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单于吹罢,望西山乞得,斜阳收脚。素魄旋升,听桂子、风里时时飘落。莹彻杯盘,冷侵毛发,浑不胜衣著。天公有意,为人掀尽云暮。

童稚犹也多情,广庭扫净草,不容纤恶。步绕周遭,疑便是、踏雪当年东郭。慢引歌声,响穿云际,直使姮娥觉。一尊重酹,为言千载同约。

51

诗文译文

为单于吹罢,远望西山乞得,斜阳渐收。白云逐渐升腾,听着桂子的声音,时时飘落在风中。清澈透明的酒杯和碟盘,冰冷的感觉渗透到毛发之中,衣服冷得不胜寒。天公有意,为我掀开了云暮的帷幕。童稚依然充满了情感,广场上的草被扫得干干净净,不容许一丝邪恶存在。我绕着四周走动,仿佛踩着当年东郭上的积雪。慢慢引导着歌声,声音穿过云层,让月宫中的姮娥也感到震动。举起酒杯,表示千年来的约定。

诗人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寂静的场景。他在远处观望着西山,感受着斜阳的余晖。他听到了桂子的声音,仿佛桂子的花瓣随风飘落。在这个清凉的秋日,他举起酒杯,感叹天公的安排,让云层散开,露出了晚霞。他走动着,回忆着过去的时光,仿佛又踩着当年东郭上的积雪。他引导着歌声,声音穿过云层,让月宫中的姮娥也感到震动。他举起酒杯,表示千年来的约定。

诗文简析

《念奴娇》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宋代诗词,作者杨无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诗文赏析

《念奴娇》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宋代诗词,作者杨无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

诗词的为:单于吹罢,远望西山乞得,斜阳渐收。白云逐渐升腾,听着桂子的声音,时时飘落在风中。清澈透明的酒杯和碟盘,冰冷的感觉渗透到毛发之中,衣服冷得不胜寒。天公有意,为我掀开了云暮的帷幕。童稚依然充满了情感,广场上的草被扫得干干净净,不容许一丝邪恶存在。我绕着四周走动,仿佛踩着当年东郭上的积雪。慢慢引导着歌声,声音穿过云层,让月宫中的姮娥也感到震动。举起酒杯,表示千年来的约定。

:诗人以秋日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寂静的场景。他在远处观望着西山,感受着斜阳的余晖。他听到了桂子的声音,仿佛桂子的花瓣随风飘落。在这个清凉的秋日,他举起酒杯,感叹天公的安排,让云层散开,露出了晚霞。他走动着,回忆着过去的时光,仿佛又踩着当年东郭上的积雪。他引导着歌声,声音穿过云层,让月宫中的姮娥也感到震动。他举起酒杯,表示千年来的约定。

:这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人物情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景色描写清新而富有画面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词流畅而有韵律感,给人一种舒适和愉悦的感受。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杨无咎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杨无咎

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其他诗经

皇长子定安亲王园寝酹酒

作者:弘历(清代)

皇长子定安亲王园寝酹酒,清代,弘历,

佳城惊见此何来,千古伤心酒一杯。犹忆前年当此日,相携教射木兰回。

51

华首台 其二

华首台 其二,清代,丘逢甲,

门署程乡李仲昭,人天同把佛香烧。昏黄一片罗浮月,留照梅花影不消。

36

减字木兰花(和鲁如晦立春)

减字木兰花(和鲁如晦立春),宋代,王之道,

彩幡金胜。一笑酬春聊适性。E66D女痴儿。半挽梅花半柳枝。
追欢何计。幸对绿尊环早髻。欲舞还羞。美盼娇回碧水秋。

16

满江红

满江红,宋代,周紫芝,

歆艳。有谓其韵俗者,使仆作语,为赋此曲
寂寂江天,雪又满、晚来风急。空懊恨、散盐飞絮,未成轻集。万里长空飞不到,珠帘卷尽还羞入。问向晚、谁欲画渔莎,寒江立。
天黯淡,催残日。波浩渺,添寒力。又何如聊遣,舞衣红湿。好与月娥临晚砌,莫教先放梅花拆。便准拟、一醉广寒宫,千山白。

100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元代,徐再思,

东风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鬓,玉露凝香宝钗润。绿无尘,同心双挽蜂蝶阵。

群芳顶上,连环枝下,分断楚山云。

59

水调歌头(寿洪云岩)

水调歌头(寿洪云岩),宋代,牟巘,

表海归来后,眠食喜清安。身轻于鹄,上下山北与山南。何必交梨火枣,自是霜筠雪柏,岁晚越坚完。摩诘本无病,微笑指薄团。
天有意,留一老,殿诸贤。平生出处何似,试把二苏看。惟有黄门最贵,况是庞眉寿□,九秩阅人间。持此为公寿,即是寿元元。

78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作者:苏轼(宋代)

题卢鸿一《学士堂图》,宋代,苏轼,

昔为太室游,卢岩在东麓。直上登封坛,一夜茧生足。

径归不复往,峦壑空在目。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辐。

一处一卢生,裘褐荫乔木。方为世外人,行止何烦录。

百年入箧笥,犬马同一束。嗟余缚世累,归未有茅屋。

江干百亩田,清泉映修竹。尚欲逃世名,岂须上图轴。

14

次韵张季长题龙洞

作者:陆游(宋代)

