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晚才晴。相邀移席,待月中庭。环坐斯须,屋出高处,忽吐微明。
云收雨止风停。人世有、琼楼玉京。一任星移,从教斗转,且缓飞觥。
柳枝梢上绿意盎然,
夜幕薄薄,方才晴朗。
彼此邀请,将座椅移动,等待月亮升起于庭院。
围坐在一起,不一会儿,房屋上方突然透出微弱的亮光。
云归于散,雨停了,风也平息。
人间存在着美丽的琼楼和玉京。
星星任意移动,仿佛在斗转星移,暂时慢下来,且让我们缓缓举杯畅饮。
《柳梢青》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通过诗人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在夜幕薄薄的晚上,诗人邀请朋友们一起移动座椅,等待月亮的升起。当大家环坐在一起时,屋顶突然透出微弱的光芒,预示着天空的云雾已经散去,雨也停了,风也平息了。
诗中出现了琼楼和玉京的意象,这两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仙境或宫殿,表达了人世间的美好和神秘。星星的移动让人联想到宇宙的运行,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化。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宁静、美好的氛围和对人间美景的赞美。诗人邀请朋友们一起享受夜晚的宁静与美丽,通过举杯畅饮,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词的语言简练、意境清新,以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象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悟,同时也带给读者一种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约公元一二二四年前后在世]字承禧,临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嘉定间进士。官楚、越间。其他事迹不可考。
奉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唐代,司空曙,
蔼蔼凤凰宫,兰台玉署通。夜霜凝树羽,朝日照相风。
官附三台贵,儒开百氏宗。司言陈禹命,侍讲发尧聪。
香卷青编内,铅分绿字中。缀签从太史,锵珮揖群公。
池接天泉碧,林交御果红。寒龟登故叶,秋蝶恋疏丛。
颜谢征文并,钟裴直事同。离群惊海鹤,属思怨江枫。
地远姑苏外,山长越绝东。惭当哲匠后,下曲本难工。
水龙吟 其一 次辛稼轩,贺未斋阁老霖雨堂落成,明代,夏言,
文章独占龙头,当年已识丝纶手。身历三朝,官登极品,当今耆旧。
晚入黄扉,平生青眼,相看白首。喜长安、霖雨堂成,道神仙宰相,人知否。
甲第高连北斗。又何必、锦袍明昼。昼寝凝香,朱门列戟,紫衣奔走。
灯火楼台,笙歌院落,年年春酒。庇苍生、更作万间广厦,为相公寿。
【越调】梅花引,元代,吴仁卿,
兰蕊檀心仙袂香,蝶粉蜂黄宫样妆。紫云娘,彩衣郎,东君配偶,天然是一双。
【紫花儿序】丹青模样,冰雪肌肤,锦绣心肠。惊魂未定,好事多妨。堪伤,不做美相知每早使伎俩。左右拦障,笑里藏刀,雪上加霜。
【幺】日沉西浦,月转南楼,花暗东墙。尽教人妒,谁敢声扬?参详,但得伊家好觑当。问甚凄凉,苦乐同受,生死难忘。
【秃厮儿】分破金钗凤凰,拆开绣带鸳鸯,离怀扰扰愁闷广。不由俺,到黄昏,思量。
【尾】近来陡恁无情况,自写你个劳成不良。三两遍问佳期,一千般到说谎。
园中观草木有感,宋代,陆游,
木笔枝已空,玉簪殊未花,赬桐时更晚,春尽始萌芽。
老人多感慨,俯仰悲岁华,两曜如奔轮,疾去不可遮。
城头插双旗,叠鼓催清笳。
兀然一室间,不复过邻家。
午睡或至暮,乱发垂发发。
所嗟瘦僧死,莫致茶山茶。
引见前一夕,寓宿徐元达小楼,元达招符君俞,宋代,杨万里,
主宾呼酒卷沧溟,我亦何人与德星。
高阁连云压潮白,前山倒影入杯青。
细哦秀句清无底,匹似疏梅寒更馨。
不惜坐间作颓玉,只愁宫漏又须听。
展重三日从先公墓下归道出仲夏李花盛开,清代,全祖望,
省墓馂已毕,放棹沿流泉。聊以补上巳,兼之访隐仙。
何来瑶光星,散落亿万千。朗然自高洁,白云巢其颠。
桃花如妖女,特以浓见怜。李花如静女,乃以淡更妍。
是中分雅俗,不为肉眼传。溯昔长溪屐,蹉跎且廿年。
故人化异物,春露委荒阡。浩歌感禊事,碧水生寒烟。
刘泾州以所得李士衡观察家宝砚相示与圣俞玉汝同观戏作此歌,宋代,刘敞,
李侯宝砚刘侯得,上有刺史李元刻。云是天宝八年冬,端州东溪灵卵石。
我语二客此不然,天宝称载不称年。刺史为守州为郡,此独云尔奚所传。
两君卢胡为绝倒,嗟尔于人几为宝。万事售伪必眩真,此固区区无足道。
浦城劝粜,宋代,真德秀,
阳和二月春,草木皆生意。那知田野间,斯人极憔悴。
殷勤问由来,父老各长喟。富室不怜贫,千仓尽封闭。
只图价日高,弗念民已弊。去年值饥荒,自分无噍类。
幸哉活至今,且复遇丰岁。庶几一饷乐,养育谢天地。
岂期新春来,米谷更翔贵。况又绝市无,纵有湿且碎。
何由充饥肠,何由饱孥累。恨不死荒年,免复见忧畏。
我闻父老言,痛切贯心肺。行行至平洲,景象顿殊异。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问谁长者家,作此利益事。
父老合掌言,子文姓陈氏。起家本儒生,畴昔乐赈施。
忆昨艰食时,巨室争谋利。米斗三百馀,独收七十二。
三都数千口,受彼更生惠。开库质敝衣,假此赒贫匮。
取本不取息,所活岂胜计。我曹非此翁,久作沟中胔。
吁嗟薄俗中,乃有此高义。吾邦贤使君,爱民均幼稚。
一闻平粜家,褒赏无不至。或与旌门闾,或与锡金币。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故作行路谣,庶彻铃斋邃。
且俾殖利徒,闻风默知愧。并生穹壤间,与我皆同气。
富者盍怜贫,有如兄恤弟。恻隐仁之端,人人均有是。
顽然铁石心,何异患风痹。不仁而多财,聚易散亦易。
惟有种德家,福禄可长世。不闻眉山苏,盛美光传记。
卖田救年荒,生子为国器。不见南浦毛,一惟利是嗜。
积谷幸年荒,生子遭黥隶。天道极昭明,勿作幽远视。
谁欤为斯谣,西山真隐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