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饮沫河大雨夜归 其二

作者:林旭(清代)

赴饮沫河大雨夜归 其二,清代,林旭,

硖石厅舟摇客梦,风波月色一时并。归程五里城三鼓,今夜还听瓮盎鸣。

21

林旭

(1875—1898)清福建侯官人,字暾谷,号晚翠。光绪十九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倡闽学会,又助康有为开保国会。百日维新间,与谭嗣同等四人以四品卿衔入军机,参与新政。政变起,被捕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晚翠轩诗集》。

其他诗经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宋代,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98

送万治斋都宪

作者:钟芳(明代)

送万治斋都宪,明代,钟芳,

巨浸难将一苇杭,且抛簪绂振游缰。乌台数仞风霜老,皇祚千春日月长。

卞璞未雕难必售,楚弓暂韠岂云亡。世承恩渥君家盛,咫尺天颜肯暂忘。

89

宿千像寺柬钟刺史

宿千像寺柬钟刺史,明代,袁宏道,

诘曲攲呕路,皱秀透瘦石。飞岩绣铁花,螺子点云额。

平生米南宫,耽幽穷鬼迹。石根搜古云,踏遍秋空碧。

豁眼见新峦,长笑落巾帻。贪看不知晚,悬石布奠席。

回首神仙吏,青嶂达门阈。侍史朝焚香,秋云几回白。

棱棱怪石供,聊以施游容。

43

浈峡谣五首 其三 观音岩

浈峡谣五首 其三 观音岩,明代,王夫之,

苍壁空青破,清江拂翠开。越王虚胜槩,留待佛东来。

7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

作者:徐渭(明代)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明代,徐渭,

春园莫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旧约隔年留话久,新蔬一刺出泥香。

梁尘巳觉飞江燕,帽影时移乱海棠。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8

酬秦寿之见赠三首

酬秦寿之见赠三首,宋代,王之道,

谁能胸次浇今古,老去蓬茅杂榛莽。

朴遫已甘无足数。品题忽及乃君余,

顿觉焦枯得时雨。

19

磊石

磊石,宋代,郑良臣,

轩辕奏乐洞庭滨,乐罢齐呼万岁声。留得伶伦钟一个,山僧日夜祝皇明。

33

渔家傲 两牧子骑牛晚渡

作者:陈霆(明代)

渔家傲 两牧子骑牛晚渡,明代,陈霆,

沙上行行人渐少。一声断角谯门杳。烟霭微茫笼树杪。

斜阳倒。乱鸿数点青山小。

人正饥来牛正饱。驱鞭懒顾平原草。两两绝流归去好。

寒塘悄。西风吹雪芦花老。

34

津阳门诗

作者:郑嵎(唐代)

津阳门诗,唐代,郑嵎,

津阳门北临通逵,雪风猎猎飘酒旗。泥寒款段蹶不进,

疲童退问前何为。酒家顾客催解装,案前罗列樽与卮。

青钱琐屑安足数,白醪软美甘如饴。开垆引满相献酬,

枯肠渴肺忘朝饥。愁忧似见出门去,渐觉春色入四肢。

主翁移客挑华灯,双肩隐膝乌帽欹。笑云鲐老不为礼,

飘萧雪鬓双垂颐。问余何往凌寒曦,顾翁枯朽郎岂知。

翁曾豪盛客不见,我自为君陈昔时。时平亲卫号羽林,

我才十五为孤儿。射熊搏虎众莫敌,弯弧出入随佽飞。

此时初创观风楼,檐高百尺堆华榱。楼南更起斗鸡殿,

晨光山影相参差。其年十月移禁仗,山下栉比罗百司。

朝元阁成老君见,会昌县以新丰移。幽州晓进供奉马,

玉珂宝勒黄金羁。五王扈驾夹城路,传声校猎渭水湄。

羽林六军各出射,笼山络野张罝维。雕弓绣韣不知数,

翻身灭没皆蛾眉。赤鹰黄鹘云中来,妖狐狡兔无所依。

人烦马殆禽兽尽,百里腥膻禾黍稀。暖山度腊东风微,

宫娃赐浴长汤池。刻成玉莲喷香液,漱回烟浪深逶迤。

犀屏象荐杂罗列,锦凫绣雁相追随。破簪碎钿不足拾,

金沟残溜和缨緌。上皇宽容易承事,十家三国争光辉。

绕床呼卢恣樗博,张灯达昼相谩欺。相君侈拟纵骄横,

日从秦虢多游嬉。朱衫马前未满足,更驱武卒罗旌旗。

画轮宝轴从天来,云中笑语声融怡。鸣鞭后骑何躞蹀,

宫妆襟袖皆仙姿。青门紫陌多春风,风中数日残春遗。

骊驹吐沫一奋迅,路人拥篲争珠玑。八姨新起合欢堂,

翔鹍贺燕无由窥。万金酬工不肯去,矜能恃巧犹嗟咨。

四方节制倾附媚,穷奢极侈沽恩私。堂中特设夜明枕,

银烛不张光鉴帷。瑶光楼南皆紫禁,梨园仙宴临花枝。

迎娘歌喉玉窈窕,蛮儿舞带金葳蕤。三郎紫笛弄烟月,

怨如别鹤呼羁雌。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饮鹿泉边春露晞,粉梅檀杏飘朱墀。金沙洞口长生殿,

