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昂渴乌胯山峙,拂阶一把银丝委。
金羁脱兔势无前,踣铁盘攒忽如掎。
浅髋大脰方争涂,忍使骊龙老垂耳。
倚风背立非背恩,驮锦秋高为君起。
首昂渴乌胯山峙,
拂阶一把银丝委。
金羁脱兔势无前,
踣铁盘攒忽如掎。
浅髋大脰方争涂,
忍使骊龙老垂耳。
倚风背立非背恩,
驮锦秋高为君起。
这首诗描述了一匹名叫“骊”的马,它高昂着头,在山岭之上自由自在地站立。它的脖颈上有一簇簇银丝,柔软地抚摸着台阶。这匹马奔驰的姿态宛如脱兔,势不可挡,速度迅猛。它的蹄铁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击掌欢呼。它的背部轻微隆起,身体结实有力,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雄姿。即使岁月流逝,骊龙也会显得老迈,垂下耳朵。然而,无论风如何吹拂,它依然坚定地背起骑士,为君主承载着锦绣华服,高傲地行进。
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匹骊马的形态和气质。通过描写骊马高昂的头颈、迅猛的奔驰姿态以及背部的轻微隆起,诗人展示了骊马的力量和威严。骊马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马,象征着高贵和荣耀。诗中的骊马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品质,不愿背负背叛和背离的恩情,只愿为君主承载华服,表达了对忠诚和高尚品质的赞美。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形象描写,如“拂阶一把银丝委”和“踣铁盘攒忽如掎”,使读者能够生动地感受到骊马奔驰和蹄铁的声音。同时,通过对比骊马的威严与老去的耳朵,诗人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不可逆转的衰老之感,使整首诗更具现实意味。
最后两句“倚风背立非背恩,驮锦秋高为君起”,表达了骊马不仅背负着君主的衣着,更是背负着对国家、对君主的忠诚和使命感。它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高傲地承载着锦绣华服,向前驰骋,彰显了君主的尊严和国家的繁荣。
这首诗通过对骊马形象的描绘,展示了忠诚、高贵和力量的象征,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的敬仰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具有深远的意义。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予宰安溪日景山相访还山之兴浩不可留诗以送,宋代,陈宓,
经年不见意弥亲,来惬相思洗吏尘。
陋邑苦难留上客,好山终是恋高人。
同看腊底梅筠月,便想云间笋蕨春。
此去书堂能几驿,诗筒莫惮往来频。
虎丘和许周翰太守四首 其一,明代,董其昌,
青山亦似隐吴门,洞霭江烟欲互吞。虎气尚呵盟长墓,龙宫旧敞给孤园。
涓涓石濑妨僧定,谡谡松涛洗市喧。敢向登临陪赋手,禅心或许證风幡。
楼松,清代,弘历,
盘山之侧双株松,拿空森竦翠色浓。落落不改四时色,萧萧独韵三秋风。
几年驱车蓟州路,摩挲古干不能去。高耸浮图带野烟,平飞画栋凌云雾。
品题曾记《抱朴子》,楼松郁郁差相似。梢振寒声卷浪涛,根蟠巨石叠阶戺。
当时铜雀巳成尘,此楼独占千年春。婀娜何曾贮歌舞,幽秘或可栖仙人。
可怜路旁桃李枝,阳和发育争参差。西风摇落无颜色,空令独树含清悲。
安得韦偃写直干,倩伊图入鹅溪绢。挂壁凉飔镇日秋,坐卧青云眄银汉。
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宋代,李居仁,
瀛峤浮烟,沧波挂月,潜虬睡起清晓。万里槎程,一番花信,付与露薇冰脑。纤云渐暖,凝翠席、氤氲不了。银叶重调火活,珠帘日垂风悄。
螺屏酒醒梦好。绣罗帱、依旧痕少。几度试拈心字,暗惊芳抱。隐约仙舟路杳。谩佩影玲珑护娇小。素手金篝,春情未老。
席上代人赠别三首,宋代,苏轼,
凄音怨乱不成歌,纵使重来奈老何。
泪眼无穷似梅雨,一番匀了一番多。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莲子劈开须见臆,楸枰著尽更无期。
破衫却有重逢处,一饭何曾忘却时。
化成院,宋代,陆游,
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叹息行路难。
缘坡忽入谷,蜒蜿苍龙蟠。
孤塔插空起,双柟当夏寒。
飞屐到上方,渐觉所见宽。
前山横一几,稻陂白漫漫。
肥僧大腰腹,呀喘趋迎官,走疾不得语,坐定汗未乾。
高人遗世事,跏趺穴蒲团;作此望尘态,岂如返巾冠!日落闻鹿鸣,感我平生欢。
客游殊未已,芳岁行当阑。
苦寒行,魏晋,曹叡,
悠悠发洛都。
茾我征东行。
征行弥二旬。
屯吹龙陂城。
顾观故垒处。
皇祖之所营。
屋室若平昔。
栋宇无邪倾。
奈何我皇祖。
潜德隐圣形。
虽没而不朽。
书贵垂伐名。
光光我皇祖。
轩耀同其荣。
遗化布四海。
八表以肃清。
虽有吴蜀寇。
春秋足耀兵。
徒悲我皇祖。
不永享百龄。
赋诗以写怀。
伏轼泪沾缨。
呈程可久,宋代,赵蕃,
微风送落日,余霞杂停云。
陟彼山之巅,谁识我与君。
彭蠡咫尺见,匡庐毫发分。
波澜似吴淞,冈巘殊胜云。
是间岂无诗,愧我初不文。
图画亦足写,摩诘居离群。
裴回竟何得,拂噗徒加勤。
回憩僧所庐,幽闃令人欣。
谈锋壮鏖战,茗碗频策勋。
交游数伯厚,文字从右军。
我是漫瞠若,莫能窥厥垠。
少焉复来过,凛然落衣帉。
江山恍疑非,林空月纷纭。
旁有博士湖,姓名未前闻。
何年隐君子,高栖辞世氛。
得非羊裘渔,当是植杖耘。
至今宴息地,离离幽草薰。
人生七十稀,过眼俱虻岷蟁。
适意何必多,悠悠几朝曛。
君明履霜畦,我正坐水濆。
会合且不常,使我生忧慬。
何当十日款,诵说心为醺。
庶如逢豫章,其藁一以焚。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