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圣与顾龙山约客韵

作者:刘宰(宋代)

诗筒四出走中涓,诗句万选如青钱。

曰余借舟期七贤,共嗅梅花咀芳鲜。

津头几度唤长年,昼眠乃若经笥边。

举头争雪风中旋,瞪视不见山之颠。

八窗玲珑绣佛前,同来且结西芳缘。

小轩宛若壶中天,玉琴不断雨声傅。

诺君再宿余敢愆,从君索句发春妍。

39

诗文译文

诗篇远播,流传广泛如同青铜钱。

诗文简析

《和刘圣与顾龙山约客韵》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诗筒四出走中涓,诗句万选如青钱。

:诗篇远播,流传广泛如同青铜钱。

:这两句表达了诗篇的广泛传播和流传之重要性。诗篇如同青铜钱般珍贵,代代相传,传递着文化和情感。

:这两句以诗篇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赞美。诗篇如同一个个青铜钱般有价值,通过流传广泛,才能传递文化的力量,让人们共同体验其中的美妙。

曰余借舟期七贤,共嗅梅花咀芳鲜。

:我与七位贤者一同借船相约,共赏梅花之香。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与七位贤者一起乘船,相聚在一起欣赏梅花的美丽和芳香。

:作者与七位贤者相约乘船,一同赏梅。梅花作为冬季的花卉代表,具有坚韧、坚贞的品质,寄托了作者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共同嗅闻梅花的香气,作者与贤者们在美景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津头几度唤长年,昼眠乃若经笥边。

:船头多次呼唤长年,白天的睡眠就像经笥旁。

:这两句描绘了船头多次呼唤长年的景象,以及白天的宁静睡眠。

:船头多次呼唤长年,可能指船行进的时候,船头时而冲击水波,发出声响,像是在呼唤着时间的流逝。而白天的宁静睡眠则是在船行过程中的一段安静时光,与经笥旁的宁静相似。

举头争雪风中旋,瞪视不见山之颠。

:抬头争看飞旋雪花,凝视却看不到山顶。

:这两句表达了抬头仰望的情景,但却未能看到山顶的景色。

:这里描绘了雪花飞舞的景象,人们抬头仰望,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看到山顶的景色。这种景象可以引发人们对未知和远方的向往和思考,具有一种的意境。

八窗玲珑绣佛前,同来且结西芳缘。

:八扇花窗在佛前绣彩,同来结下美好友谊。

:这两句描绘了花窗绣彩和结下美好友谊的情景。

:八扇花窗绣彩可能是指八扇装饰精美的花窗,它们在佛前绣彩,增添了一种艳丽的氛围。而结下美好的友谊,则是指作者与七位贤者在一起,通过共同的欣赏和体验,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谊。

小轩宛若壶中天,玉琴不断雨声傅。

:小轩宛如壶中世界,玉琴不断被雨声滋润。

:这两句描绘了小轩如同一个独立的世界,以及玉琴被雨声滋润的景象。

:小轩可能指的是一个小小的庭院或房屋,它被描绘成一个独立的世界,在其中,玉琴被雨声所滋润。这里通过对小轩和玉琴的描绘,表达了宁静、幽雅的氛围和艺术的滋养。

诺君再宿余敢愆,从君索句发春妍。

:答应再次留宿,我将不敢有所怠慢,从你那里寻求句子,传递春天的美丽。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答应再次留宿,并表示不会有任何怠慢,从对方那里寻求句子,以传递春天的美丽。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与对方再次相聚的期待和愿望,并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尊重和敬意。通过从对方那里寻求句子,传递春天的美丽,作者表达了对诗歌创作和文化传承的热爱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船行、梅花、雪花、花窗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友谊和美好事物的向往。诗词中的景象和意象丰富多样,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对美的追求。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其他诗经

秋兴怀故山联寄金仁甫

作者:霍韬(明代)

