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孤城号秭归。久矣抠衣阙过庭。
何处孤城号秭归。
久矣抠衣阙过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城市来表达一种深沉的情感。作者以秭归为象征性的城市名号,表达了一种无人问津、孤立无援的状态。他描述了自己长久以来在这个城市中的孤独和无助,以及那些衣衫破烂的颓废身影,形成了诗词的主题。
《句》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首句“何处孤城号秭归”用“孤城号秭归”的表达方式,直接将秭归作为一个孤独的城市名称,强调了作者所处的境遇。秭归是古代楚国的一个地名,这里被用来象征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第二句“久矣抠衣阙过庭”则描写了作者长时间以来的困顿和颓废。抠衣阙过庭是指衣衫破烂、缺少衣物,过庭则表示在他人庭院的经过。这句味深长,表达了作者长久以来在这个孤城中流浪和挣扎的艰辛,以及他的贫困和无助。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作者心灵深处的孤独和苦闷,描绘了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的境遇。通过对庭院和衣衫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无奈和颓废的氛围。这首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的无助和辛酸,给人以深思。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越调】凭阑人 湖上二首远,元代,张可久,
湖上二首
远水晴天明落霞,古岸渔村横钓槎。翠帘沽酒家,画桥吹柳花。
二客同游过虎溪,一径无尘穿翠微。寸心流水知,小窗明月归。
春夜
灯下愁春愁未醒,枕上吟诗吟未成。杏花残月明,竹根流水声。
春思三首
莺羽金衣舒晚风,燕嘴香泥沾乱红。翠帘花影重,五人春睡浓。
春柳长亭倾酒樽,秋菊东篱洒泪痕。思君不见君,倚门空闭门。
帘外轻寒归燕忙,桥下残红流水香。游人窥粉墙,玉骢嘶绿杨。
【双调】蝶恋花 闺怨夜月楼,元代,曾瑞,
闺怨
夜月楼头横玉管,雾帐云屏,常恨春霄短。别后身属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满。
【乔牌儿】旧衣服陡恁宽,好茶饭减多半。添盐添醋人撺断,刚捱了少半碗。
【神曲缠】似这般,我怎谩,招处女邻姬相玩。云堆髻盘,钗横凤冠,这憔悴除他来缓。我怎观,樵爨。残荷飐荒凉池畔,衰柳拂斜阳楼观。秋草比人情一般,妆点就闲愁一段。
【幺】闷如何,倒断,音尘杳归期难算。断久恋花衢妓馆,想难忘娇艳浓欢。恨题班姬素纨,笔书乏蒙氏毫端。鸾肠断,翠槃,恨无个地缝钻。一会没乱,一会心酸,都撮来眉上攒。无甚病痯,钏松冰腕,腹中愁堆垛满。
【离亭带歇指煞】顿不开眉上连环贯,续不上腹内柔肠断。凄惶业债,风流婿魂梦中少团圆。淹渐病昼夜家厮缠缴,相思鬼行坐里常陪伴。暮寒生灯渐昏,微雨歇云初判。添愁衅端,风引漏声来,月移花影去,物感愁心乱。强解开闷套头,硬剁断愁羁绊,先擗掠凄凉两般。怀抱的枕儿温,香熏的被儿暖。
七夕咏牛女诗,南北朝,刘铄,
秋动清风扇,火移炎气歇。广檐含夜荫,高轩通夕月。
安步巡芳林,倾望极云阙。组幕萦汉陈,龙驾凌霄发。
谁云长河遥,颇剧促筵越。沈情未申写,飞光已飘忽。
来对眇难期,今欢自兹没。
浦城劝糶,宋代,真德秀,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
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
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
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
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
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
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
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
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
米斗三日余,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
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
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
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糶家,褒赏无不至。
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
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
恻隐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
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似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
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
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
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隐吏。
白头吟,宋代,王炎,
青丝织作双鸳鸯,紫丝绣成双凤凰。
在家不敢窥屏著,心愿出门逐夫婿。
琴中解道人心事,不辞半夜将身去。
君亲涤器妾当垆,岂料赋成天上知。
临邛旧事不记省,千金多买青蛾眉。
嫁时衣裳今尚在,妾貌未衰君意改。
当时去家恨太迟,今日思家翻自悔。
玉环既断不复连,青铜既破不复圆。
古来往人多薄命,不见鸾胶能续弦。
但愿新人同燕婉,桃花长春月长满。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