次韵张季长题龙洞,宋代,陆游,

我昔谒紫皇,翳凤骖虯龙。

俯不见尘世,浩浩万里空。

谪堕尚远游,忽到汉始封。

西望接蜀道,北顾连秦中。

壮哉形胜区,有此蜿蜒宫,雷霆自鼞鞳,环玦亦璁珑。

石屋如建章,万户交相通。

来者各有得,尽取知无从。

凭高三叹息,自古几英雄?老我文字衰,挥毫看诸公。

35

春日杂题

作者:陆游(宋代)

春日杂题,宋代,陆游,

春雨路易乾,雨止即可行。

梅花落无余,兰芽亦已生。

好鸟何山来,向我飞复鸣。

行矣东郊路,藉草作清明。

2

老境

作者:陆游(宋代)

老境,宋代,陆游,

今日霜殊重,衰翁老可怜。

朝晡两炊火,覆藉一床毡。

人客容称疾,儿童不搅眠。

云开见残日,更爱小窗妍。

50

和赵稷目惠诗轴

和赵稷目惠诗轴,宋代,杨万里,

今代宗英政骏贤,同居江介更同年。

别来十载长相忆,新听千诗喜欲颠。

爽似月华秋艳艳,韵如荷叶夏田田。

吹灯把翫舒还卷,老眼惺松夜不眠。

42

送雷次宗诗

送雷次宗诗,南北朝,谢灵运,

符瑞守边楚,感念凄城壕。志苦离念结,情伤日月慆。

81

从军行

从军行,南北朝,吴均,

男儿亦可怜,立功在北边。陈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

怀戈发陇坻,乘冻至辽川。微诚君不爱,终自直如弦。

38

闻道

闻道,近现代,刘峻,

闻道诗人咏絮烟,清愁欲拂碧云边。莲歌阒寂波如削,兰佩轻寒露渐圆。

笔若生花应尽落,扇当长夏已先捐。红颜一去无消息,怅卧东风十二年。

98

送张相公出征

作者:杨夔(唐代)

送张相公出征,唐代,杨夔,

得意在当年,登坛秉国权。汉推周勃重,晋让赵宣贤。
儒德尼丘降,兵钤太白传。援毫飞凤藻,发匣吼龙泉。
历火金难耗,零霜桂益坚。从来称玉洁,此更让朱妍。
鸳鹭臻门下,貔貅拥帐前。去知清朔漠,行不费陶甄。
献画符中旨,推诚契上玄。愿将班固笔,书颂勒燕然。

54

和章都官洞庭诗

作者:刘攽(宋代)

和章都官洞庭诗,宋代,刘攽,

阅水须阅秋水时,洞庭八月为最宜。百川涌溢注平旷,倒卷溟海翻天池。

潇湘沅澧绀碧色,千里一片清琉璃。蜀江亦浊远不杂,正若黄组萦鉴匜。

长风簸轩一何壮,雪浪成山相蹙移。奔霆击电恣轰磕,素车白马交横驰。

朱垠骋望更无地,翼轸落影光参差。南极老人坐盘石,赤足皤鬓濯项颐。

修鳞巨鬣出万族,窟穴鳣鲔泥蛟螭。身躯长大竟无益,机械利器潜相随。

但令渔师贾馀勇,冒突死地常安之。巴蛇断骨不自免,此曹幺么何能辞。

秦皇属车八十一,赭衣伐山豪不羁。九疑不到二妃泣,圣贤失势令人悲。

忆登洛阳值摇落,暮霞新月含风漪。古今光景共一瞬,独绕四壁观题诗。

神官威岩鬓似戟,楼船持节森画旗。湘灵奔走伺颜色,鼓瑟献巧招冯夷。

新篇秀句远为寄,清风白芷丛余思。呼儿叠纸作报语,衰老抚事情孳孳。

95

贾太夫人王氏挽诗二首 其二

作者:汪藻(宋代)

贾太夫人王氏挽诗二首 其二,宋代,汪藻,

忆昨容衣未祔姑,哀深反哺白头乌。佳城欲见千年日,旅殡先求五父衢。

汲汲素冠蒙雾雨,翩翩丹旐历江湖。竟成窀穸干戈后,此事哀荣世所无。

65

游鼓山

游鼓山,宋代,真德秀,

严宸有追诏,趣上太守符。

疲民未苏醒,还雇空踌躇。

来寻灵源盟,喜与佳客俱。

始酌清泠泉,一浣丹墨洿。

超然烦溽中,著身在冰壶。

迟明陟危亭,云涛渺空虚。

烟霏倏一阖,峰峦时有无。

伟哉此绝观,雄压东南隅。

苍崖万仞立,四面环琼琚。

翠木巧蔽亏,亭午清阴敷。

令人澹忘归,似到真华胥。

忆昨泛莲日,选胜邀朋徒。

摩挲岩上刻,慨仰赵与朱。

举觞酹且盟,一节期终初。

重来三址年,恍如隔朝晡。

并游四五人,存者独老癯。

有怀子陈子,感叹为欷嘘。

子抱明月终,我方长涂趋。

颠踣惧不免,儆省当何如。

原言祝同社,著力相携扶。

禅伯亦可人,新结峰顶庐。

老我故倦游,轩冕非所娱。

会须脱尘鞿,来依懒瓒居。

61

雨花台

作者:张矩(宋代)

雨花台,宋代,张矩,

莫说南朝胜概繁,祗今近郭已江村。台荒浪纪曼花坠,事往空馀古意存。

瓯缺正缘轻纳景,鼎分谁谓不如孙。滔滔千载兴亡恨,尽付凭栏对月樽。

46

渔父

渔父,宋代,赵汝绩,

换米活妻子,馀钱付酒家。

身前舟似叶,世上事如麻。

独鳖过深浦,伴鸥眠浅沙。

旁人问醒醉,鼓枻入芦花。

5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