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

秋暑午睡起汲泉洗面,宋代,杨万里,

大桶双担新井花,松盆满泻莫留些。

剌头蘸入松盆底,不是清凉第二家。

57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其他诗经

述哀故观察东湖王公定安

作者:林旭(清代)

述哀故观察东湖王公定安,清代,林旭,

海风吹夏寒,闭户听瑟䫻。哀从静中生,有若井泉溢。

斯人王夫子,白日谢昭质。哭寝忽几时,馀怆托简毕。

昔岁客江宁,闲居重九日。高轩隆隆过,文场之魁率。

幼卑不敢见,僮仆笑喽㗚。敦敦拈髯髭,风雅意无匹。

扬榷极古今,头纷而绪密。百川秋灌河,乃睹会归一。

海内宝宋斋,牙签三万帙。招我坐其中,竟日常折堲。

巍巍文正公,遗教为称述。宗法司马迁,文章综事实。

学诗杜与韩,万化本六律。私淑愧非才,再拜心空朏。

别公夷陵去,千里风吹

40

赠吕肖卿三首

作者:方回(宋代)

赠吕肖卿三首,宋代,方回,

虽未登三十,知君已几年。

先师斧修月,名父柱擎天。

失怙初周晬,耽吟早极玄。

孤身能自立,万卷绝芸编。

37

枕上闻风铃

作者:陆游(宋代)

枕上闻风铃,宋代,陆游,

毒暑今年倍故常,蚊声四合欲舁床。

老人不办摇团扇,静听风铃意已凉。

29

偶作因怀山中道侣

作者:贯休(唐代)

偶作因怀山中道侣,唐代,贯休,

是是非非竟不真,桃花流水送青春。姓刘姓项今何在,

争利争名愁杀人。必竟输他常寂默,只应赢得苦沈沦。

深云道者相思否,归去来兮湘水滨。

74

临大涤子草堂图

临大涤子草堂图,近现代,吴灏,

秋深风日好,清光满蓬窗。走笔倾水墨,快临大涤堂。

49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

作者:苏轼(宋代)

碧落洞(在英州下十五里。),宋代,苏轼,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自雷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39

登无为冠鳌亭分韵得山字

登无为冠鳌亭分韵得山字,宋代,李流谦,

岱嵩拆裂沧溟翻,惊魂去干呼复还。

故人劝我勉自宽,圣贵扬名懲毁残。

十生导师超物先,誓言一拜蠲冤烦。

晓暾破霁山云搴,匹马弄袖风翩翩。

解鞍投寺日几砖,苋蔬宜我诗肠酸。

危亭飞出峰之巅,阇黎殷勤劝跻攀。

我饱闻之意欣然,两脚酸涩怯不前。

清景一失矢纵弦,藜杖到手勿作难。

万杉夹迳穿蜿蜒,坦如康庄驾轻軿。

山鬼作章发天悭,似求清诗藻幽妍。

凭樽寸目摄大千,万里碧玉围青天。

远树如发山如拳,孤鸿灭没昏苍烟。

九关上羾须臾还,以气为马不用鞭。

冠鳌榜亭固寓言,亦恐蓬峤神作迁。

云旗往往来飞仙,切勿投饵忧崩骞。

壮哉古邑雄两川,眇然下瞰乃尔孱。

可怜居人蚁纷阗,扰扰膏火日夜煎。

强弱角斗触与蛮,岂知共住一指端。

凭谁与此旷荡观,定当泚颡頳厥颜。

向来学道窥微玄,妙谤与世殊越燕。

空生大觉海一涓,而况此境空所缘。

摩尼流光照八埏,试将此理攻坚顽。

客言有句子未参,一杯满酌浇青山。

75

古风二首 其二

作者:清珙(元代)

古风二首 其二,元代,清珙,

饭饱拂石睡,睡足起閒行。霭霭孟夏景,新树鸣黄莺。

俯仰玩时物,散诞畅吟情。只此是真乐,何用求虚名。

14

送柳思之武陟令

作者:王翰(元代)

送柳思之武陟令,元代,王翰,

柳氏河东秀,何年去远遐。祗应寻玉斧,得以住金华。

拱璧来垂棘,名驹产渥洼。居乡曾领荐,治县久栽花。

浪毁金为矿,虚言玉有瑕。看山吟好句,见字识名家。

重睹中天日,还乘贯月槎。承恩辞紫禁,沾命赐黄麻。

未署移山判,先驱露冕车。儿童骑竹马,父老候闉阇。

明日丽谯鼓,鼕鼕报早衙。

94

夏夜

作者:王恽(元代)

夏夜,元代,王恽,

庭竹影扶疏,清风晚骚屑。夜凉人未眠,卧看窗间月。

72

黄幼章邀游巢云轩

黄幼章邀游巢云轩,明代,黎民表,

何年招隐青山里,水石依然对草堂。桃谷已迷秦日月,兰台曾秘汉文章。

风泉千磴常飞雨,木叶三秋半带霜。惟有鹿门长接近,屡能乘兴到云房。

59

菊,宋代,连文凤,

不用移春槛,西风满客车。

行行无长物,粲粲只黄花。

晚色装秋重,寒香引雾斜。

辇来尊俎处,有酒不须余。

43

寄题建阳马氏晚香堂

寄题建阳马氏晚香堂,宋代,刘克庄,

自锄空旷汲潺湲,占断清溪第几湾。

傍九日开侵岁晏,居千花殿觉天悭。

餐英饮露平生事,遗臭流芳一念间。

菊不负君君负菊,年年秋不在家山。

44

读杜诗

读杜诗,明代,释函可,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所遇既如公,安用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79