玉蕊峰头王母祠。禁庭术士多幻化,上前较胜纷相持。

罗公如意夺颜色,三藏袈裟成散丝。蓬莱池上望秋月,

无云万里悬清辉。上皇夜半月中去,三十六宫愁不归。

月中秘乐天半间,丁珰玉石和埙篪。宸聪听览未终曲,

却到人间迷是非。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

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都卢寻橦诚龌龊,

公孙剑伎方神奇。马知舞彻下床榻,人惜曲终更羽衣。

禄山此时侍御侧,金鸡画障当罘罳。绣do衣褓日屃赑,

甘言狡计愈娇痴。诏令上路建甲第,楼通走马如飞翚。

大开内府恣供给,玉缶金筐银簸箕。异谋潜炽促归去,

临轩赐带盈十围。忠臣张公识逆状,日日切谏上弗疑。

汤成召浴果不至,潼关已溢渔阳师。御街一夕无禁鼓,

玉辂顺动西南驰。九门回望尘坌多,六龙夜驭兵卫疲。

县官无人具军顿,行宫彻屋屠云螭。马嵬驿前驾不发,

宰相射杀冤者谁。长眉鬓发作凝血,空有君王潜涕洟。

青泥坂上到三蜀,金堤城边止九旂。移文泣祭昔臣墓,

度曲悲歌秋雁辞。明年尚父上捷书,洗清观阙收封畿。

两君相见望贤顿,君臣鼓舞皆歔欷。宫中亲呼高骠骑,

潜令改葬杨真妃。花肤雪艳不复见,空有香囊和泪滋。

銮舆却入华清宫,满山红实垂相思。飞霜殿前月悄悄,

迎春亭下风飔飔。雪衣女失玉笼在,长生鹿瘦铜牌垂。

象床尘凝罨飒被,画檐虫网颇梨碑。碧菱花覆云母陵,

风篁雨菊低离披。真人影帐偏生草,果老药堂空掩扉。

鼎湖一日失弓剑,桥山烟草俄霏霏。空闻玉碗入金市,

但见铜壶飘翠帷。开元到今逾十纪,当初事迹皆残隳。

竹花唯养栖梧凤,水藻周游巢叶龟。会昌御宇斥内典,

去留二教分黄缁。庆山污潴石瓮毁,红楼绿阁皆支离。

奇松怪柏为樵苏,童山眢谷亡嶮巇,烟中壁碎摩诘画,

云间字失玄宗诗。石鱼岩底百寻井,银床下卷红绠迟。

当时清影荫红叶,一旦飞埃埋素规。韩家烛台倚林杪,

千枝灿若山霞摛。昔年光彩夺天月,昨日销熔当路岐。

龙宫御榜高可惜,火焚牛挽临崎峗。孔雀松残赤琥珀,

鸳鸯瓦碎青琉璃。今我前程能几许,徒有馀息筋力羸。

逢君话此空洒涕,却忆欢娱无见期。主翁莫泣听我语,

宁劳感旧休吁嘻。河清海宴不难睹,我皇已上升平基。

湟中土地昔湮没,昨夜收复无疮痍。戎王北走弃青冢,

虏马西奔空月支。两逢尧年岂易偶,愿翁颐养丰肤肌。

平明酒醒便分首,今夕一樽翁莫违。

23

斋居览菽园杂记有感呈三江

作者:顾清(明代)

斋居览菽园杂记有感呈三江,明代,顾清,

东观?书共几篇,南宫题草又三年。

风流未敢忘前辈,名姓多应愧后贤。

云里泰阶星近远,天涯歧路草芊绵。

夜来梦好君知否,一棹扁舟野水边。

77

寄门人张芷园闽中

作者:林荐(明代)

寄门人张芷园闽中,明代,林荐,

闻君江上拥旌旄,共羡书生胆气豪。家学旧传黄石略,汉恩新赐紫貂袍。

一身许国风霜苦,半壁支天汗马劳。此日艰难知不惜,沙场麟阁属吾曹。

90

秋风

秋风,明代,王世贞,

燕台廪秋速,永夜何萧萧。高树回天风,木杪溢洪涛。

初至惊客梦,忽来侵薄裯。纨扇委故箧,园英悴新朝。

烈炎宁久固,时至讵能逃。吾将感世运,行矣任所遭。

79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蔡邕(两汉)

饮马长城窟行,两汉,蔡邕,

青青河边草。

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

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

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

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

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

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

下有长相忆。

90

庚午除夕

庚午除夕,明代,程嘉燧,

湖山斯夕与斯晨,不觉园梅又放春。

蜂似解衣延画史,泉来穿户款茶神。

宁须守岁过咸舍,何用辞年恼比邻。

深愧皇天私老眼,东家贳我作闲人。

58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唐代,杜荀鹤,

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未胜渔父闲垂钓,

独背斜阳不采人。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

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

88

游慧力寺

游慧力寺,宋代,康与之,

江上浓阴晓未开,瘦筇支我上苍苔。

春寒前日去已尽,今日又从何处来。

19

雪后寿阳道中

雪后寿阳道中,明代,王世贞,

寿阳城头雪千尺,寿阳城外天一色。双驱候骑玉初破,一点饥鸦青不得。

当时车骑飞渡淝,八公草木皆旌旗。若令睹此璚瑶树,却忆侬家儿女诗。

77

雨中问宿唐胡村南寺

作者:傅圭(明代)

雨中问宿唐胡村南寺,明代,傅圭,

溪流曲曲抱南山,天与禅林作画看。有客晚来添一景,雨中吟对碧峰寒。

80

戊午吟 其十五

戊午吟 其十五,明代,高攀龙,

孝是修行无价珍,此身在处即吾亲。一禽一草非时剪,五辟三千律可论。

仓德饮和供菽水,朝乾夕惕省昏晨。不分富贵与贫贱,大孝光天是守身。

24

送人

送人,明代,王廷陈,

楚地惜分手,春风怅别颜。王孙草新绿,帝子竹馀斑。

干主携书去,期君扬策还。男儿有如此,应不滞乡关。

3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