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猎箭牢。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常思红石子,独自住山椒。
常常想起那颗红石子,我独自居住在山椒中。
窗外猩猩语,炉中姹姹娇。
窗外猩猩呜咽,炉中香烟弥漫。
乳香诸洞滴,地秀众峰朝。
乳香滴落在洞穴间,地面上的峰峦向着朝阳。
曾见奇人说,烟霞恨太遥。
曾经听到奇人说,烟霞之美令人遥远思念。
弋者终何慕,高吟坐绿鳌。
猎人终究想念谁,高吟坐在青石上。
烧侵姜芋窖,僧与水云袍。
火光映照着姜芋窖,僧人穿着水云袍。
竹鞘畬刀缺,松枝猎箭牢。
竹鞘里的农具已经锈坏,松枝上的箭矢却牢固。
何时一相见,清话擘蟠桃。
什么时候能相见,共享清谈,一起品尝桃子。
《怀武夷红石子二首》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词。
这首诗以怀念和思念的情感贯穿全文,表达了诗人对于武夷红石子、山椒和山中生活的思念之情。诗中以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山中的生活景象,通过窗外的猩猩呜咽、炉中香烟的描述,给人一种安宁、恬静的山中氛围。
诗中还暗示了诗人曾与奇人有过交谈,听他讲述了遥远的烟霞之美,激发了诗人对于远方景物的思念之情。最后几句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农具和猎具的怀念,以及对于共享清谈、共同品味桃子的期盼。
此诗体态优美,在描述中极具画面感,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同时,通过对山中生活和远方美景的追忆,诗人表达了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清纯、深入的思考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学士的独特气质。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秋杪同人至东湖久憩归过黄园饮于韩家园 其一,清代,胡承珙,
海国秋光迟,出郭试一访。野花犹有香,碧草浑无恙。
十里见澄潭,环流抱清旷。树簪堤外影,山眉镜中样。
一篙划空明,水云互摇漾。可惜在蛮村,好景付孟浪。
是时风日佳,晴波绿犹涨。见说湖畔田,馀润资酝酿。
耕馀供牛租,钓罢足鱼饷。西顾语海若,回面漫相向。
万里安用驯,一沤自神王。吾侪洗眼来,未要烦供张。
非无白接䍦,所欠黄篾舫。地偏暂勾留,兴逸转惆怅。
何当明月夜,还来听渔唱。
咏怀 其二十,魏晋,阮籍,
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绿水扬洪波,旷野莽茫茫。
走兽交横驰,飞鸟相随翔。是时鹑火中,日月正相望。
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羁旅无俦匹,俛仰怀哀伤。
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岂惜终憔悴,咏言著斯章。
燕侍郎山水,宋代,王安石,
往时濯足潇湘浦,独上九疑寻二女。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
暮年伤心波浪阻,不意画中能更睹。
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
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只有粉墨归囊褚。
扬州送伯龄过江,唐代,卢仝,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再和陈侍郎子知丞寄桂香新到令孙司户出柑为,宋代,王迈,
栢叶椒花天报春,阳和先到四筵宾。
传观秀句字堪佛,谛听清谈太迫人。
子舍香醪浮瓮碧,孙枝名果荐盘薪。
却将甘旨分寒陋,万见先生受士真。
宝林寺二首,宋代,宋日隆,
年来试凋邑,如僧住破庵。
颇识众因果,宁忍事嗔贪。
晨飧虽不饱,夜梦却自安。
缅怀百里内,何异一室间。
痛癢举切身,恻怛失欢颜。
曾徵三异政,勿见两暑寒。
皇帝念闽壤,择帅田从班。
红旗已开阃,紫气且度关。
负弩拟郊迎,襥被出市阛。
瞻彼草木荣,觉此天地宽。
禾实吐离离,泉泻鸣潺潺。
一稔已可期,百忧顿能删。
群来乡士秀,共诉里胥奸。
飞走宁有据,乞取苦无端。
伤尔心肉剜,令我眉峰攒。
刑非所乐用,欲已良亦难。
五百决臀杖,雄卒捏手环。
于以宽民力,于以警吏顽。
亭午发丹阳,薄暮抵精蓝。
瓣香谒独觉,且过借一箪。
临风饱清供,穿云漫怀惭。
候骑未来报,主僧且盘桓。
桑下无三宿,挑包过别山。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