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王祠题壁 其二

延平王祠题壁 其二,清代,蔡国琳,

跨浪鲸鱼盖世雄,寒榕祠外尚吟龙。廿年正朔存天复,招抚甘辞爵上公。

25

蔡国琳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其他诗经

次韵赵钤饮次卿家时牡丹盛开而仆不及见

次韵赵钤饮次卿家时牡丹盛开而仆不及见,宋代,周紫芝,

扬子草玄仍有居,河间好事复多书。独来林下相寻处,醉倒花间得句初。

人去不知红烂熳,春残忍看绿扶疏。明年许作樽前客,准拟篮舆唤阿舒。

11

和林子望二绝

作者:陈藻(宋代)

和林子望二绝,宋代,陈藻,

劝君莫要叹无官,门廕何如自致难。

谁肯宦途为第二,玉阶好好唱名还。

79

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 其二

喜陈文恭公元孙哲臣以解元掇会状因寄 其二,清代,李宗瀚,

胪宣大宋已更名,世美家声叶凤鸣。刚道珠岩浮柱合,又传石刻满城惊。

七千里外荒真破,三百年前谶早成。圣代得人方共庆,肯教温饱负平生。

77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 其三

作者:周密(宋代)

游法华瑶阜蜃洞以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分韵余既有作复各赋古诗一以纪游事 其三,宋代,周密,

坎坎乐蛙鼓,谁为歌折杨。朅来散幽忧,因之弁之阳。

山云正可怡,涧碧尤可湘。他年乞一壑,我欲筑草堂。

所不践斯言,宁不愧德璋。

43

减字木兰花·银铮旋品

作者:苏轼(宋代)

减字木兰花·银铮旋品,宋代,苏轼,

银铮旋品。不用缠头千尺锦。妙思如泉。一洗闲愁十五年。为公少止。起舞属公公莫起。风里银山。摆撼鱼龙我自闲。

24

浣溪沙(即事)

作者:苏轼(宋代)

浣溪沙(即事),宋代,苏轼,

画隼横江喜再游。老鱼跳槛识清讴。流年未肯付东流。
黄菊篱边无怅望,白云乡里有温柔。挽回霜鬓莫教休。

2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三

赠琴士翁明远并简干教二黄丈 其三,宋代,徐鹿卿,

静寄琴中适意吟,鲁庵句里自然琴。琴诗苦要清如许,千古寥寥觅赏音。

35

唐多令 书感

作者:王易(清代)

唐多令 书感,清代,王易,

蝶梦几时醒,华胥千万程。恨多情、何似无情。为甚年来心绪恶,人静处、涕常零。

窗外月华明,窗中长叹声,要知心、惟有孤灯。无限牢愁淘不尽,那更听、乱蛩鸣。

61

东陂秋汎三首 其三

东陂秋汎三首 其三,明代,李梦阳,

进艇晨烟碧,回槔晚日黄。宿禽喧乱苇,饥獭窜空梁。

放浪形骸得,牵缠世路忙。要君待明月,此水是沧浪。

99

游仙诗十九首 其五

作者:郭璞(魏晋)

