靖庐,西山东湖清隐居。

皇天从来具老眼,胜地不肯栖凡夫。

眼中西时风月景,胸次万古皇王书。

夫君岂是终隐者,要学川云时卷舒。

40

卫生歌

卫生歌,宋代,真德秀,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

父母遗体宜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慾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先生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还延命。

贪慾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仗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歇。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瞋怒少。

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长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炼,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逢然五臓保平安。

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多无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须换著。

秋冬衣冷惭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内有伏阴忌冰水。

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至秋来成虐痢。

心旺肾衰切宜记,君子之人守斋戒。

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

饥渴饮莫太过,免致膨脝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身不生疾。

人资饮食以养生,去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濯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情性,大饮过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其家。

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伤脾防病加。

坐卧切防风入脑,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才一入成灾咎。

枞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

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节五辛,五辛不节养伤身。

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疾病萦。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

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须少避。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索绊几时休。

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

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焚香谢天地。

身安寿永是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29

赠刘次山

赠刘次山,宋代,罗公升,

片云相望不相识,万里相思首重回。

剡曲正须安道见,高阳真为朗陵来。

天分瑞叶供吟料,春遣梅花侑酒杯。

安得受廛成二老,日陪杖履说敲推。

83

谢李洪州莅学

作者:洪朋(宋代)

谢李洪州莅学,宋代,洪朋,

海内声名四十年,豫章太守得才贤。鸣鸾哕哕采芹地,出日迟迟祭韭天。

可但文翁能教化,须知常衮与周旋。却惭不及南州士,合使尘埃一榻悬。

23

赠玉泉道士

作者:王履(明代)

赠玉泉道士,明代,王履,

五十余年扰扰间,每逢山处似无山。嵌岩窟里寻三昧,神秀丛中见一班。

既解梯飙乘猛进,何须咋齿悔狂攀。它年傥许重相见,会向师前问九还。

3

送诸张

作者:陆佃(宋代)

送诸张,宋代,陆佃,

就学经年客会稽,父兄应久怪归迟。故知子学优来日,想得人看胜旧时。

食蔗已甘佳境近,为山才止素功亏。少年况有修身志,莫为区区应举移。

82

有客携扇欲予题字因以一绝答之

有客携扇欲予题字因以一绝答之,宋代,李昭玘,

平生自笑书成癖,运墨圆毫日几回。六角招人聊一戏,区区老媪复能来。

51

书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

书故三司副使陈公诗轴后,宋代,任希夷,

如彼泉流必有源,陈家诗律自专门。

后山得法因监铁,不减唐朝杜审言。

19

秀州道中

秀州道中,宋代,游九言,

一春烟雨歇空蒙,高下川原杳霭中。

毕竟春光遮不得,满村花柳自青红。

90

泰山发秋潦

泰山发秋潦,元代,揭祐民,

泰山发秋潦,东鲁数州没。及兹黄河交,南徐更汤割。

我乘归船来,引缆行木末。高原尚为沈,低土焉得遏。

夜来泊溪岸,寒螀啼冷月。鸿雁无宁宅,蛟蜃有深窟。

秋成一月浸,百草俱烂物。客中视此意,忧事贯华发。

茫茫下双洪,寥落寸心掇。

9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