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太博

昨者题舆政未成,邻封骑竹已欢迎。

翱翔忽看天边举,天去从教境上争。

玉笥江山应改色,青原风月未忘情。

两邦父老休啼哭,总在甘棠荫里行。

80

诗文简析

《送戴太博》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杜司直。

诗文赏析

送戴太博

昨天他题舆政未成,

邻国已经送来竹子表示欢迎。

它们飞翔时突然看见天边举起,

天空离去时要求境界上的争斗。

玉笥江山应该改变颜色,

青原的风景和月光不会忘记这情感。

两国的长者们不必哭泣,

总是在甘棠树的荫下行走。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送行的场景,诗人送别戴太博。在昨天,戴太博刚刚完成了一篇关于舆论政治的题目,还未完成。然而,邻国已经送来了竹子作为欢迎的礼物。当竹子翱翔飞舞时,突然看到天空的变化,预示着天空即将离去,希望引发境界上的争斗。

诗人通过描绘江山的玉笥(可能指宝贵的财富)和青原(指美丽的乡村景色)来表达,江山应该因此事件而改变颜色,而青原的风景和月光将永远保留对这段情感的记忆。

最后,诗人安慰两国的长者们,告诉他们不必哭泣,因为他们总是在甘棠树的荫下行走,这里象征着和平和幸福。

:这首诗词运用了诗人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通过对送行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和平的渴望。诗人通过描述竹子翱翔的场景,以及天空离去时的要求境界上的争斗,表达了对友邦间的关系和争斗的思考。

诗中的玉笥和青原则象征着财富和美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两国友谊的重视,以及希望这段友谊能够改变世界的期望。

最后,诗人通过安慰两国的长者们,表达了对和平与幸福的向往,将甘棠树的荫作为象征,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整体上,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象征意义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平和美好生活的思考和向往,给人以深思和感动。

杜司直

杜思恭,字敬叔,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历潮州、吉州司法参军,终知乐平县。清光绪《上虞县志》卷七有传。

其他诗经

药王庙二首 其二

作者:弘历(清代)

药王庙二首 其二,清代,弘历,

当年阶下有丰碑,持去谁将镇石为。闻是椓人留姓氏,长绳百尺拽诚宜。

70

临江仙(成都西园)

临江仙(成都西园),宋代,范梦龙,

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阳和先到锦官城。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
人在高楼横怨管,寄将陇客新声。西园下晚看飞琼。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

79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燕莺语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燕莺语,元代,未知作者,

燕莺语喧,媚景致真堪羡。梨花开白玉蕊,杨柳吐黄金线。

人醉杏花天,仕女戏秋千。四季春为贵,风流除禁烟。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正炎天暑气暄,近石枕藤床簟。喜浮瓜沉李香,堪散发摇亻丸扇。

避暑赏荷莲,时遇太平年。柳外兰舟过,鸳鸯绿水边。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景清幽图画妍,山翠色更经变。金风吹梧叶凋,促织儿声相怨。

时遇晓霜天,黄菊绽金钱。红叶胭脂染,黄花山径边。思贤,幸遇重相见;

姻缘,心坚石也穿。

雾沉沉瑞霭偏,昏惨惨寒云战。滚团团柳絮飞,斗纷纷梨花片。

正是风雪酒家天,宝鼎内龙涎。暖阁红炉坐,金杯捧玉船。思贤,幸遇重

相见;姻缘,心坚石也穿。

青旗绕画竿,玉臂鸣牙板。花藏卖酒家,烟锁垂杨岸。紫燕语声喧,黄鹂韵

绵蛮。唤觉东君梦,春光图画看。春残,酿酒无何限;对狼山,乾坤一醉间。榴

花红照眼,杨柳青迷岸。荷舒翡翠盘,梅结黄金弹。避暑画楼间,纨扇葛巾单。

陌上锄田汉,檐花背上干。清闲,时复衣沾汗;对狼山,松风六月寒。西风落日

寒,老树昏鸦晚。白古渡湾,衰草黄芦岸。归雁落沙滩,天边断云残。剑锋齐

排绿,枫林偏染丹。凭栏,莫向江桥看;对狼山,描来图画间。冬深草木干,云

冷江天晚。一天玉树残,六出琼花散。何处觅蓝关,低压暮城寒。玉琢峰高下,

良工画笔难。云间,剑插银光灿;对狼山,偏宜雪里看。叹光阴似水流,看日月

如翻手。论颜回岂少年,算彭祖非长寿!

