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六感·晋

日昃无全照,南迁事仓忙。

龙谣方协瑞,星衲已告亡。

凌迟百年运,凛凛危莫将。

向来问鼎人,项背常相望。

环宫白羽列,面阙鸣弦张。

膺图未跻泰,卜世岂有长。

独怜短辕公,推刃杀忠良。

百身嗟莫赎,一恸鬓成苍。

时移事亦更,为宋复为梁。

惟有采石潮,年年到前岗。

89

诗文赏析

诗词中描述了一幅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景象。在这个诗词中,作者通过叙述一系列的线索和象征,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中的“日昃无全照,南迁事仓忙”意味着时光流转,历史的更迭。这里的“日昃”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南迁事仓忙”则指代了朝代的更替和人们面对变迁时的忙碌。

“龙谣方协瑞,星衲已告亡”通过龙和星的形象,传达了国家的兴盛和衰败。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星则代表了命运的变化。这两句诗反映了国家的命运和繁荣之间的转折。

“凌迟百年运,凛凛危莫将。向来问鼎人,项背常相望”表达了时代的动荡和不稳定。这里的“凌迟”指的是时代的拖延和不确定性,“问鼎人”则指代那些渴望称霸的人。整句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紧张氛围。

“环宫白羽列,面阙鸣弦张”描述了宫廷中的场景,描绘了朝廷的盛况和权力斗争的紧张氛围。白羽象征高官显贵,面阙指宫廷的大门,鸣弦则暗示了紧张的气氛。

“膺图未跻泰,卜世岂有长”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里的“膺图”指的是希望获得官职和地位的愿望。“卜世岂有长”则意味着对命运的担忧和不确定。

“独怜短辕公,推刃杀忠良”描述了一个悲剧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臣的怜悯和对非议者的谴责。这里的“短辕公”指的是被迫自杀的忠臣,暗示了悲壮的命运。

“百身嗟莫赎,一恸鬓成苍”表达了对悲剧命运的无奈和无法挽回的悲伤。这里的“百身嗟莫赎”意味着无数人的哀叹和无法挽回的后悔,“一恸鬓成苍”则指的是悲痛过后的苍白和衰老。

最后两句“时移事亦更,为宋复为梁。惟有采石潮,年年到前岗”表达了时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化。这里的“采石潮”是一个地名,代表了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稳定生活的渴望。整句味着历史在变迁中循环往复,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持续。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展示了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权力斗争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常。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晦的意象,将历史的起伏和人生的曲折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词中的意象丰富而富有象征性,例如龙、星、白羽等,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些象征与隐喻使诗词更富有层次和深度,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同时,诗词中的音韵优美,运用了辞章工艺,使整首诗词具有韵律感和韵律美。

作者通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索和感慨,展现了历史的起伏和人生的无常。诗中既有对权力斗争和政治动荡的揭示,也有对忠良悲剧和个人命运的反思。整首诗凝聚了作者对时代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引发人们对历史和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价值在于它通过的表达,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对命运、历史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通过历史的镜头和个人的命运,折射出人类共同的命运和人生困境。读者在品味诗词时,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变迁的无常,同时也引发自身对命运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总之,刘子翚的《建康六感·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词作品,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词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词的内涵和价值。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其他诗经

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入郡西诸山探梅游陟三日胜处略尽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玻公梅花诗因次韵十首 其五

乙酉仲春同侯广成先生入郡西诸山探梅游陟三日胜处略尽舟夜与研德云俱共读玻公梅花诗因次韵十首 其五,明代,黄淳耀,

老干如虬懒作花,清波白月共疏斜。阿谁取次能描貌,铁石心肠有宋家。

13

上南行十二首 其九

作者:方回(宋代)

上南行十二首 其九,宋代,方回,

斯人近云亡,华算八十四。登堂拜画像,衣冠昂古制。

有子身不死,科名今九世。焉知三家村,乃见万乘器。

11

破阵子

作者:陆游(宋代)

破阵子,宋代,陆游,

仕至千钟良易,年过七十常稀。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营营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幽谷云萝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不归真个痴。

93

柳梢青

作者:施枢(宋代)

柳梢青,宋代,施枢,

飞露初霜。冷侵金井,响到银床。懊恨碧梧,不留一叶,月占纱窗。
雁声做尽凄凉。又陡顿、衾寒夜长。曲曲屏山,重重客梦,无限思量。

70

【小石调】归来乐

【小石调】归来乐,元代,未知作者,

罢罢耍耍,茫茫世界尽宽大。五斗米折不得彭泽腰,一碗饭受不得淮阴跨。

种几亩邵平瓜,卜几文君平卦。哈哈,快活煞!心窝里无牵挂,耳跟厢没嘈杂。

哈哈,世上人劳劳堪讶!

你看那秦代长城替别人打,汉朝陵寝被偷儿挖。魏时铜雀台,到如今无片瓦。

哈哈,名利场最兜搭!班定远玉门关,枉白了青丝发。马新息铜柱标,抵不得明

珠价。哈哈,却更有几般堪讶!

动不动说甚么玉堂金马,虚费了文园笔札。只恐怕渴死了汉相如,空落下文

君再寡。哈哈,到头来都是假!总饶你事业伊周,文章董贾,少不得北邙山下。

哈哈,俺归去也呀!

