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分飞,清代,李佩金,
杨柳牵愁情万缕。云外征鸿远度。别梦随风去。烟波一棹江南路。
芦荻萧萧明月浦。做住秋声几许。不管离人苦。此时欲语偏无语。
清江苏长洲人,字纫兰。李邦燮女,何湘妻。尝集古今女士书为簪花阁帖。
四月五日醉书慈云阁,宋代,陈著,
峰开荷叶东南倾,梵宫截断西来青。
参差楼阁半空起,撞钟椎鱼撼林坰。
奔走簦笠数百里,随事来乞山中灵。
大众坐饱云捧足,百需顺应水建瓴。
彼饕者谁尸海阃,日鬻三帖山府庭。
交驰争此一席卷,赭山不足搜钵瓶。
囊橐所攫鸟兽散,遗臭满山草亦腥。
檐栋摧落甚败驿,旁风雨湿上见星。
厨烟寂寞甑釜破,残僧菜色身伶俜。
山运忽回缘法到,铁锡飞入总云亭。
伽蓝起舞山鬼避,击大法鼓轰雷霆。
竖硬脊梁施敏手,恢恢余刃新发硎。
仆者以兴弊者划,如痼病脱沈醉醒。
况今佛流正澎湃,平地丈浪腾沧溟。
何事不可咄嗟办,寺已如画山翠屏。
谁知不忍回首处,山下景色何凋零。
文献故家编下户,潇潇四壁门长扃。
旧来富家鼠窜伏,贫民偶遗风涛萍。
叫嚣隳突尚不已,宛转就缚垂死丁。
春风无分日光薄,冤声苦语那可听。
信有天堂与地狱,咫尺中间分异形。
世变不情至此极,仰面三叹天冥冥。
金陵春日有怀孟有涯兼忆亡友大复何子,明代,边贡,
往在东山赋索居,朅来南国转愁予。风前玉树时难见,袖里瑶华日渐疏。
京洛旧传东野句,茂陵新出长卿书。交游意气关生死,伐木歌残恨有馀。
曹仁宪谨荣寿,清代,李呈辉,
天锡公纯嘏,气象著轩昂。年高德弥劭,海滨教化良。
爱民询疾苦,敦俗劝农桑。顿起菁莪化,文运开一方。
善政兼善教,遗爱诵甘棠。五载牛刀试,口碑载不忘。
欣逢岳降日,愿进九霞觞。遐算南山拟,令名北斗望。
昔有洛阳老,聚会耆英堂。今有我仁宪,姓氏并标扬。
后先相济美,福禄寿而康。吾侪何以颂,俚言赋一章。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左散骑常侍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附诗,唐代,韩愈,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
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较是二者,其过也均。
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秩秩而积,涵涵而停。
韡为华英,不矜不盈。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
敷文帝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辨遏坚恳,巨邪不用。
秀出班行,乃动帝目。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翔于郎署,鶱于禁密。
发帝之令,简古而蔚。不比于权,以直友冤。敲撼挫揠,竟遭斥奔。
久淹于外,历守大藩。所至极思,必悉利病。萎枯以膏,燠旸以醒。
坦之敞之,必绝其径。浚之咏之,使安其泳。帝思其文,复命掌诰。
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上藉其实,俾统于洪。
逋滞攸除,奸讹革风。祛蔽于目,释负于躬。方乎所部,禁绝浮屠。
风雨顺易,粳稻盈畴。人得其所,乃恬乃讴。化成有代,思以息劳。
虚位而俟,奄忽滔滔。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
赵一德季润忠孝诗,元代,程钜夫,
南昌赵氏子,早岁遭艰虞。骨肉不相保,万国为囚俘。
释缚燕赵间,遂为郑家奴。荡荡天宇阔,亹亹日月徂。
转瞬四十年,朝夕劳且劬。主翁岂无恩,不得齐民俱。
主翁父子没,悉力持且扶。有客南昌来,解后谈厥初。
问知家中事,五内犹摧刳。父兄死未葬,有母八十馀。
再拜主母前,涕泗下涟如。委曲陈其情,愿母哀其愚。
主母为之悲,暂许奉康娱。星言整去装,策马登长途。
山川日以异,旬朔奄相踰。日暮不留行,忽已臻其庐。
升堂拜慈母,再世得相于。恸哭父兄前,邻里皆欷歔。
生者幸少慰,死者归黄垆。主恩不可忘,母养不可虚。
黾勉与母辞,复返郑氏居。主母惊且喜,左右咸欢呼。
赵子令至前,授以咫尺书。汝孝通神明,汝义薄天衢。
永为故乡民,汝去初踌躇。赵子再拜谢,洒血满襟裾。
主恩一未报,何用早归欤。主翁积忠劳,封谥焉可无。
穹碑表墓毕,逝将还故墟。主翁有遗嗣,无罪倏见诛。
奋身伏王庭,誓死诉冤诬。白日回其光,天道划昭苏。
岂独全郑门,高风动皇都。滔滔天下者,回首成榛芜。
安知磊落人,沦此氓隶徒。飞檄下九天,大字旌其闾。
郁郁文献邦,盛事映梅徐。母寿涉千龄,闻有驷马车。
吾闻善必报,此理天不渝。我作忠孝诗,永激顽懦夫。
子规,唐代,鲍溶,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蜀帝胡为鸟,惊急如罪戾。
一啼艳阳节,春色亦可替。再啼孟夏林,密叶堪委翳。
三啼凉秋晓,百卉无生意。四啼玄冥冬,云物惨不霁。
芸黄壮士发,沾洒妖姬袂。悲深寒乌雏,哀掩病鹤翅。
胡为托幽命,庇质无完毳。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势。
吾闻凤凰长,羽族皆受制。盍分翡翠毛,使学鹦鹉慧。
敌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继。那令不知休,泣血经世世。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三叹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异声感,乐与中肠契。至教一昏芜,生人遂危脆。
古意叹通近,如上青天际。荼蓼久已甘,空劳堇葵惠。
谁闻子规苦,思与正声计。
湖北提刑林寺丞,宋代,魏了翁,
鏦金伐鼓催行舟,拦街祖帐云如稠。祥刑使者入奏事,诏书趣发不可留。
居人争门挽衣住,行人十步九回顾。公言为汝五年留,便是数旬终一去。
居人向前为公语,情知不是留公处。一春风雨寒凄凄,牛羊满地鸿酸嘶。
乾坤尔阔无处著,惟有此地恬不知。桑麻鸡犬桃溪曲,身住主家数椽屋。
卧听前江风雨声,自嗟身是如天福。公今归去作大官,连云广厦千万间。
我时岂不被公赐,天高卒卒难为攀。吾侪小人腹,不惮再公祝。
公今揽辔行原隰,泽地相临看不足。明朝归坐京师宅,深院重门壅休戚。
愿公莫为一身惜,须念同胞头戢戢。春风湔泪情转恻,道旁过者声唶唶。
我时困卧五溪东,十日八九阴濛濛。有来道前事,耳目为惺愡。
更将百壶扶醉胆,喜馀鼻息陵烟虹。欲输一言不能措,以公所闻还赠公。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