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谓儒冠误,穷愁方弃书。
十年心不展,万里意何如。
司马归无屋,冯驩出有车。
吾曹犹未化,烂醉且穷庐。
久以来我一直说儒冠误我,因为困苦愁绪使我放弃了书本。
十年来我的心境未能展开,千万里的心思又何去何从。
司马归来却无家可归,冯驩出走却有车代步。
我们这些人还没有脱胎换骨,只能醉酒度日,过着贫穷的生活。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和思考。他坦言自己曾经认为儒冠学问误了自己,因为生活的困苦和忧愁让他不得不放弃读书。然而,十年来他的心境一直无法展开,无法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此同时,他看到有些人像司马归来一样没有家可归,而另一些人像冯驩出走一样却有车代步。这种对比使得作者对自己和他人的处境感到无奈和痛心。他认为自己和同类仍然没有真正改变,只能醉酒来度日,过着贫穷潦倒的生活。
这首诗词以朴素而质朴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思索。作者在文字中透露出对儒家学问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怀疑,认为它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对自己的不幸境遇感到无奈,同时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不平等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
通过描绘司马归无屋、冯驩出有车的对比,作者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和同类的境况。这种对比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士的关切和同情。他认为自己和同类虽然未能改变现状,却仍在愚昧中度日,无法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整首诗词透露出作者对世道的不满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它呼应了宋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命运的思索。通过深沉而真实的表达,汪元量成功地将自己的心境与读者产生共鸣,使得这首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水调歌头 绍周惺园新筑成,歌此贺之,清代,刘永济,
小隐隐林薮,大隐隐金门。先生非仕非隐,何处置琴尊?
莫是壶公壶里,更向巢父巢内,分得一窝云。不用凿坯遁,长足葆吾真。
素王书,黄石策,锦囊文。等是尘封蠹纸,今已不能神。
看到红桑生海,又见高陵为谷,我亦倦埃氛。何日践佳约,千万买芳邻。
觉生寺,清代,弘历,
御园气清蔚,伴奂适兴居。昨朝殷祀成,诘旦命轻舆。
取道奠静安,百感纷萦予。节情驾言旋,憩此刹灵图。
尘情常自縳,禅悦久已疏。谁能对此际,矫意云如如。
前秋题在壁,孙楚悲已徂。胡为子夏痛,兹日重遭诸。
调御能觉生,未识生觉无。昔愧蒙庄子,今惭东门吴。
春旱天多风赠深甫,宋代,刘敞,
春旱天多风,十步不见人。自非势利役,谁肯轻出门。
我亦闭户居,寂寞卧晏温。叹息中庭花,散随扶摇翻。
百芳半摧折,白日或翳昏。安得超尘埃,高乘云雷奔。
壮心更激烈,中热生肺肝。愧君忧陋巷,眷眷迂轻轩。
高论清我怀,忽然失冥烦。
自岐,宋代,欧阳修,
岐江望平陆,百里千馀岭。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峰峦互前后,南北失壬丙。天秋云愈高,木落岁方冷。
水涉愁蜮射,林行忧虎猛。万仞悬岩崖,一彴履枯梗。
缘危类猿猱,陷淖若蛙黾。腰舆惧倾扑,烦马倦鞭警。
攀跻诚畏涂,习俗羡蛮犷。度隘足虽踠,因高目还骋。
九野画荆衡,群山乱巫郢。烟岚互明灭,点缀成图屏。
时时度深谷,往往得佳景。翠树郁如盖,飞泉溜垂绠。
幽花乱黄紫,茜粲弄光影。山鸟啭成歌,寒蜩嘒如哽。
登临虽云劳,巨细得周省。晨装趁徒旅,夕宿访闾井。
村暗水茫茫,鸡鸣星耿耿。登高近佳节,归思时引领。
溪菊荐山樽,田鴽佐烹鼎。家近梦先归,夜寒衾屡整。
崎岖念行役,昔宿已为永。岂如江上舟,棹歌方酩酊。
次韵黄仲则绮怀十六首 其七,近现代,刘雄,
明镜无端失旧容,狂歌痛饮未惺忪。相思岂铸人间错,为道不期尘外踪。
难识痴心伤屡屡,空成绮语叠重重。莫因惆怅减餐食,犹得清宵梦里逢。
严氏西斋,宋代,郭祥正,
立屋聚群经,执经授诸儿。趋善务深畜,言行蹈前规。
譬欲种嘉禾,春膏力锄犁。一朝秀而实,刈熟当如坻。
遂为道德饱,用济斯民饥。庭木岂不美,凉阴奉遨嬉。
池水岂不深,濯热临清漪。作止既可乐,左右皆宜之。
瑶琴谁为弹,倚声奏吾诗。
满江红 其一 北岩寺饯别张子仪,醉归口占,宋代,管鉴,
百罚深杯,都不记、归来时节。仿佛听、重城更鼓,催成离缺。
江上愁心山敛翠,津头夜色沙如雪。渐中年、怀抱更深交,难为别。
歌声缓,行云歇。尊酒散,香尘灭。想来宵何处,乱山明月。
得意春风群玉府,第名早晚黄金阙。但相思、莫遣雁来时,音书绝。
望海潮·云协天堑,金朝,邓千江,
云协天堑,金汤地险,
名藩自古皋兰。
营屯绣错,山形米聚,
襟喉百二秦关。
鏖战血犹殷。
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
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
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区脱昼空,兜零夕举,
甘泉又报平安。
吹笛虎牙闲。
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
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