秋兴怀故山联寄金仁甫,明代,霍韬,

秋飙一洒遍西郊,北极清宵斗柄高。皱撮紫虚悬圃见,却驰白马碧山豪。

银河牛女怜清浅,玉羽星霜几鞬櫜。极目翠烟苍峤外,怪鹏何处起溟涛。

19

败荷鹡鸰扇面为卢大海题

作者:倪谦(明代)

败荷鹡鸰扇面为卢大海题,明代,倪谦,

蒹葭滴露芙蓉死,画舫娇娃摘莲子。莲房摘尽雨盖枯,几柄犹存夕阳里。

鹡鸰羽翼何轻盈,随风下上双飞鸣。几回谑浪学沙鸟,并立莲塘如有情。

烟寒水冷秋无际,画史挥毫岂无意。入手看来倍感伤,閒倚南薰咏棠棣。

58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

霜天晓角(中秋对月),宋代,刘辰翁,

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
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21

采莲(衮)

作者:史浩(宋代)

采莲(衮),宋代,史浩,

有珍馔,时时馈。滑甘丰腻。紫芝荧煌,嫩菊秀媚。贮玛瑙琥珀精器。延年益寿莫DE3E。人间烹饪徒费。休说龙肝凤髓。动妙乐、仙音鼎沸。玉箫清,瑶瑟美。龙笛脆。杂还飞鸾,花裀上、趁拍红牙,余韵修扬,竟海变桑田未止。

6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六

作者:嵇康(魏晋)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六,魏晋,嵇康,

乘风高逝。远登灵丘。托好松乔。携手俱游。朝发太华。夕宿神州。弹琴咏诗。聊以忘忧。

38

初夏怀故山

作者:陆游(宋代)

初夏怀故山,宋代,陆游,

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

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

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80

杨刘

杨刘,宋代,王安石,

人各有是非,犯时为患害。

唯诗以谲谏,言者得无悔。

汾王昔监谤,变雅今尚载。

末俗忌讳繁,此理宁复在。

南山咏种豆,议法过四罪。

玄都戏桃花,母子受颠沛。

疑似已如此,况欲谆谆诲。

事变故不同,杨刘可为戒。

47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宋代,欧阳修,

豪横当年气吐虹,萧条晚节鬓如蓬。

欲知颍水新居士,即是滁山旧醉翁。

所乐藩篱追尺鷃,敢言寥廓逐冥鸿。

期公归辅岩廊上,顾我无忘畎亩中。

90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

作者:薛涛(唐代)

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唐代,薛涛,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
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

74

唐介

作者:王令(宋代)

唐介,宋代,王令,

以谏得罪者为谁,四海多作唐介诗。

俗儿口狭文字碎,欲状介事语反卑。

嗟嗟我亦介之徒,此恨不助掀目眉。

三更灯死百虑息,四睫不交双目眵。

推枕起坐壮介节,以手扪臆为介思。

信乎介亦壮男子,直能金铁其肝脾。

雷霆之怒万钧重,人主之威犹过之。

一语所犯百死在,要领可断族可夷。

堂堂介也人之难,不畏所畏将所持。

奉书入奏伏文陛,身视赴死如食饴。

面折庭诤语论险,直舌铁硬坚不移。

天子怒叱大臣语,众笏交抵侔戈挥。

如何面笑目不瞬,气不略讋颜怡怡。

即日议下得远斥,中使临遣监妻儿。

奈何左右口吻毒,只有死请无还辞。

然今天子甚明圣,虽暂盛怒终复归。

呜呼能对治乱监,介也能擦其瑕疵。

语曰五谏吾从讽,仲尼逮有激而为。

後世巽懦禄位徒,缘此粉饰尸素非。

必也事有不得已,宜乎讫死争不回。

伟哉介也已不朽,日月为字天为碑。

寄语琐琐媒孽子,介纵蹈死吾何悲。

94

己亥年郡中夏旱遍祷群望喜有甘泽之应

作者:杨亿(宋代)

