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晏相公西湖

作者:韩维(宋代)

鸣蝉忽以急,夏景晏林塘。

不知何山雨,飒然送微凉。

荷茭忽翻倒,四散飘暗香。

清渠决决流,碧色浸稻身。

零落堕林实,琐碎开水芳。

公来必乘晚,散步方徜徉。

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

游鱼自成族,飞鸟不乱行。

周览时景佳,郁穆发新章。

何意蓬荜士,传贶谬所当。

时方苦炎暵,汗下挥其滂。

三复大雅作,清风肃衣裳。

65

诗文译文

鸣蝉忽然鸣叫急促,

夏日景色宁静晏然。

不知何处有山雨,

清风送来微凉之感。

荷茭翻倒飘香气,

暗香四散满空中。

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

碧绿的水色映照稻田。

树叶零落满地实,

水中花朵点缀水芳。

晏相公常在黄昏来此,

漫步于此陶醉其中。

箫鼓声不时传来耳畔,

书籍常在身旁边。

游鱼成群自在畅游,

飞鸟有序飞翔行。

周围美景令人陶醉,

心情舒畅发展,新篇章展开。

诗人希望能够成为一位虽然身处荒芜之地,但却能传承文化使之发扬光大的人。诗人感叹着当时社会的困苦和炎热的环境,他流下了汗水,挥洒着滂沱的热情。然而,他仍然三番复诵他的雅作,以期能够在清风下得到肃穆的衣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的美景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晏相公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凉爽的夏日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个人才华的渴望,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成为一位能够传扬文化的人的心愿。

诗文简析

《和晏相公西湖》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晏相公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夏日的西湖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自然景物和场景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静谧、凉爽与美丽。

诗人首先描述了鸣蝉声忽然加快的情景,以此引发读者对夏日的感知。接着,他描绘了晏林塘的景色,用暗示的方式表达了晏相公的忧郁情绪。诗中提到的“何山雨”语焉不详,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荷茭倒下的情景,暗示了夏日微风的拂动。四散飘出的暗香,使整个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气息。清渠缓缓流淌,碧绿的水色渗透到稻田中。这里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树叶的零落和水中花朵的繁茂,形容了林间的景色琐碎而细腻。晚上,晏相公常常来到这里散步,享受这宁静的时光。箫鼓声不时传来,而书籍常在旁边,暗示了晏相公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

诗人接着用游鱼自成族、飞鸟有序飞行的景象,形容了西湖的生态和秩序。他继续欣赏着这美景,感叹着周围景色的佳丽,以及朝代的荣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传颂他的才华,使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景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晏相公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幅静谧、凉爽的夏日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西湖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自然景物和场景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静谧、凉爽与美丽。

诗人首先描述了鸣蝉声忽然加快的情景,以此引发读者对夏日的感知。接着,他描绘了晏林塘的景色,用暗示的方式表达了晏相公的忧郁情绪。诗中提到的“何山雨”语焉不详,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荷茭倒下的情景,暗示了夏日微风的拂动。四散飘出的暗香,使整个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气息。清渠缓缓流淌,碧绿的水色渗透到稻田中。这里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树叶的零落和水中花朵的繁茂,形容了林间的景色琐碎而细腻。晚上,晏相公常常来到这里散步,享受这宁静的时光。箫鼓声不时传来,而书籍常在旁边,暗示了晏相公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

诗人接着用游鱼自成族、飞鸟有序飞行的景象,形容了西湖的生态和秩序。他继续欣赏着这美景,感叹着周围景色的佳丽,以及朝代的荣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传颂他的才华,使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景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晏相公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幅静谧、凉爽的夏日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其他诗经

发温州别卫郡守

作者:游朴(明代)

发温州别卫郡守,明代,游朴,

海曲初倾酒一杯,风神真似玉山颓。丹书已奉开罗祝,彩笔还惊作赋才。

每得诗篇长日讽,相从旌节隔年回。悬知后夜思君梦,云满瓯江月满台。

54

饲鱼

作者:弘历(清代)

饲鱼,清代,弘历,

坐石俯澄波,游鳞生趣多。识人先已待,得饲乐无过。

讵是曝腮鲤,堪方听讲鹅。竿丝权且置,非欲效詹何。

17

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

送柯奇纯主事归莆阳,明代,文徵明,

新命才看下玉除,归心早寄入闽车。不须驷马誇题柱,且着斑衣慰倚闾。

因病得閒情好在,移忠为孝乐何如。春风伫看重来日,黑发光阴正有馀。

82

安石榴 其一

安石榴 其一,明代,李孙宸,

十八年来汉使槎,名花憔悴度龙沙。一枝映水珊瑚媚,疑是瑶台宴彩霞。

70

望江南

望江南,宋代,张继先,

西源好,冬日雪中松。携手石坛承爱景,静观天地入清宫。恰似大茅峰。
襟袂冷,琴里意浓浓。吹月洞箫含碧玉,动人佳趣转黄钟。情绪发于中。

96

西江月(七夕)

作者:陈东(宋代)

西江月(七夕),宋代,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鸾歌凤。
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7

