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及溪斋识老成,万琅玕外一溪清。
诸郎与我雪灯共,两眼观书霜月明。
二十一年如梦过,五三六籍尚谁赓。
鹿车忽到苍崖底,老木惊秋亦向荣。
还记得当初识得老成的溪斋,
万琅玕之外有一条清澈的溪流。
与我的学友们一起共享雪灯,
两只眼睛在冰霜下读书,月亮明亮。
二十一年就像一场梦一般过去了,
五三六籍的岁月还有谁能继续繁荣。
鹿车突然来到苍崖底部,
老木惊叹秋天的美丽也在茂盛。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方岳在溪斋中度过的时光,表达了对友人滕和叔的思念之情。溪斋是一个清幽的地方,有一条清澈的溪流,这里是作者与诸多学友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地方。雪灯的意象可能暗示着诗人们在寒冷的冬夜中坚持学习的精神,而月亮的明亮则象征着知识和智慧的启迪。
诗中提到的二十一年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暗示作者已经度过了很长的一段时光。五三六籍则可能指的是五十三岁和六十岁之间的年龄,暗示了作者的年龄已经渐长,对于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也充满了思考和忧虑。
最后两句描述了鹿车突然到达苍崖底部和老木惊叹秋天的美丽。这些景象可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投射,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的深刻感慨。鹿车的到来和老木的茂盛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的经历和成长相呼应。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希冀。
整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友情、知识和生命意义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高陵篇(并序),明代,卢熊,
高陵者,吴武烈皇帝所葬,在今平江盘门外三里。
其妻吴夫人,子长沙桓王,皆附焉。
至正廿三年冬十一月,熊与同郡沈征君伯熙父访之。
征君因言:“余向曾过此,闻父老言地属沙湖金氏墓,上
有木如虬龙然,每阴雨,若鬼物操舟荡漾之状。
人或逐之,不见。
寻伐树掘地,得金船长二尺许,其怪遂息。
距今四十余年矣。
”是日徘徊其下,久之而归。
因作此诗,且为著辨,以启封殖之端云。
炎精昔衰谢,海内皆鼎沸。
董卓乱天常,曹瞒据神器。
皇图竟沦没,昭烈尚颠沛。
大野龙蛇斗,强弱共吞噬。
有吴起江东,父子迹相继。
破虏既忠壮,讨逆亦猛锐。
发愤兴王业,指顾定吴会。
句章破妖党,长沙掳勇鸷。
灵威慑遐迩,义声薄中外。
叱咤宛颍平,驰骋风霆厉。
园陵赖修塞,山越销氛沴。
徇国誓捐躯,赍恨悲早世。
四叶垂鸿烈,三方开鼎峙。
庙号极尊崇,功德褒显谥。
□□□□□,补益见明智。
当年奉烝尝,同穴祔幽竁。
后代得贤令,洒扫给奴隶。
斯文传至今,读者为歔欷。
讵知岁月久,椎剽堕奸计。
铭传赤乌字,镜括苍螭鼻。
瑰珍付豪敓,遗甓留款识。
或云金龙船,光怪发灵掞。
云旗纷蹇,鬼物啸阴晦。
登陟增感伤,宰木亦斩刈。
骊山锢三泉,徒为身后累。
俯仰千载余,英雄凛生气。
伊谁任封殖,激劝由长吏。
陈诗系风教,拭目睹高谊。
魂兮或可招,欲效楚人{此夕}。
八声甘州(秋夜奉怀浙东辛帅),宋代,张鎡,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至能李知几以尤延之同,宋代,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苹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和主司王起(一作和主司酬周侍郎),唐代,唐思言,
儒雅皆传德教行,几崇浮俗赞文明。龙门昔上波涛远,
禁署同登渥泽荣。虚散谬当陪杞梓,后先宁异感生成。
时方侧席征贤急,况说歌谣近帝京。
诗偈 其七十四,唐代,庞蕴,
有人有所知,有事有是非。闻道无相理,心执不生疑。
五岁更不长,祇作阿孩儿。将拳口里咬,百年不肯离。
假花虽端正,究竟不充饥。都缘痴孩子,不识是权宜。
如来无相理,有作尽皆非。
喜迁莺 炼心,元代,丘处机,
要离生灭。把旧习般般,从头磨彻。爱欲千重,身心百炼,炼出寸心如铁。放教六神,和畅不动,三尸颠蹶。事猛烈。仗虚空一片,无情分别。关结。除缧绁。方遇至人,金口传微诀。顿觉灵风,吹开魔阵,形似木雕泥捏。既得性珠,天宝勘破,春花秋月。恁时节。鬼难呼,唯有神仙提
赠林薪,宋代,王迈,
丈夫惟穷不可讳,仆妾于人真短气。
一技能精百不忧,有功翰墨尤足贵。
林生家世本业儒,读书不利改佣书。
计穷未肯与书绝,又学裁翦兼黏糊。
就中颇得三昧诀,翻腾碑画更奇绝。
持此可疗寒与饥,十指便当张仪舌。
昔我于生义理明,以我这困知生贫。
我今一字不堪煮,生犹有技可资身。
邺侯书堂高不过,好事例少欲人多。
把笔赠生以此歌,有剑无廪奈生何。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