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小苑落秋红,声动帷犀瑟瑟风。共说扬州月无赖,紫鸾箫里露台空。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钓台,宋代,李处权,
先生志丘壑,溪山助幽兴。
持竿聊尔尔,至乐在游泳。
故人已龙飞,旌车远来聘。
掉头藐不顾,长揖辞万乘。
人生各有愿,可不安吾分。
是在易之乾,曰遁世无闷。
至今堂前竹,苍翠有余润。
我行出祠下,敬谒仰胜韵。
愧负营口腹,驰驱违本性。
言归不敢迟,卖剑买鱼艇。
摸鱼儿(壬子初度),宋代,李曾伯,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赋。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堪叹处。今老矣,强颜犹踵邯郸步。安能远举。谩目送征鸿,梦劳胡蝶,无计便归去。
清闲禄,旧说天公靳予。何时松菊村墅。生非燕颔鸢肩相,岂是觚棱鹓鹭。收拾取。休直似、文渊定远空怀土。阿戎可语。待乞得身还,屏伊世累,甘受作诗苦。
【般涉调】哨遍,元代,马致远,
张玉岩草书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甚纲纪?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霜毫历历蘸寒泉,麝墨浓浓浸端溪。卷展霜缣,管握铜龙,赋歌赤壁。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舞凤戏翔鸾韵美。写长空两脚墨淋漓,洒东窗燕子衔泥。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二王古法梦中存,怀素遗风尽真习。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超先辈,消翰林一赞,高士留题。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真堪惜!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闻虏政衰乱扫荡有期喜成口号,宋代,陆游,
遗虏游魂岂足忧,汉家方运幄中筹。
天开地辟逢千载,雷动风行遍九州。
刁斗令严青海夜,旌旗色照铁关秋。
功名自是英豪事,不用君王万户侯。
感二子,宋代,欧阳修,
黄河一千年一清,岐山鸣凤不再鸣。
自从苏梅二子死,天地寂默收雷声。
百虫坏户不启蛰,万木逢春不发萌。
岂无百鸟解言语,喧呼终日无人听。
二子精思极搜抉,天地鬼神无遁情。
及其放笔骋豪俊,笔下万物生光荣。
古人谓此◇天巧,命短疑为天公憎。
昔时李杜争横行,麒麟凤凰世所惊。
二物非能致太平,须时太平然後生。
开元天宝物盛极,自此中原疲战争。
英雄白骨化黄土,富贵何止浮云轻。
唯有文章烂日星,气凌山岳常峥嵘。
贤愚自古皆共尽,突兀空留後世名。
泊舟吴门访得姜贞文先生遗集其孙本渭即属予编次因寄声谷林父子 其一,清代,全祖望,
此行无足供清娱,喜购梁鸿殉葬书。小艇孤灯排月表,墨痕犹和泪痕储。
吴骏卿寄示和黄元广诗多及古人为己之学辄复次韵资一大笑兼简元广 其二,宋代,朱松,
君居泥自蔽,邻客旅两足。诗成各超然,不复念瓶粟。
应怜市门客,俯仰对流俗。出言不妩媚,人瞋大于屋。
庚午春观新进士锡宴琼林苑因书所见,宋代,宋庠,
秘苑仪星地,群英得隽年。
飞綏鲸浦右,供帐斗城偏。
表道槐阴直,凌氛柞影圆。
丛楹开玉宇,华组会琼筵。
湛湛融君渥,渠渠奖士贤。
银珰尊右席,绿帻佑双笾。
饰喜优坊伎,均恩醵礼钱。
沼浮渑酒渌,坻聚舜庖羶。
场迥歌声合,风回舞节妍。
柳疑添绀幄,鹦解啄鸣弦。
臣藿心倾日,需云象在天。
綈囊斋睿什,钿轴照儒篇。
宝思垂霓烂,欢声抃岳传。
珍台纷蹇产,翠气浩宛延。
池讶阳乌浴,桥疑汉鹊填。
千夫拔河索,三令夺标船。
帐殿沧波匝,鉤梯複道连。
瑶甍轩凤羽,云岛压鳌颠。
牺觡驯灵囿,天麰蔽大田。
江头拔兰紫,林下摘樱鲜。
玉藻初盈沼,神芝欲冒廛。
阳沟连禹洫,阴石骇秦鞭。
冰静恩鱼出。园空瑞鹄旋。
缭垣包井落,别渚上风烟。
金埒争镳地,珠翳射雉阡。
去辎雷远陌,归袂藻平川。
乍集储胥外,还经馺娑前。
子云嗟寂寞。无思状甘泉。
辛未闰四月即事 其七,宋代,张九成,
横浦亦何好,人烟眇荒墟。所以常闭门,九年唯读书。
余幼好奇服,玉佩而琼琚。念往复推来,薰然乐有馀。
客有不知者,笑我长勤渠。目昏心则莹,道腴形自枯。
千载陶渊明,箪瓢常晏如。譬彼鸡绣群,有此海鹤孤。
金精歌,宋代,赵崇怿,
东风飞霖雨,一洗桃李尘。
快马紫游缰,来赏金精春。
连林翠气妙不动,时作佛髻螺头青。
劖劖天壁面削起,中可建旗坐万人。
豁然呀呀,怫然凭凭。
蹲蹲者为虎豹,兀兀者为墉城。
千成老狖学春吟,白日龙雷藏树阴。
莲花峰下久无路,时有樵子攀藤寻。
丹光出屋水涔涔,白鹤飞去栖桃林。
桃今几熟枝尚青,石田玉子无龙耕。
云蒸甑腹烂青{讯言换饣},雪冻地骨迷黄精。
灵君久矣鞭玉麟,今作天上何公卿。
崖前老竹屡生米,夜有石犬当阶鸣。
我亦三生家石鼓,花落花开不如数。
人间渔沫味秦桥,漫有姓名刻洞府。
试为灵君觅杯水,水中白昼青虬起。
便令紫雾生风霆,一举直上九万里。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