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施历城辩归常州

作者:苏辙(宋代)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河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骎骎。

33

诗文译文

高人不受尘土侵,

三年浙江藏河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

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

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

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后,

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

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

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

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

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

半年岁月行骎骎。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施历城辩行将离开常州返回浙江的思念和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施历城辩是一位高尚的人,不受世俗的纷扰所侵扰,他在浙江躲藏了三年,体验了久闲的生活,然而现在他要回到历城担任官职,官务繁忙如森林一样密集。诗中描述了他受到鞭挞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和哀矜之情。诗人感叹自己与施历城辩的交情虽然深厚,但却未能与他共饮一杯酒,因此他对施历城辩百亩田地归去的安定生活表示怀念和羡慕。虽然施历城辩潜逃出来后可能会受到知识分子的责难,但诗人还是相信善良的人们会理解他的苦衷。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施历城辩的期待,希望他能按时返回常州,而不因诱人的金钱而被留下。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吴越山川的热爱,希望能和施历城辩一同乘舟追寻美景。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山川的热爱之情。

诗文赏析

《送施历城辩归常州》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通过描述施历城辩的境遇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友情、对宁静生活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整首诗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深深的感触。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友情和人情的珍视,以及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这首诗词通过寥寥数语,展现了人情世故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他诗经

梅花

作者:罗隐(唐代)

梅花,唐代,罗隐,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经雨不随山鸟散,
倚风疑共路人言。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30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宋代,晁补之,

李公素誉压朝端,曾溯龙门鬣未乾。虽愧彭宣惟赐食,未惭贡禹亦弹冠。

93

【越调】半鹌鹑

【越调】半鹌鹑,元代,王仲诚,

避纷

露冷霜寒,云低雾黯。洒洒潇潇,凄凄惨惨。眼底繁华,心头有感。名利绝,是非减。爱的是雪月风花,怕的是《官民要览》。

【紫花儿】昨宵酩酊,今日模糊,来日醺酣。带一顶嵌肩幔笠,穿一领麻衫。妆一座栽梅结草庵,谁能摇撼?跳出这蚁穴蜂衙,再不入虎窟龙潭。

【小桃红】刀名剑利大尴尬,唬碎闲人胆!白酒黄鸡捱时暂,就中甘,这般滋味谁曾啖?谐音人即参,通经史亲探,世事要经谙。

【尾】此身有似舟无缆,恣意教旁人笑咱。富贵总由天,清闲尽在俺。

92

暮秋言怀

作者:魏徵(唐代)

暮秋言怀,唐代,魏徵,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2

送宋君用游辇下

作者:苏轼(宋代)

送宋君用游辇下,宋代,苏轼,

暴雨涨荒溪,尺水生洪流。

中有泼泼鲤,泛然方快游。

安知赤日烁,沸浪生浮沤。

石密岸狭束,鳞鬣窘若囚。

一失在藻乐,遂有辙鲋忧。

誓将泛江湖,雪此喣沫羞。

江湖与荒溪,巨细虽不侔。

此流彼之派,联接讵阻修。

超然奋跃去,势若鹰离韝。

浮沉谢群蛙,窟穴依长洲。

洗刷沮洳泥,被服白纹裘。

谁知岁月久,涌浪生咽喉。

赖尔溪中物,虽困有远谋。

不似沼沚间,四合狱万鲰。

纵知有江湖,绵绵隔山丘。

人生岂异此,穷达皆有由。

吾乡广平君,少与轻薄游。

堆金等屋梁,{左禾右罢}稏百顷秋。

朝廷罗红颜,夜庖炙肥牛。

落魄穷书生,多以金帛收。

高赀一朝尽,里巷谁青眸。

儿女号饥寒,亲友寡馈賙。

中夜起长叹,慷慨商声讴。

我非田农家,安能事粗耰。

又非将帅种,不惯挥戈矛。

平生负壮气,岂可遂尔休。

今我中丞公,位隆职兼优。

官爵连九族,一门千骅骝。

虽云富贵殊,敢以贫贱投。

姻戚苦未远,我困岂我{左寿右鬼}。

八月秋风高,驾言动轻輈。

将行来告别,求赠安敢廋。

嗟子穷已甚,倚伏理亦周。

溪鱼解如此,况子知公侯。

马壮仆正健,去去其无留。

33

次韵王觌正言喜雪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王觌正言喜雪,宋代,苏轼,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

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

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

欲夸剪刻工,故上朱蓝袂。

我方执笔待,未敢书上瑞。

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

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

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

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

84

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

作者:陆游(宋代)

