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居十六咏·幽谷

作者:方岳(宋代)

入林不厌深,避世不厌独。

倦飞鸟知还,毋惮下乔木。

67

诗文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幽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他选择了一个与城市喧嚣完全不同的环境,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入林深处,体验到的是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而不再受尘世的干扰。诗人希望逃离现实的繁忙,享受寂静与独处的时光。他以倦飞的鸟儿为比喻,尽管疲惫,但依然知道回归自己的巢穴,象征着诗人对安宁生活的追求。通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的心境和追求,同时也在诗中表达了对繁忙尘世的反思。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自由,引发人们对尘世的反思,并激发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山林间寻找心灵栖息地的追求,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其他诗经

九日鹤塘庄过黄耳祠次高进之韵六首 其四

作者:顾清(明代)

九日鹤塘庄过黄耳祠次高进之韵六首 其四,明代,顾清,

漫说新庄类午桥,几年风雨困飘摇。扁舟此日堪乘兴,来逐归潮去上潮。

73

【双调】新水令 念远

【双调】新水令 念远,元代,童童学士,

烧痕回绿遍天涯,忆王孙去时残腊。愁垂檐外雨,忧损镜中花。掘土抟沙,

感事自惊讶。

【驻马听】望眼巴巴,春陌香尘迷去马。梦魂飒飒,晓窗初日闹啼鸦。千声

作念凑嗟呀,一丝情景留牵挂。许归期全是假,秀才每说谎天来大。

【乔牌儿】绣双飞线脚差,描并宿笔尖怕。牡丹亭闲却秋千架,好春光谁共

耍?

【落梅风】肌消玉,脸褪霞,怎打熬九秋三夏?被薄赚的孤又寡,辜负了小

乔初嫁。

【雁儿落】谁拦截巫女峡?谁改变崔徽画?谁糊突汉上衿?谁扯破秋云帕?

【得胜令】身似井中蛙,命似釜中虾。难把猿心锁,空将鹃泪洒。情杂,下

不的题着他名儿骂。性猾,恨不的揪住他身子打。

【甜水令】马上墙头,月底星前,窗间帘下,容易得欢洽。案举齐眉,带绾

同心,钗留结发,那曾有一点儿亵狎。

【折桂令】好姻缘两意相答,你本是秋水无尘,我本是美玉无瑕。十字为媒,

又不图红定黄茶。我不学普救寺幽期调发,你怎犯海神祠负意折罚?生也因他,

死也因他,恩爱人儿,欢喜冤家。

【锦上花】想着他锦绣充肠,诸余俊雅。山海填胸,所事撑达。花下低头,

风吹帽纱。月底潜踪,露湿罗袜。朱弦续有时,宝剑配无价。求似神仙,信心菩

萨。才得相逢,扑絮纳瓜。恰早分离,瓶沉珠撒。

【清江引】一声去也没乱杀,少几句叮咛话。说归甚日归?待罢何时罢?梦

儿中见他刚半霎。

【离亭宴歇指煞】狂风飘散鸳鸯瓦,严霜冷透鸾凰榻,好教我如痴似哑。佳

期绝往来,后约无凭准,前语皆欺诈。空传红叶诗,枉卜金钱卦,凄凉日加。燕

惊飞张氏楼,犬吠断韩生宅,虎拦住萧郎驾。闷随秋夜长,情逐春冰化。待他见

咱,算他那狠罪过有千桩,害的我这瘦骨头没一把。

91

清暑

作者:陆游(宋代)

清暑,宋代,陆游,

穿竹清我魂,散发吹我顶。

虚窗听鸣蝉,小槛看汲井。

扫地长物空,漱泉齿颊冷。

厨人具浆粉,童子鬻山茗。

微云未必雨,且喜收树影。

残书置不视,乐此清昼永。

既夕即搒舟,门外绿千顷。

世事何足论,平生慕箕颍。

86

戏咏园中春草

作者:陆游(宋代)

戏咏园中春草,宋代,陆游,

童子争寻鹁鸽饭,医翁日曝虾蟆衣。

欲赓楚客咏餐菊,却媿周人歌采薇。

41

早春

作者:陆游(宋代)

早春,宋代,陆游,

旧学樊迟稼,新通泛胜书。

不成筹国论,且复爱吾庐。

89

次韵登成兄戏作二首 其二

次韵登成兄戏作二首 其二,近现代,刘雄,

自断此生休问天,南山岂必逊琼筵。已知富贵同水月,况值奸回称圣贤。

习静初能观幻梦,沉吟终觉负婵娟。花开花落寻常事,不复伤春似旧年。

69

送远上人

作者:李洞(唐代)

送远上人,唐代,李洞,

海岳两无边,去来都偶然。齿因吟后冷,心向静中圆。
虫网花间井,鸿鸣雨后天。叶书归旧寺,应附载钟船。

47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

相和歌辞。王昭君三首,唐代,东方虬,

汉道初全盛,朝廷足武臣。何须薄命妾,辛苦远和亲。
掩涕辞丹凤,衔悲向白龙。单于浪惊喜,无复旧时容。
胡地无花草,春来不似春。自然衣带缓,非是为腰身。

83

江南行

江南行,唐代,李康成,

杨柳青青莺欲啼,风光摇荡绿蘋齐,金阴城头日色低。
日色低,情难极,水中凫鹥双比翼。

89

游故水部郑君休园用嶰谷旧韵 其一

游故水部郑君休园用嶰谷旧韵 其一,清代,全祖望,

阁道空中度,山蹊洞外深。树穿危石制,水定白云临。

萧瑟寒冬状,清流旧雨吟。杉关埋碧久,何处觅遗簪。

37

解红歌(唐有儿童解红之舞)