身不关陶唐禹夏,梦不想谋王定霸。容膝的是竹椽茅檐,点景的是琴棋书画,

忘机的是鸥鱼凫鸭。更有那橘柚园遮周匝,兰地平坡凸凹。俺可也不痴又不呆,

不聋又不哑。谁肯把韶光来虚那?哈哈,俺归去也呀!

从负郭问桑麻,遇邻翁数花甲。铁笛儿在牛角上挂,酒瓢儿在渔竿上插,诗

囊儿在驴背上跨。眼底事抛却了万万千千,杯中物直饮到七七八八。欢百岁谁似

咱?哈哈,要罢便罢!分付与风月烟霞,准备着归家来耍耍。

48

赋得龙门恭送张德常同知之嘉定任

赋得龙门恭送张德常同知之嘉定任,元代,成廷圭,

来龙起西北,万古壮此门。日月互开阖,风云恒吐吞。

龙来海欲立,龙去天为昏。至今两绝壁,上有波涛痕。

张公东海客,邀我坐石根。仰瞻泰宇净,俯瞰灵湫浑。

神物固莫测,目击道乃存。岁旱当用汝,霖雨清乾坤。

14

苦思行

作者:曹植(魏晋)

苦思行,魏晋,曹植,

绿萝缘玉树。

光曜粲相晖。

下有两真人。

举翅翻高飞。

我心何踊跃。

思欲攀云追。

郁郁西岳巅。

石室青葱与天连。

中有耆年一隐士。

须发皆皓然。

策杖从吾游。

教我要忘言。

34

秋思绝句

作者:陆游(宋代)

秋思绝句,宋代,陆游,

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老人未肯杀风景,睡起熏笼重炷香。

40

自述

作者:陆游(宋代)

自述,宋代,陆游,

早畏危机避巧丸,长安未到意先阑。

心如老马虽知路,身似鸣蛙不属官。

闲驾柴车无远近,旋沽村酒半甜酸。

群儿何足劳情恕,胸次从初抵海宽。

21

夜话赠华师

作者:陆游(宋代)

夜话赠华师,宋代,陆游,

少喜洛阳侠,今成衡岳僧。

深培地炉火,明照佛龛灯。

衰鬓晨霜白,禅心古涧澄。

犹能遍参在,为我买行縢。

75

题阳关图

作者:陆游(宋代)

题阳关图,宋代,陆游,

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

荒城孤驿梦千里,远水斜阳天四垂。

青史功名常蹭蹬,白头襟抱足乖离。

山河未复胡尘暗,一寸孤愁只自知。

78

寄茶与和甫

寄茶与和甫,宋代,王安石,

綵绛缝囊海上舟,月团苍润紫烟浮。集英殿里春风晚,分到并门想麦秋。

86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题停罢坊场图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题停罢坊场图,宋代,杨万里,

半山辱国卖丛祠,锺步诸坊卷酒旗。

村里山农语音好,孔方兄已赦鹅儿。

45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其二

作者:曹松(唐代)

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 其二,唐代,曹松,

秪拟应星眠越绝,唯将丽什当高勋。磨砻清浊人难会,织络虚无帝亦闻。

鸟道未知山足雨,渔家已没镜中云。他时莫为三徵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33

奉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

作者:张贲(唐代)

奉和袭美伤开元观顾道士,唐代,张贲,

凤麟胶尽夜如何,共叹先生剑解多。几度吊来唯白鹤,
此时乘去必青骡。图中含景随残照,琴里流泉寄逝波。
惆怅真灵又空返,玉书谁授紫微歌。

66

夜闻刘宫苑舟中琵琶诗

夜闻刘宫苑舟中琵琶诗,宋代,张舜民,

系舟江岸两相闻,弦索嘈嘈恍未分。不得长安水边见,却于湓浦夜深闻。

穷愁似影长随我,乐事如年不负君。会意檀槽求一醉,世间荣辱任纷纷。

5

玲珑山

玲珑山,宋代,孙惟信,

晋汉高人迹已陈,同君仙屐叩山灵。

涧悬白练流云液,路夹苍虬耸石屏。

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

萧萧落日闻笙鹤,满耳天风聒醉醒。

60

有怀北归寄张四和弟

作者:刘敞(宋代)

有怀北归寄张四和弟,宋代,刘敞,

安得生羽翼,超然成远游。探书下禹穴,问礼适东周。

贤圣有遗迹,江山俱早秋。西风日夜急,无事独淹留。

98

挽仁宗皇帝歌四首 其一

作者:刘敞(宋代)

挽仁宗皇帝歌四首 其一,宋代,刘敞,

汉恩隆四世,商历盛三宗。与子孙能继,宁民户可封。

云归疑厌代,鼎就莫攀龙。庙乐兼韶武,应传盛德容。

97

题院画册 芭蕉士女图

作者:赵佶(宋代)

题院画册 芭蕉士女图,宋代,赵佶,

罗袜生香踏软沙,钗横玉燕鬓松鸦。春心正是芭蕉叶,羞见宜男并蒂花。

4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