恰才风雨替花愁,今日早霜降水痕收。拈指冬临夏,须臾春又秋。凝眸,尧

舜殷汤纣;回头,梁唐晋汉周。指甲摘

宜将斗草寻,宜把花枝浸。宜将绣线寻,宜把金针纟任。宜操七弦琴,宜结

两同心。宜托腮边玉,宜圈鞋上金。难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个针。

39

浣溪沙青团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

浣溪沙青团壬子春,赴闽宪,别瓢泉,宋代,辛弃疾,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朝来白鸟背人飞。

对郑子真岩石卧,趁陶元亮菊花期。而今堪诵北山移。

22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

水调歌头·渊明最爱菊,宋代,辛弃疾,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67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 其五

作者:陆游(宋代)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 其五,宋代,陆游,

舍北有渔矶,下临清溪流。柳阴出朱桥,莲浦横兰舟。

莼丝二三亩,采掇供晨羞。鱼虾虽琐细,亦足赡吾州。

人生常如此,安用万户侯。绿蓑幸可买,金印非所求。

32

数日诉牒苦多惫甚戏作

作者:陆游(宋代)

数日诉牒苦多惫甚戏作,宋代,陆游,

江南五月暑犹薄,梅子正黄风雨恶。

庭中讼獠不贷人,急甚常如虎遭缚,空斋鼠迹留几尘,赋诗饮酒疑前身。

脱归径卧与壁语,敢恨无人问良苦。

23

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

作者:陆游(宋代)

丙午十月十三夜梦过一大冢傍人为余言此荆轲,宋代,陆游,

采药游名山,物外富真赏。

秋关策蹇驴,雪峡荡孤桨。

还乡忽十载,高兴寄遐想。

梦行河潼间,初日照仙掌。

坡陀荆棘冢,狐兔伏蓁莽。

悲歌易水寒,千古见精爽。

国雠久不复,惊觉泚吾颡。

何时真过兹,薄酹神所飨。

60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其三

耿天骘惠梨次韵奉酬三首 其三,宋代,王安石,

甘滋南北共传誇,栽接还如老圃家。谁谓交梨非外奖,因君浇灌已萌芽。

65

扬雄二首

扬雄二首,宋代,王安石,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後,於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府,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20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宋代,杨万里,

拣得新开便折将,忽然到晚歛花房。

只愁花歛香还减,来早重开别是香。

33

秋衣

秋衣,宋代,杨万里,

晨兴换新衣,视身忽潜愕。

腹皮雏百摺,髀肉宽一握。

沉痾两年余,衰体半标落。

且留宿尘垢,莫遣新澡濯。

未澡体尚肥,既濯肌转削。

无发已是僧,有骨不如鹤。

明年方八十,似觉九十著。

寡食幸自清,辟榖底须学。

便可作飞仙,御风上云幕。

如何肥瘠想,犹有秋衣作。

37

谢岳大用提举郎中寄茶果药物三首日铸茶

谢岳大用提举郎中寄茶果药物三首日铸茶,宋代,杨万里,

瓷瓶蜡纸印丹砂,日铸春风出使家。

白锦秋鹰微露爪,青瑶晓树未成芽。

松梢鼓吹汤翻鼎,瓯面云烟乳作花。

唤醒老夫江海梦,呼儿索镜整乌纱。

90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

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南北朝,萧统,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修竹。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

慧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

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

暂舍六龙驾,微祛二鼠蹙。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

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

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逶迤合盖城,葳蕤布金郁。

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青禽乍下上,云雁飞翻覆。

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蟵屋。

落花散远香,霏云卷遥族。旷济同象园,中乘如伫独。

后焰难坚明,初心易惊缩。应当离花水,无令乖七木。

投岩不足贵,棘林安可宿。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视爱同采蜂,游善如原菽。八邑仙人山,四宝神龙澳。

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摵。以兹说闻道,庶此优驰逐。

愿追露宝车,脱屣亲推毂。

79

句,唐代,李昭象,

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送周繇之建德。
《唐诗纪事》)

97

玉蝴蝶

作者:李邴(宋代)

玉蝴蝶,宋代,李邴,

壮岁分符方面,惠风草偃,禾稼春融。报政朝天,归去稳步龟宫。望尧蓂、九重绛阙,颁汉诏、五色芝封。湛恩浓。锦衣槐里,重继三公。
雍容。临歧祖帐,绮罗环列,冠盖云丛。满城桃李,尽将芳意谢东风。柳烟轻、万条离恨,花露重、千点啼红。莫匆匆。且陪珠履,同醉金钟。

13

永春路

作者:徐玑(宋代)

永春路,宋代,徐玑,

路行僻处山山好,春到晴时物物佳。

秀色连云原上麦,清香夹道剌桐花。

35

王昭君

作者:赵蕃(宋代)

王昭君,宋代,赵蕃,

绝代方能入汉宫,画图何必要求工。

纵令得幸因图画,已落君王疑信中。

39

吕朝散挽诗二首

作者:李廌(宋代)

吕朝散挽诗二首,宋代,李廌,

殊重平生邴曼容,退身能勇自为雄。

盛衰付与枕中梦,福禄犹嗤塞上翁。

松菊渐荒三径合,鹤猿悮怨故山空。

苍苔满地尘凝席,惟有萧萧蕙帐风。

99

呈山斋卫治中

呈山斋卫治中,宋代,朱晞颜,

画绣争看负弩驱,先声自昔满乡闾。传家旧有堆床笏,知己今惟一束书。

夜月灯前闻鹤后,秋风江上忆鲈初。到头藏用须由命,且莫区区叹术疏。

91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