己亥年郡中夏旱遍祷群望喜有甘泽之应,宋代,杨亿,

旱魃偏为虐,阳乌益以骄。何曾柱础润,惟恐土山焦。

请祷弥增洁,阴灵亦孔昭。云兴不待族,风细欲鸣条。

隐辚雷车转,霏微雨足飘。层阴低匝野,鸿霈近连宵。

庭树含佳色,村田长善苗。藓痕缘屋壁,泉脉吐山椒。

辙鲋那忧涸,园蔬岂待浇。官渠逗水急,客路裛尘销。

掾吏阶前贺,耕夫垄上谣。秋成知有幸,岁欲近玄枵。

55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二十夜起对月怀斯远成父 其三,宋代,赵蕃,

昨朝执热扇慵挥,今夕凉生寝益衣。想见山房听风竹,怅余何日定成归。

44

雷老欲退普宁二绝句

作者:赵蕃(宋代)

雷老欲退普宁二绝句,宋代,赵蕃,

怀玉山中旧住人,岁寒庵里坐禅身。

当年未解来飞锡,今日何妨却问津。

89

寄题山居

作者:赵蕃(宋代)

寄题山居,宋代,赵蕃,

山居为山何所如,非灊非皖非匡庐。问云非山何所居,屋中主人山中徒。

当檐屹立几丈馀,亦有竹树相盘纡。朝听鹤吟暮猿呼,那知门外临通衢。

或闻此语谓我诬,答以君意诚守株。人间有国名华胥,其往初不因舟车。

神游倏忽已即涂,晨鸡唤觉犹蘧蘧。山名无乃类此欤,胸中有山无地无。

朱门蓬户何别区,参前见处成工夫。

90

寄刘凝远峦四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寄刘凝远峦四首 其一,宋代,赵蕃,

旧来人物数诸刘,公更诗名盖几州。新贵祇今多故旧,先生宁久滞瓜丘。

89

就许宰求云岫介和集

作者:王迈(宋代)

就许宰求云岫介和集,宋代,王迈,

昔者杜老夜听许十诗,为言风骚共推注。

如何汗青失其传,览杜集者为许惜。

我曾得介和之编,暗中惊喜拾拱璧。

泰岳之后虚人归,宗派元自一家出。

驰筒往返者谁欤,云岫先生诗巨擘。

文鸾彩凤迭应酬,呼撼翠梧彻金石。

血驹紫燕争追驰,容与蚁封中徐疾。

留卷把玩不忍归,痛快差类愈头檄。

应知至宝畴敢私,天下有目皆愿识。

刊之坚梓广流行,作我县斋大奇特。

诗名要与宇宙齐,岂比五台诗卷逸。

自从秋孟授锓工,跂予望之朝连夕。

93

从幸化诚殿观芝草奏御

作者:宋庠(宋代)

从幸化诚殿观芝草奏御,宋代,宋庠,

协气流群卉,华芝茂禁庭。

蟺蜎蔽珍构,囷蠢合祥经。

霞彩滋琼理,云葩矗盖形。

周仁惭道苇,尧德让阶蓂。

被曲宸章烂,传芳信策青。

从臣叨寓目,欢意浃三灵。

17

游洪山馆

作者:张埴(宋代)

游洪山馆,宋代,张埴,

山行成兴尽,泥饮得情亲。

五月瓜盘美,殊乡雨话真。

青云生此屋,白发长吾人。

阑外浮图立,堂堂似上宾。

35

和罗菊潭

和罗菊潭,宋代,罗公升,

六月茫茫天昼昏,泾清渭濁不须分。

安能夜踏文城雪,只合朝看太华云。

异日亲曾拜黄石,他年应有好玄文。

人间无著欣髯处,天姥峰头一唤君。

42

赠画梅王文显

赠画梅王文显,宋代,陆九渊,

子作寒梢已逼真,不须向上更称神。

由来绝艺知音少,只恐今人过古人。

9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