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山才子才庸峭,素色成文似邵绫。
待诏归来金马客,题诗寄去碧桃僧。
画眉谁问张京兆,多病深怜马茂陵。
昨夜西堂安梦好,惠连春思又新增。
风华出众的才子,才华高峭非凡,
他的作品如邵绫一般纯雅。
等待朝廷官职回来的金马客,
写下诗句寄给遥远的碧桃寺僧。
有人问画眉张京兆,
深深怜悯马茂陵多病。
昨夜在西堂里,安好的梦境,
又增添了对惠连春天的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杰出的才子形象。他的才华高峭,作品的风格纯雅如绫绢。诗人表达了对这位才子的钦佩和赞美。
诗中提到了才子等待朝廷官职回来的情景,以及他将自己的诗寄给远方的僧人的情节。这展示了才子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诗中还出现了画眉张京兆和多病的马茂陵,这些细节增添了诗词的情感色彩。诗人表达了对张京兆的关注和同情,并对马茂陵的病情深感忧虑。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在西堂里愉快的梦境,又使他对惠连春天产生了新的思念。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才子的形象和情感,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塑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充满了对才子才华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示了元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次韵梅守著作喜守粹冬杪祈雪春初获应之什,宋代,强至,
郡境时虽泰,江乡腊已深。
群情忧雪晚,精意喜天忱。
夙驾才分祷,春空倏变阴。
银成佛氏界,琼掩帝家林。
始向风前舞,还逢水面沉。
乾坤方一色,埃滓莫相侵。
薄畏晨光铄,清宜夜魄临。
撒监矜巧喻,授简喜知音。
月窟埋仙兔,霜毛碎猎禽。
验深儿植杖,听落女停针。
扃户人安卧,乘舟客访寻。
长铺吴地练,竞贡禹邦琳。
润未沾农亩,威先到旅衾。
马蹄行见迹,鹤发此羞簪。
爱洁慵施帚,思烹预涤鬵。
难收俱碎璧,漫想辟寒金。
飞瀑倾台岭,惊涛过越浔。
兆年能作瑞,泽物岂无心。
气象符神设,阴阳顺斗斟。
护梅偏拂拂,欺柳故森森。
樵坞如迷失,渔蓑重不禁。
积迟唯濬壑,白早是高岑。
炉饮聊堪御,楼观恐不任。
当今平坎亚,免使有崎嵚。
第止尘心渴,谁开冻口吟。
梅州才素逸,藻思众尝钦。
高唱俄摅发,终篇绝丽淫。
更兼和密霰,并好爽烦襟。
属和仍鸿笔,珍藏胜楚琛。
正声都欲写,抽曲入瑶琴。
霅川钱子怀白以黔西近诗见示读竟感赋 其一,清代,谈九乾,
依旧鸥庄葺敝庐,蛮乡蕉鹿梦何如?天为李燮终开网,人似虞卿只著书。
已觉浮生无处著,偏怜故态未全除。蹉跎我亦瓜园老,衰发星星不耐梳。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宋代,辛弃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水调歌头(游三洞),宋代,曹冠,
我本方壶客,飘逸离凡尘。胸中万卷,谈笑挥翰墨通神。不慕巢由隐迹,不羡皋夔功业,出处两无心。坦荡灵台净,廛隐胜云林。
念生平,喜旷达,事幽寻。登临舒啸,惟有风月是知音。雅爱金华仙洞,一派苍崖飞瀑,四序景常新。遐想赤松子,来为醒冲襟。
【越调】斗鹌鹑 蹴踘,元代,关汉卿,
蹴踘
蹴踘场中,鸣珂巷里,南北驰名,寰中可意。夹缝堪夸,抛声尽喜。那换活,煞整齐。款侧金莲,微那玉体。唐裙轻荡,绣带斜飘,舞袖低垂。
【紫花儿】打得个桶子膁特硬,合扇拐偏疾。有一千来搊拾。上下泛匀匀的,论道儿直。使得个插肩来可喜,板搂巢杂,足窝儿零利。
【小桃红】装跷委实用心机,不枉了夸强会,女辈丛中最为贵。煞曾习,沾身那取着田地。赶起了白踢,诸余里快收拾。
【调笑令】喷鼻,异香吹,罗袜长粘见色泥,天生艺性诸般儿会。折末你转花枝勘膁当对,鸳鸯叩体样如画的,到啜赚得校尉每疑惑。
【秃厮儿】粉汗湿珍珠乱滴,宝髻偏鸦玉斜堆。虚蹬落实拾蹑起,侧身动,柳腰脆,丸惜。
【圣药王】甚旖旎,解数儿希,左盘右折煞曾习。甚整齐,省气力,旁行侧脚步频移,来往似粉蝶儿飞。
【尾】不离了花前柳影闲田地,斗白打官场小踢。竿网下世无双,全场儿占了第一。
过鱼蛇市小寺,宋代,陆游,
六月苦多雨,肩舆走江村。
过市居人集,陟险兵子喧。
日昳休野寺,汛扫开北轩。
雾气如苍虯,夭矫出洞门。
溪清见白石,纠结菖蒲根。
游鱼去甚健,投饵弃不吞。
嗟予独何为,贪禄忘故园。
驰驱不自恤,面有风沙痕。
俯仰二十年,竟孤明主恩。
寄谢众君子,努力苏元元。
孔北海堂,宋代,李廌,
卯金自中叶,已若子南周。
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
余子不复忌,多士例为仇。
崭然见芒角,已坐锢与钩。
谁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
假手陷正平,谑玩戮杨修。
小慧尚必除,伟人那得留。
凛凛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庙堂,大盗当寝谋。
专诛及斯人,遂负壑与舟。
当时同朝士,苟生盍包羞。
身死名亦灭,白骨委山丘。
先生虽千载,生气尚横秋。
当时眼中意,付与一醉休。
文人具文行,来作东诸侯。
尚友天下士,复于古人求。
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
壁间妙著述,腾光昏斗牛。
文存人亦亡,应从文举游。
我生真碌碌,与世甘沉浮。
思为坐上客,扬觯和南讴。
无成老岩谷,哀哉空白头。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