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徽使张安道生日

作者:苏辙(宋代)

従公淮阳今几年,忆持寿斝当公前。

祝公齿发老复少,岁岁不改冰霜颜。

扫除四海一清净,整顿万物俱安全。

今年见公商丘侧,奉祠太一真仙官。

身安气定色如玉,脱遗世俗心浩然。

幽居屡过赤松子,长夜亲种丹砂田。

此中自有不变地,岁阅生日如等闲。

门前贺客任填委,世上多故须陶甄。

秋风坐见蒲柳尽,岁晏惟有松柏坚。

斯人未安公未用,使公难老应由天。

30

诗文译文

從公淮陽今幾年,

懷持壽爵當公前。

祝公齒髮老又少,

歲歲不改冰霜顏。

掃除四海一清淨,

整頓萬物俱安全。

今年見公商丘側,

奉祠太一真仙官。

身安氣定色如玉,

脫遺世俗心浩然。

幽居屢過赤松子,

長夜親種丹砂田。

此中自有不變地,

歲閱生日如等閒。

門前賀客任填委,

世上多故須陶甄。

秋風坐見蒲柳盡,

歲晏惟有松柏堅。

斯人未安公未用,

使公難老應由天。

诗文简析

这首诗是苏辙为宣徽使张安道的生日而作。诗中表达了苏辙对张安道的敬意和祝福。他回忆起与张安道相识的几年,称颂了张安道的品德和容貌,赞美他不受岁月的侵蚀,始终保持着年轻和清雅的风采。诗人认为张安道在官职中清除了社会的污浊,使万物得以安宁。今年他见到张安道在商丘附近,前来祭祀太一真仙官,描绘了张安道的仪态和气质。张安道过着安逸的生活,超脱尘世的心态使他的身心宁静。他经常与朋友赤松子相聚,一同度过漫长的夜晚,一起耕种丹砂田园。这个地方是一个不变的世界,张安道每年都会过生日,如同平常一样。门前的贺客络绎不绝,世间的烦恼需要陶冶和甄选。秋风吹过,蒲柳已经凋谢,只有松柏仍然坚守。然而,张安道还没有安顿好,他的才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使他的晚年变得艰难。这是因为他的前途和命运受制于天意。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对张安道的赞美和祝福为主题,通过对张安道的品德和容貌的赞美,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令人敬佩的气质。诗中所描绘的张安道是一个追求清雅和宁静的人,他在官职中尽心尽力,为社会带来了清明和安宁。诗人通过对张安道幽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以平稳的节奏和流畅的语言展示了对张安道的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在岁月的流逝中,真正坚守不变的只有内心的信念和人格的追求。整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张安道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他诗经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

大暑松下卧起二首,宋代,陈天瑞,

迅翻趋炎歊,高标閟幽雅。

隐士何所营,茇之清荫下。

故居禾签生,帡幪若大厦。

熟卧南风边,飞梦游虞夏。

五弦天上鸣,击壤歌满野。

起来记遗音,析薪有樵者。

45

赠方纯吉进士尹平阳

作者:林光(明代)

赠方纯吉进士尹平阳,明代,林光,

眼运寻常欲倒床,扶衰饯子更称觞。笔端未点无生话,酒面先浮苏合香。

天上朗星明浙水,手中花柳隘平阳。簿书莫废横琴乐,看续扶沟旧日□。

93

游武夷山

作者:赵抃(宋代)

游武夷山,宋代,赵抃,

武夷之山千万峰,溪水诘曲流其中。喷云涌雪可□楫,一棹无览仙人踪。

白鹤昂昂写峭壁,雕虎长□□清风。悬崖蜕骨造化外,绝壑驾船神鬼功。

寒岩鼎灶失鸡犬,盘石松椿腾蛟龙。行行自喜浣尘俗,萧散玉羽超樊笼。

当年此日是高会,左仙右仙曲未终。紫星飘然天上去,曾孙虹桥路已穷。

我生丹心涵太冲,欲脱缰锁追鸿蒙。上邀轩辕宴玄圃,手摘日月相游从。

34

临江仙

临江仙,宋代,程大昌,

抗步碧潭弥弥,五畬青髻累累。何年乔木倚筇枝。搜寻同队者,追说钓游时。
今日昂藏称壮子,向来襁褓婴儿。年周甲子又重书。岂容藏老丑,照白有清池。

93

谒金门

作者:曾拨(宋代)

谒金门,宋代,曾拨,

山衔日。洒酒西风独立。一叶扁舟流水急。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明日到家应记得。寄书回雁翼。

45

玉团儿(香月堂古桂数十株著花,因赋)

玉团儿(香月堂古桂数十株著花,因赋),宋代,张鎡,

晓来一阵金凤劣。把阆海、檀霞细屑。依就花儿,深藏叶底,不教人折。
初开数朵谁知得。却又是、金风漏泄。吹起清芬,露成香露,月成香月。

33

瑞鹤仙

作者:方岳(宋代)

瑞鹤仙,宋代,方岳,

岳敢拜手而言曰:月穷于纪,星回于天,盖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于是焉极、而岁功成矣。惟天之运,循环无穷,一气推移,不可限量,其殆极而无极欤。分岁而颂椒,守岁而爆竹,人知其为岁之极耳。洪钧转而万象春,瑶历新而三阳泰,不知自吾极而始也。始而又极,极而又始,元功宁有穷已哉。天之生申于此时,意或然也。岳既不能测识,而又旧为场屋士,不能歌词,辄以时文体,按谱而腔之,以致其意
一年寒尽也。问秦沙、梅放未也。幽寻者谁也。有何郎佳约,岁云除也。南枝暖也。正同云、商量雪也。喜东皇,一转洪钧,依旧春风中也。
香也。骚情酿就,书味熏成,这些情也。玉堂深也。莫道年华归也。是循环、三百六旬六日,生意无穷已也。但丁宁,留取微酸,调商鼎也。