游仙诗十九首 其五,魏晋,郭璞,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74

添鱼具诗 其五 背篷

添鱼具诗 其五 背篷,唐代,皮日休,

侬家背篷样,似个大龟甲。雨中局蹐时,一向听霎霎。

甘从鱼不见,亦任鸥相狎。深拥竟无言,空成睡齁䶎。

46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宋代,黄庭坚,

圣莫如东家,长年困行路。

公养为淹留,岂不以食故。

林薄鸟迁巢,水寒鱼不聚。

孤士似无家,转蓬何由住。

26

拟唐宫词十首 其六

拟唐宫词十首 其六,元代,马祖常,

八姨粉翠锡千缗,脂盝新妆百宝匀。白发上阳宫女老,补衣重拆绣麒麟。

37

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

怡舅卒于建宁闻耗述哀,清代,郑孝胥,

考功携伴爱乌山,晚入京尘泪有斑。寄画虚传书尾意,填词苦说梦中还。

已孤兼抱离群恨,别舅长怀被酒颜。今日西州凭一恸,几生并在廿年间。

92

北都篇

北都篇,明代,黎遂球,

王者耻偏安,王居大无外。采甸递臂指,江河等衣带。

肱倚太行山,坐拥居庸塞。沧海远潆回,岳渎顾咸在。

皇明建北都,形势兼前代。都城峨峨攒六宇,文武宣流若风雨。

九边环卫俨亲军,万骑腾骧列虓虎。燕山衔挂长蛇横,蓟门陡绝盘龙舞。

秦地渔阳争百二,周室幽都雄九五。圣人九五昔龙飞,山河百二古来稀。

驱□直过北斗北,信使且出西夷西。九门开辟式围有,万乘居守屯熊罴。

庙市阴阳都应象,辇道从衡如问棋。故是大横能协卜,宁因衣锦便怀归。

涧瀍营卜看如此,锦绣山河临帝里。玉桥嘶马集夔龙,金殿投戈讲姚姒。

六官率属济舟楫,三公坐论端铉耳。内阁丝纶焕辅台,千门经纬联簪履。

当时宫中与府中,体统尊严无异同。汉法丞相诛近侍,周礼廷臣掌内宫。

越裳肃慎走南北,玉门青海驰西东。因知舆寺尽良士,何虞调燮不成功。

创垂承太祖,积累更群宗。启子贤能继,宣王车既攻。

狩雪河阳耻,游追骏马风。阿衡存亳社,太甲处商桐。

友于嗟鲁定,还政亦周公。或有帷兵甲,时遭窃宝弓。

郑盗须臾定,虞苗旦夕共。五岳誇巡幸,三洲愁鼓钟。

淮南谋自左,昭帝业方崇。任是围三匝,宁须举五烽。

长狄专车载,猃狁太原穷。广成炼神鼎,湘娥侍已恭。

才闻触瑟变,即悟伏蒲忠。所繇根本固,亦赖股肱隆。

股肱世世同休戚,根本盘盘共凭藉。禹稷勋劳祠俎豆,卫霍驰驱荣剑舄。

河漕激水衔舳舻,乐府誇胡谱箫笛。东南喉咽储红粟,西北关山严铁壁。

遇雨夬夬谁独行,匪躬蹇蹇惟感激。艰难始经十四帝,述作应传亿万历。

今上尧年符中兴,雪消睍见宜知临。太平天子正穆穆,无偏王道其平平。

为政岂假申韩术,崇儒爰反尧舜经。微垣受事列星宿,平台召对环趋承。

唐灾商旱信启圣,潢池风角殊忧殷。殷忧启圣岂无自,军符羽檄班翰至。

十道徵兵接鼓鼙,九重侧席观烽燹。即看雷电扫腥膻,复报萑苻泣珠桂。

大臣开府几辟磔,佥壬藏丛巧窥伺。遂令中官代缙绅,遂使至尊竭心智。

禹室寥寥有铎悬,齐市纷纷传踊贵。其如索罪皆可诛,其实素餐为可愧。

谁知万里草莽臣,计吏重偕已七春。郭隗筑台羞自请,刘蕡下第宁无因。

蒯彻空持隽永说,范雎未与纲成亲。凭观每上玉泉寺,感事因看石鼓轮。

从知治世贵纲纪,无如大学在明新。商宗恭默始思道,虞廷岳牧先知人。

硕肤垂训诫求备,迈种失出称祥刑。越王且有共忧患,孟氏是以言腹心。

会须脱弧雨涂豕,会见沥胆倾臣邻。货财不以贿赂耗,粪粟能却戎马生。

元气长河荣血脉,乔木留都固寝陵。矧复辰居为建极,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在祖宗有恩泽,矧以皇上之圣神。和歌壮士刀换犊,博物书生剑合萍。

峡古弹琴流解愠,谷寒吹律黍全登。明明若木看调烛,漠漠流沙归内廷。

何处闻鸡起击楫,何人射虎老边庭。义士有田堪种玉,廉吏恒产羞遗金。

礼以蒐苗讲农武,诗歌孝友为嘉宾。皇祖故有训,邦本识咸宁。

巍巍自是如天业,谔谔应须一士醒。

32

自广元县至朝天关道中作

自广元县至朝天关道中作,清代,李化楠,

始发自龙门,绝壁痕如削。悬崖多佛像,不知何年凿。

江水傍崖趋,激越鸣蹊壑。杈丫天半石,向人头上落。

金鳌亦有背,飞仙尚留阁。怪石浮江湍,孤根潜水窟。

行当绝险处,顾盼生骇愕。似人立舟中,虚荡难稳著。

行行登山椒,始觉天宇廓。雄关扼形胜,烟光浩漠漠。

性僻爱奇险,幽居苦萧索。兹来得壮观,耳目因寄托。

81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二首

作者:张籍(唐代)

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二首,唐代,张籍,

千枝花里玉尘飞,阿母宫中见亦稀。

应共诸仙斗百草,独来偷得一枝归。

九色云中紫凤车,寻仙来到洞仙家。

飞轮回处无踪迹,唯有斑斑满地花。

72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八

作者:庄昶(明代)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八,明代,庄昶,

天意秋香未肯涯,绕篱黄白尽容誇。物中若道无凡圣,岂有人间不落花。

15

莫方伯子良与子云卿追饯松江道中留赠

莫方伯子良与子云卿追饯松江道中留赠,明代,王世贞,

小舫飞觞不厌频,交情父子更谁真。青云未晓弹冠意,明月元多按剑人。

总是众知龙卧稳,也还身睹凤毛新。临岐一扇书双美,此日难教谢傅论。

83

谏迎佛骨表

作者:韩愈(唐代)

谏迎佛骨表,唐代,韩愈,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28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