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赠游簿侍儿)

长条依旧。不似章台柳。见客入来和笑走。腻脸羞红欲透。

桃花流水茫茫。归来愁杀刘郎。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

52

诗文译文

长柳依然婆娑,但不如章台上的柳树那样婀娜多姿。

见到客人进来,和他们一起笑着离去。脸上的脂粉红晕得让人忍不住要透过。

桃花在流水中漫漫向前流去。归来时却倍感忧愁,伤心得像杀了刘郎一样。

曾经的妩媚风情已经减退尽去,但即便如此,也不应该害怕颠倒狂乱。

诗文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袁去华所作,题为《清平乐(赠游簿侍儿)》。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平时光的画面,以及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体验到的情感。

首先,诗人将长柳与章台上的柳树进行对比,暗示着长柳的姿态虽然依旧,但已不如过去那样优美动人。长柳作为自然景物,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描述了主人公与客人的互动场景,他们笑着进来,一同欢笑而去。诗中的“腻脸羞红欲透”表达了主人公脸上脂粉的浓艳,以及因为客人而引起的羞涩和兴奋之情。这里体现了清平时光的愉悦和轻松。

然而,当主人公归来时,他却感到愁绪袭上心头,甚至伤心得像杀了刘郎一样。这里的刘郎可以理解为古代男性的代称,代表着主人公内心的哀愁和忧伤。这种情感的转变使诗中的景物和情感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两句“尽做风情减尽,也应未怕颠狂”,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曾经风华绝代的风情已经逐渐减退的认识,但他并不害怕颠倒狂乱,即使风情已减,仍然可以坦然面对。

整首诗以清平时光为背景,通过描述景物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的变迁还是人事的变迁,都构成了人生的一部分。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从欢笑到忧愁,从风情到颠倒狂乱,都体现了主人公在清平时光中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袁去华

袁去华,字宣卿,江西奉新(一作豫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十五年(公元一一四五年)进士。改官知石首县而卒。善为歌词,尝为张孝祥所称。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词一卷,著有《适斋类稿》、《袁宣卿词》、《文献通考》传于世。存词90余首。

其他诗经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六 四友

拟大明铙歌曲十八首 其六 四友,明代,胡应麟,

于维文王,是亲四友。疏附后先,以翼元首。峨峨高踪,异代曷有。

天威是临,匍匐奔走。猗与圣祖,广延群雄。如天如海,为万物宗。

王师所向,六合景从。爰率车徒,以定浙东。浙东底平,大统未集。

蚤作暮思,思布文德。曰基曰濂,曰琛曰溢。玄纁奕奕,交布东国。

曰四先生,论道经邦。坐而弗名,匡朕弗遑。呜呼盛节,庆流无疆。

德六五帝,功百三王。

52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

作者:殷遥(唐代)

送友人下第归省(一作刘得仁诗),唐代,殷遥,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岳雨连河细,田禽出麦飞。到家调膳后,吟好送斜晖。

78

次韵水官诗?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诗,今删?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水官诗?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诗,今删?,宋代,苏轼,

净因大觉琏师,以阎立本画水官遗编礼公。

公既报之以诗,谓某:汝亦作。

某顿首再拜次韵,仍录二诗为一卷以献。

高人岂学画,用笔乃其天。

譬如善游人,一一能操船。

阎子本逢掖,畴昔慕云渊。

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爱之不自已,笔势如风翻。

传闻贞观中,左衽解椎鬟。

南夷羞白雉,佛国贡青莲。

诏令拟王会,别殿写戎蛮。

熊冠金络额,豹袖拥幡aa44。

传入应门内,俯伏脱剑弮。

天姿俨龙凤,杂沓朝鹏鳣。

神功与绝迹,后世两莫扳。

自従李氏亡,群盗窃山川。

长安三日火,至宝随飞烟。

尚有脱身者,漂流出东关。

三官岂容独,得此今已编。

吁嗟至神物,会合当有年。

京城诸权贵,欲取百计难。

赠以玉如意,岂能动高禅。

信应一篇诗,皎若画在前。

75

和孔君亮郎中见赠

作者:苏轼(宋代)

和孔君亮郎中见赠,宋代,苏轼,

偶对先生尽一樽,醉看万物汹崩奔。

优游共我聊卒岁,肮脏如君合倚门。

只恐掉头难久住,应须倾盖便深论。

固知严胜风流在,又见长身十世孙。

(戣,字君严;戡,字君胜。

退之志其墓云:孔子世卅八,吾见其孙,白面长身。

今君亮四十八世矣。

86

北园杂咏十首 其五

作者:陆游(宋代)