34

嘲子由

作者:苏轼(宋代)

嘲子由,宋代,苏轼,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92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三首,宋代,苏轼,

千花未分出梅余,遣雪摧残计已疏。

卧闻点滴如秋雨,知是东风为扫除。

阆苑千葩映玉宸,人间只有此花新。

飞霙要欲先桃李,散作千林火迫春。

蹀躞娇黄不受鞿,东风暗与色香归。

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

92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宋代,苏轼,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88

和段屯田荆林馆

作者:苏轼(宋代)

和段屯田荆林馆,宋代,苏轼,

南山有佳色,无人空自奇。

清诗为题品,草木变芬菲。

谢女得秀句,留待中郎归。

便当勤鞭策,仆倦马亦饥。

(段有侄女在密州。

71

寄陈鲁山正字

作者:陆游(宋代)

寄陈鲁山正字,宋代,陆游,

平生交游中,陈子我所敬。

初犹似豪举,晚乃抱渊静。

独观心地初,皎若虚室镜。

人知自渠事,道行君有命。

青衫二十年,老色上须鬓。

偶然预收召,瘦马趁朝请。

退食辄杜门,不省求捷径。

似闻石渠书,雌黄久未定。

丁字犹恨曲,朋字竟须正。

愿君试思之,鱼鲁何足订。

22

跋汪省干诗卷二首

跋汪省干诗卷二首,宋代,杨万里,

自古诗人太瘦生,可怜辛苦选虚名。

诗家杂压君知麽,压尽三公况九卿。

14

秋蝉抱叶而吟叶脱而堕困于群蚁亟遣仆置高树且怜而作诗吊之

作者:王翰(唐代)

秋蝉抱叶而吟叶脱而堕困于群蚁亟遣仆置高树且怜而作诗吊之,唐代,王翰,

一气无停机,四时仍代用。万物生两间,潜植与蠢动。

时至靡不荣,运往讵所恸。蝉生粪壤间,潜化自能羾。

登木喜得时,鸣响甚恣纵。既免螳螂搏,幸脱痀瘘中。

或学秦筝鸣,或作雅琴弄。或缓美人歌,或繁小子诵。

或静而独鸣,或聚而相哄。不料瓮内鸡,遽儗竹上凤。

凉飔一朝发,繁霜藉草重。强鸣声噎塞,处危心愡恫。

所付既靡盬,脱落难持控。高蜚翅剪铩,不饮腹空洞。

局促尘埃中,蚁困况集众。我行庭树间,见之心为痛。

呼儿置深稳,聊尽尔馀哢。作诗予时哉,含悽不成讽。

73

言怀柬解州典教黎先生

作者:王翰(唐代)

言怀柬解州典教黎先生,唐代,王翰,

袖拂烟霞卧石矶,平田漠漠树依依。碧天云静鹤心远,白露江寒雁影稀。

微命未沾生不偶,老怀虽壮事多违。中条尽有诛茅处,一任王孙归不归。

19

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

作者:陈陶(唐代)

西川座上听金五云唱歌,唐代,陈陶,

蜀王殿上华筵开,五云歌从天上来。满堂罗绮悄无语,
喉音止驻云裴回。管弦金石还依转,不随歌出灵和殿。
白云飘飖席上闻,贯珠历历声中见。旧样钗篦浅淡衣,
元和梳洗青黛眉。低丛小鬓腻pE鬌,碧牙镂掌山参差。
曲终暂起更衣过,还向南行座头坐。低眉欲语谢贵侯,
檀脸双双泪穿破。自言本是宫中嫔,武皇改号承恩新。
中丞御史不足比,水殿一声愁杀人。武皇铸鼎登真箓,
嫔御蒙恩免幽辱。茂陵弓剑不得亲,嫁与卑官到西蜀。
卑官到官年未周,堂衡禄罢东西游。蜀江水急驻不得,
复此萍蓬二十秋。今朝得侍王侯宴,不觉途中妾身贱。
愿持卮酒更唱歌,歌是伊州第三遍。唱著右丞征戍词,
更闻闺月添相思。如今声韵尚如在,何况宫中年少时。
五云处处可怜许,明朝道向褒中去。须臾宴罢各东西,
雨散云飞莫知处。

64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

作者:邓肃(宋代)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宋代,邓肃,

管中窥豹一斑耳,敢对江海更言水。

赖公不作扬雄尾,舞雩曾许随童子。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

更将妙语为高价,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终始不相绝,回愚参鲁余亦拙。

异时报德但修身,那用张良袖中铁。

95

挽胡元夫母寿安县太君二首 其二

作者:刘攽(宋代)

挽胡元夫母寿安县太君二首 其二,宋代,刘攽,

清德畏人知,传家赖母慈。何时丹桂擢,相戒白华诗。

戏綵欢无极,藏舟事密移。千钟已不暨,后日可胜悲。

21

采莲曲

采莲曲,宋代,张玉娘,

女儿采莲拽画船,船拽水动波摇天。春风笑隔荷花面,面对荷花更可怜。

1

山中哭复斋

作者:高翥(宋代)

山中哭复斋,宋代,高翥,

封章字少纳忠多,袖疏前陈无奈何。

但得中天行日月,不愁平地起风波。

台官论罪终投笔,山贼闻名亦倒戈。

惆怅脊梁如铁硬,天胡忍使閟山河。

2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