作者:和凝(唐代)

解红歌(唐有儿童解红之舞),唐代,和凝,

百戏罢,五音清,解红一曲新教成。
两个瑶池小仙子,此时夺却柘枝名。

50

和春卿学士上元罢灯

作者:韩琦(宋代)

和春卿学士上元罢灯,宋代,韩琦,

丝竹沉声月泛波,警宵方喜罢谁何。楼深酒密客留易,路远香残人去多。

寒烛倚莲犹结泪,澹云归陇不停歌。那知梦稳瀛洲上,正是钧天九奏和。

44

古镜行

作者:汪藻(宋代)

古镜行,宋代,汪藻,

我有辟邪镜,得之咸阳宫。其阴为天池,一母将九龙。

旁书负图字,土蚀如旋虫。缄以骇鸡珍,妙极倕之工。

请言照远近,十里秋毫空。岂不鉴脂泽,所贵肝胆通。

问谁为此器,太古非人功。客闻重叹息,意欲窥灵踪。

高台不辞倚,恐客难称容。绳穷匣半启,四室来悲风。

日车当昼留,羞涩如顽铜。森然发上指,凛若临霜锋。

我还抚客手,此岂世宝同。挥泪两无言,掩镜鞶囊中。

70

城头月 江营

作者:徐玑(宋代)

城头月 江营,宋代,徐玑,

江东元老称恒武。烽火天南路。万队旌旄,千重甲帐,壮士雄于虎。

鸣笳伐鼓轰朝暮。只有筝琶苦。弹向西风,携来凉月,半是从军妇。

29

宿云岩二首

宿云岩二首,宋代,徐似道,

古书万卷积成蠹,老屋数閒深却幽。

午枕忽惊毛骨冷,觉来风雨一山秋。

84

淳熙内禅颂

淳熙内禅颂,宋代,王子俊,

太初冥冥,孰究孰营。

羲仪图之,靡丽於成。

有圣惟勋,疏之瀹之。

斧其不条,而荒度之。

匪世不阜,匪穹不佑。

可燕可守,而勋以不有。

乃逊於华,与世为公。

何以告之,曰允执其中。

华述厥志,亦以命文命。

庇克念厥绍,以共阐厥盛。

皇皇惟天,而勋则之。

绝德与功,绍者克之。

我瞻我稽,阅世惟千。

泯泯芬芬,曾莫闯厥藩。

天将开之,必固培之。

厥培以丰,古尚克回之。

岂惟回之,视培浅深。

轶而躏之,视我斯今。

粤岁已酉,二月壬戍。

天仗宵严,彤廷晓跸,

穆穆寿皇,如天斯临。

群后在位,奉承玉音。

曰予一人,实倦於勤。

退处北宫,以笃於亲。

赫是大宝,畀我圣子。

圣子惟睿,天命夙以启。

不吝於权,盍居乃功。

释焉不成,惟寿皇之公。

寿皇之公,其孰发之。

念我高宗,中心怛之。

始时春秋,五十有六。

向用康宁,以燕遐福。

亟其与子,於密退藏。

其子为谁,繄我寿皇。

寿皇承之,匪亟匪徐。

二十八年,四方於於。

国是益孚,生齿益蕃。

於野於朝,肃肃闲闲。

圣子重晖,如帝之初。

於千万年,曾靡或渝。

熟条不根,熟委弗源。

念我高宗,允逊孔艰。

匪高宗是怀,艺祖之思。

洗时之腥,仁涵於肌。

灵旗焰焰,平国惟九。

其酋既贷,矧彼群丑。

吾子吾孙,吾士大夫。

毋刻尔刑,顾质之书。

尔有嘉言,尔则我告。

我赏我劝,如彼害何悼。

不以干戈,而置诗书。

维彼槐庭,谓匪儒弗居。

列圣一心,讳兵与刑。

维鲠言是听,惟大猷是经。

钟我高宗,启我寿皇。

爰及圣上,笃其明昌。

惟是四条,式克至今。

艺祖高宗,寿皇之心。

匪时匪今,振古之式。

式勿替厥度,亦以燕罔极。

帝开明堂,百辟来贺。

四夷攸同,莫敢或讹。

不肃不厉,不震不竦。

焯其旧章,贻我垂拱。

勋迫耄,乃禅於华。

华逮陟方,俾夏建厥家。

孰如高宗,及我寿皇。

与龄方昌,而遽晦厥光。

帝降而王,功弗德之逮。

庸不列五帝,而祖三代。

孰如我皇,惟德崇崇。

显号鸿休,蔚其并隆。

维时寿皇,万寿无疆。

日三受朝,衮冕煌煌。

维时皇上,治益底厥极。

亲心载宁,万邦以无斁。

万姓讴歌,於室於涂。

微臣作颂,以对於康衢。

53

句,宋代,郑庭芳,

洗笔池头烟淡淡,鸣琴台畔水悠悠。

9

韩公祠堂

韩公祠堂,宋代,孔武仲,

曾持金节抚淮壖,磊落英姿正少年。

万里风鸿看振翼,一时毫素冠凌烟。

新祠更慰舟人望,遗像仍从幕客传。

精爽威容俱不泯,今骑箕尾在青天。

32

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

作者:谢翱(宋代)

寒食同方行父明中往渌渚舟中作寄东安方子仁,宋代,谢翱,

自食屿云薇,闻君白接篱。谒灵随社到,为客寄音迟。

瓢入新城水,舟回故渚祠。南衣离火浣,垢敝禁烟时。

72

补梦中所作

补梦中所作,宋代,郑思肖,

鸿雁流离梦亦惊,满怀凄怨足秋声。

此身不死胡儿手,留与君王取太平。

90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