北园杂咏十首 其五,宋代,陆游,

锄麦家家趁晚晴,筑陂处处待春耕。小槽酒熟豚蹄美,剩与儿童乐太平。

48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

作者:陆游(宋代)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宋代,陆游,

干禄本代耕,穷达敢自必?早遇高皇帝,九品对宣室。

妄怀犬马心,嫠纬不暇恤。

上恩等天地,腰领免斧鑕。

旋属绍兴末,阳谷瞻出日,贱臣复何幸,便殿首造膝。

煌煌帝尧典,推择首秉笔。

愚患虽恳款,野性实坦率。

飘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远游客穷塞,亭障秋萧瑟。

圣君终记省,万里忽乘馹。

同朝久凋谢,存者不十一。

造廷故抱暗,下殿衰涕溢。

蹉跎又十载,忧患岂易述。

流年不贷人,白发日夜密,冠虽未即挂,驭已不容叱。

尚觊公朝恩,养老沾散秩;闭门教子孙,志愿真永毕。

24

平昔

作者:陆游(宋代)

平昔,宋代,陆游,

平昔飘然林下僧,更堪衰与病相乘。

残年已任身生死,一念犹关道废兴。

皎皎初心质天地,兢兢晚节蹈渊冰。

子孙勿厌藜羹薄,此是吾家无尽灯。

97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

次韵唐公三首其二——江行,宋代,王安石,

材非当世用,毂有故人推。

使节春冬换,征帆日夜开。

南游取干越,东望得州来。

试尽风波恶,生涯亦可哀。

83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宋代,王安石,

山水玄晖去後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背城不敢收余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4

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晓霜过宝应县三首,宋代,杨万里,

看来不信是霜华,白日青天散晓霞。

只怪野田生玉树,更於腊月发琼花。

21

晨炊旱塘

晨炊旱塘,宋代,杨万里,

一岁官拘守一州,天将行役赐清游。

青山绿水留连客,碧树丹枫点缀秋。

夜梦昼思都是景,左来右去不胜酬。

我无韦偃丹青手,只向囊中句里收。

59

杂咏和湘东王诗三首 其一 秋夜

杂咏和湘东王诗三首 其一 秋夜,南北朝,刘缓,

楼上起秋风,绝望秋闺中。烛溜花行满,香燃奁欲空。

徒教两行泪,俱浮妆上红。

45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唐代,李群玉,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99

寄同年封舍人渭(时得来书)

作者:黄滔(唐代)

寄同年封舍人渭(时得来书),唐代,黄滔,

唐城接轸赴秦川,忧合欢离骤十年。龙颔摘珠同泳海,
凤衔辉翰别升天。八行真迹虽收拾,四户高扃奈隔悬。
能使丘门终始雪,莫教华发独潸然。

76

与无可宿辉公院

与无可宿辉公院,唐代,顾非熊,

夜僧同静语,秋寺近严城。世路虽多梗,玄心各自明。
寒池清月彩,危阁听林声。倘许双摩顶,随缘万劫生。

95

句 其四十一

句 其四十一,宋代,张舜民,

大裘依古制,玉辂自隋传。

47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

作者:虞集(元代)

送先陇二邻僧还吴,元代,虞集,

兰若背山阴,松筠夹径深。门閒容虎卧,湖近听龙吟。

雨过泉添涧,风飘磬出林。衲衣皆旧识,一一谢幽岑。

53

和前韵

作者:刘攽(宋代)

和前韵,宋代,刘攽,

雪寒常怯月边朝,乍起东风拂敝貂。银胜綵幡分节物,宿云晨雾凝璇霄。

君为特达千金璧,我是衰迟百尺条。叩缶乌乌聊快耳,宁知报响得咸韶。

72

分界舖爱直驿张安国因杉制名而驿之前有老梅

作者:赵蕃(宋代)

分界舖爱直驿张安国因杉制名而驿之前有老梅,宋代,赵蕃,

杉自谁人种,梅从何代栽。

腹空雷有击,根古土无培。

要是百年物,曾经几客来。

直哉虽见录,清矣可遗材。

57

八月十六日夜月

作者:刘敞(宋代)

八月十六日夜月,宋代,刘敞,

不减冰轮满,微增玉漏长。过云收薄润,重露湿清光。

历历素娥影,菲菲丹桂芳。枯槎容客载,醉过羽人傍。

89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