踏莎行 其二 甲午新春书感

作者:杨慎(明代)

踏莎行 其二 甲午新春书感,明代,杨慎,

白雪墙头,红云水面。匆匆花事看看半。去年花对断肠人,今日有肠无处断。

萧寺双文,巫山一段。旧游回首空长叹。晓屏灯烬峭寒天,梦为远别啼难唤。

28

偈,宋代,释清素,

颠倒颠,颠倒颠,新妇骑驴阿家牵。便恁么,太无端,回头不觉布衫穿。

66

种橦花

作者:陈高(元代)

种橦花,元代,陈高,

炎方有橦树,衣被代蚕桑。

舍西得闲园,种之漫成行。

苗生初夏时,料理晨夕忙。

挥锄向烈日,洒汗成流浆。

培根浇灌频,高者三尺强。

鲜鲜绿叶茂,灿灿金英黄。

结实吐秋茧,蛟洁如雪霜。

及时以收敛,采采动盈筐。

缉治入机杼,裁剪为衣裳。

御寒类挟纩,老稚免凄凉。

豪家植花卉,纷纷被垣墙。

于世竟何补,争先玩芬芳。

弃取何相异,感物增惋伤。

45

太白招魂

太白招魂,宋代,崔敦礼,

予为谪仙兮,薄游人间。

傲岸不谐兮,世路艰难。

折芳洲之瑶华兮,采琼蕊入乎昆山。

愁长安之不见兮,坐拂剑而长叹。

魂一去而俗断兮,与春风而飘扬。

飘扬其竟何托兮造化为之悲伤。於是帝命巫阳,

若有一人,神气黯然,

精魂飞散,迟尔归旋。

乃下招曰:魂兮归徠,无东无西,

无南无北些。碧海之东,

长鲸濆涌,不可以涉些。

杨波喷云,蔽天鬐鬣些。

齿若雪山,挂骨於其间些。

归徠,去无还些。

魂兮无南,南山白额貙貒些,

牙若剑错鬣如丛竿些。口吞殳鋋,

目极枪橹些。归徠,

饲豺虎些。魂兮无西,

西当太白,横绝峨嵋些。

地崩山摧,天梯钩连些。

峥嵘崔嵬,朝虎夕蛇些。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些。

归徠,行路难些。

魂兮无北,北缘太行,

嶝道峻盘些。马足蹶侧,

车轮摧冈些,气毒剑戟,

严风裂裳些。归徠,

北上苦些。魂兮归来,

君无上天些。《招魂辞》天鼓砰訇,

雷震帝旁些。投壶玉女,

笑开电光些。开雨之起,

倏烁晦冥些。犬吠九关,

杀人以愤其精魂些。归徠,

天路何因些。魂兮归徠,

君无下此幽都些。闭影潜魂,

遗迹九泉些。剑轮汤鑊,

猛火炽然些。疑山炎昆,

苦海滔天些。归徠,

保吾生些。魂兮归徠,

还故乡些。高楼甲第,

连青山些。飞楹磊砢,

栱夤缘些。云楣横绮,

桷攒栾些。皓壁昼朗,

朱甍鲜些。金窗绣户,

朱箔悬些。魂兮归徠,

列珍羞些。月光素盘,

饭彫胡些。鲁酒琥珀,

紫锦鱼些。白酒新熟,

黄鸡肥些。山盘秋蔬,

荐霜梨些。吴盐如花,

皎白雪些。玉盘杨梅,

为君设些。魂兮归徠,

恣欢谑些。南国美人,

芙蓉灼灼些。洛浦宓妃,

飘飘飞雪些。长干吴儿,

艳星月些。西施东邻,

秀蛾眉些。一笑双璧,

歌千金些。琅玕绮食,

鸳鸯衾些。博山炉中,

香火沉些。魂兮归徠,

醉壶觞些。青娥对烛,

俨成行些。玉童两两,

吹紫笙些。佳人当窗,

弹鸣筝些。玉壶美酒,

清苦空些。看朱成碧,

颜始红些。《前有樽酒》连呼五白,

行六博些。赤鸡白狗,

赌梨栗些。半酣呼鹰,

挥鸣鞘些。金鞍龙马,

花雪毛些。霜剑切玉,

明珠袍些。魂兮归徠,

入长安些。清都玉树,

瑶台春些。万姓聚舞,

歌太平些。伐鼓槌钟,

启童城些。日照万户,

簪裾明些。骑吹飒沓,

引公卿些。白日紫晖,

运权衡些。倒海凌山,

索月采荪些。文质炳唤,

罗星旻些。魂兮归徠,

乐不可言些。乱曰:长相思兮在长安,

络纬秋啼兮金井栏。望夫君兮安极,

我沉吟兮叹息。怀洞庭兮悲潇湘,

把瑶草兮思何堪。念佳期兮莫展,

每恨兮不浅。同上荷花落兮江色秋,

秋风嫋嫋夜悠悠。魂兮归徠,

谢远游。

18

次韵谢喻岩叟读予近作二首 其一

作者:方回(宋代)

次韵谢喻岩叟读予近作二首 其一,宋代,方回,

观君于势利,如帚扫丝窠。阅世云翻雨,持心济贯河。

端居冠必整,閒赋砚频磨。我岂无新作,何堪对雅歌。

75

元夕赐观灯应制五首 其四

元夕赐观灯应制五首 其四,明代,陈敬宗,

紫陌连清禁,彤楼接绛河。九门星彩动,万井月华多。

宝炬通宵晃,鸾笙协气和。臣民涵圣泽,齐唱太平歌。

1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