【双调】沉醉东风 红叶落火龙

【双调】沉醉东风 红叶落火龙,元代,一分儿,

红叶落火龙褪甲,青松枯怪蟒张牙。可咏题,堪描画,喜觥筹席上交杂。答

剌苏频斟入礼厮麻,不醉呵休扶上马。

18

良乡夜宿

良乡夜宿,明代,丁起濬,

古驿一灯深,萧萧车马临。

薄寒添暝色,入夜动乡心。

戒寝预愁梦,喜晴翻量阴。

首涂才此夕,忽漫话家林。

69

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明代,唐文凤,

王道既以熄,霸业亦就隳。秦起居闰位,汉兴承帝基。

绵延四百载,炎祚德日衰。当涂转凶悖,挟威神器危。

天心有所托,挈归大耳儿。为求匡辅任,梦卜何人宜。

谁识隆中叟,道合司马知。卧龙自偃蹇,肯学忘世为。

三顾烦枉驾,幡然出无疑。欲缵东都绪,便把西蜀麾。

诸将敌万人,桓桓熊虎姿。谗说莫能惑,鱼水情怡怡。

益郡遂款附,荆州从政施。经营事征伐,吴魏相奔驰。

竟成鼎足势,山河壮藩维。袖中出师表,快读涕泪垂。

祈连路寂寞,褒斜谷险巇。流光将星堕,愤激巾帼遗。

大厦窘风雨,一木诚难支。千年八阵碛,长江漾寒漪。

24

秋日山居晏起

作者:陆游(宋代)

秋日山居晏起,宋代,陆游,

年年睡债苦相关,好梦长随苦角残。

作意归来偿宿负,透窗遮莫已三竿。

63

次韵酬龚深甫二首

次韵酬龚深甫二首,宋代,王安石,

恩容楚老护松楸,复得一龚从我游。

讲肄剧谈兼祖谢,舞雩高蹈异求由。

北寻五作故未憖,东挽三杨仍有樛。

陟巘降原从此始,但无瑶玉与君舟。

65

荷花

荷花,宋代,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3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五,宋代,杨万里,

溧县初栖凤,金陵复木牛。重来喜城郭,一夕閟山丘。

终始非无数,东西岂自由。铭旌二千里,处处哭归舟。

42

早春左省寓直

作者:徐铉(唐代)

早春左省寓直,唐代,徐铉,

旭景鸾台上,微云象阙间。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
远籁飞箫管,零冰响珮环。终军年二十,默坐叩玄关。

59

晦日重宴

作者:高瑾(唐代)

晦日重宴,唐代,高瑾,

忽闻莺响谷,于此命相知。正开彭泽酒,来向高阳池。
柳叶风前弱,梅花影处危。赏洽林亭晚,落照下参差。

93

和叶爱梅韵

和叶爱梅韵,宋代,谢枋得,

道逢患难正当行,礼食从来孰重轻。

绿鬓行藏堪检点,白头去就要分明。

了知死别如龚胜,未必生还似子卿。

纬地经天文不丧,许君独擅大声名。

75

溪桥踏雪

作者:虞集(元代)

溪桥踏雪,元代,虞集,

万竹孤亭积雪明,冲寒先到寄高情。过桥不是寻常客,共听空山裂帛声。

53

城楼避暑

作者:刘敞(宋代)

城楼避暑,宋代,刘敞,

积水动微吹,高楼浮薄阴。登临倦非土,潇洒劝披襟。

涤涤原野旷,熹熹城郭深。浮云空蔽日,无意欲为霖。

46

近市一首

作者:苏籀(宋代)

近市一首,宋代,苏籀,

摩肩蹑足吁屠贩,接衽骈颅坌驵筲。

巷隘姑名为小隐,宾佳不必有珍肴。

龙钟游宦如投耒,琐屑侨民一系匏。

丘索典坟心迹远,烟埃咫尺自喧淆。

39

去年一首

作者:苏籀(宋代)

去年一首,宋代,苏籀,

去年胡来清水岩,黄河狭隘冬凌顽。

戾如飘风速如鬼,犬豕淫虐豺狼贪。

探马星奔汗流地,猛士眦裂发指冠。

潼雍见兵不及万,半阙甲胃屯河边。

隆寒身体例皲瘃,亦复勉强横戈鋋。

它司金缯封雍府,犒军纸襖如泥钱。

胡人隔水相笑侮,杀身於尔何值焉。

同州告急唇齿喻,无兵赴救诚难旃。

元戎钤下兵八百,苍头厮养争后先。

鄜延诏发五千骑,此日收兵姑自全。

平时保甲例乌合,县符迫促挥空拳。

甚哉田夫无门志,一夕惊走如穷烟。

汉将苍黄结旌遁,虏骑势合弥山川。

关中控弦诚万骑,忠臣义士力可宣。

书生命运亦蹇劣,我师疲少邻敌坚。

却忆长安无事日,谈及祸乱为尤愆。

饭囊酒罋夸厚福,捧土揭木皆才贤。

生灵未悉坐何罪,髓脑涂地尤苍天。

天公诚能佑戎虏,岂复不解兴中原。

案图戎索八百郡,我邦日蹙知谁怜。

吴中据江恃舟檝,惴惴栗栗聊偷安。

旅人流徙隘城郭,岁事寒薄理势然。

去年往矣不须问,安枕而卧祈来年。

3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