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宋代,陆游,

归老心常逸,新寒体亦康。

幸当农事隙,稍治旧园荒。

翦辟西山出,萦回北径长。

作栏扶弱蔓,换土植孤芳。

霜霰篔簹碧,风烟薜荔苍。

蝶来翻小翅,鸟下啭幽吭。

疏剔岩泉集,耘锄药草香。

溪藤裁酒榼,番锦制诗囊。

坐久云生石,归迟月满廊。

人间胡不乐?拔宅笑君房。

34

夜闻大风感怀赋吴体

作者:陆游(宋代)

夜闻大风感怀赋吴体,宋代,陆游,

故都宫阙污膻腥,原野久稽陈大刑。

未须校尉戍西域,先要将军空朔庭。

意言挥戈可退日,身乃读书方聚萤。

病起窗前发如雪,夜闻风声孤涕零。

29

冲卿席上得作字

冲卿席上得作字,宋代,王安石,

咨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强走十五年,朱颜已非昨。

低回大梁下,屡叹风沙恶。

所欣同舍郎,诱我文义博。

古声无慆淫,真味有淡泊。

追攀风月久,貌简非心略。

君思忽推徙,所望颇乖错。

尚怜得经过,未比参辰各。

留连惜余景,从子至日落。

明灯照亲友,环坐倾杯杓。

别离宽後悲,笑语尽今乐。

论诗知不如,兴至亦同作。

11

客淮南病

作者:卢仝(唐代)

客淮南病,唐代,卢仝,

扬州蒸毒似燂汤,客病清枯鬓欲霜。
且喜闭门无俗物,四肢安稳一张床。

98

初冬祀坟二首 其一

作者:韩琦(宋代)

初冬祀坟二首 其一,宋代,韩琦,

晓乘轻凛上平冈,西款亲茔一舍强。带霭远峰时隐见,半霜残叶杂青黄。

来牟渴雨空成陇,宾雁冲云自著行。此日初冬严祀事,只增悽惕不夸乡。

28

夜坐

作者:赵蕃(宋代)

夜坐,宋代,赵蕃,

竹风疏疏雨打篷,松风汤汤水赴洪。

道人闻尘扫未空,不如杜老前月聋。

山斋夜坐僧趺同,团蒲细软方炉烘。

灯花开落纵匆匆,我今无害斯无凶。

17

枕傍有杜集看其行役诸诗有感复书

作者:赵蕃(宋代)

枕傍有杜集看其行役诸诗有感复书,宋代,赵蕃,

既将取诗名,先应历诗穷。

不见杜陵老,飘转一世中。

世学汝不嗜,而顾思此工。

岂惟人汝憎,造物且见入。

无须叹苦绝,甑倒与囊空。

14

漫兴十一首 其九

作者:赵蕃(宋代)

漫兴十一首 其九,宋代,赵蕃,

风顺风横总欲乘,传呼虽数不余应。去程渺渺湖边草,宿伴悠悠水上罾。

70

次韵孙温叟求芍药二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次韵孙温叟求芍药二首 其一,宋代,赵蕃,

邦人竞说江都胜,一朵千金尚恐非。自笑寒厅何自得,但馀阶砌长苔衣。

12

松江三首 其一

作者:朱松(宋代)

松江三首 其一,宋代,朱松,

尘缘挽我去渔矶,回首沧洲此愿违。偶寄一舟江上去,只无箬笠与蓑衣。

42

酬崇福长老见寄

酬崇福长老见寄,宋代,郭祥正,

寄榻西湖不掩关,残年犹得伴僧閒。身投罗网归无路,目送烟云幸有山。

新句忽传文字外,旧游重想笑谈间。故人风义如师少,慰我忧愁两鬓斑。

21

同郑子华棋局作栀子诗

作者:韩淲(宋代)

同郑子华棋局作栀子诗,宋代,韩淲,

郊居多幽香,衣被风雨之。樵青采掇归,清气尤华滋。

枰棋了胜败,蛮触彼一时。鲜鲜何满丛,瑶葩赋山栀。

39

次韵重九之什 其一

作者:商倚(宋代)

次韵重九之什 其一,宋代,商倚,

英豪献策广庭中,问辨纷纷似叩钟。名奏九重书密上,士欣千载运亲逢。

莺鸣定获乔林乐,凤举应容众羽从。盛世文章由此变,坐看风俗反醇浓。

37

上林归鸦

作者:陈郁(宋代)

上林归鸦,宋代,陈郁,

夕阳鸦背斂残红,万点飞归傍帝宫。

应是上林棲宿隐,可曾惊散月明中。

3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