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松寺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0

诗文简析

《五松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弥逊。

诗文赏析

秋风吹客衣,去路倚天碧。

在秋风的吹拂下,客人的衣袍轻舞,远去的路倚靠在天空的深蓝中。

诗中以秋风吹动客人的衣袍,描绘了远行者的身影,暗示了离别和孤独之情。倚天碧指的是远方的蓝天,表现出远离家园的心境。

跻攀一何苦,政坐受山癖。

攀登的艰辛是何等的痛苦,只为了在山间修行领悟。

诗人表达了修行者攀登山峰所经历的艰辛和困苦,体现了修行者追求内心宁静和心灵寄托的决心。

人言五松下,曾是瞿昙宅。

人们传说五松寺底下曾经是佛教高僧瞿昙的居所。

五松寺是一个具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诗人通过提及瞿昙这位佛教高僧,凸显了五松寺的佛教背景和历史渊源。

至今梧竹阴,列屋棲禅寂。

至今,梧竹树的阴影依然存在,寺庙的房屋静静地栖息在那里。

表达了五松寺的环境依然幽静,梧竹树的阴影仍然在这里延续,寺庙中的僧人静心修行,寺庙的宁静氛围得以保持。

尘缨得暂解,俗驾聊可息。

在这里,尘埃的纷扰暂时得到了解脱,纷扰的尘世驾车也可以暂时停息。

通过对五松寺的描绘,诗人抒发了世俗之外的宁静和解脱,表达了在这个寺庙中可以暂时摆脱尘世的烦恼。

怡颜岩间树,洗耳泉上石。

在怡人的岩石间有树木,清澈的泉水流过洗净耳朵的石头。

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描绘五松寺的美丽与宁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心灵净化的向往。

孤云共还往,窈窕去无迹。

孤独的云与归去的人一同离开,窈窕地消失无踪迹。

孤云共还往,意味着诗人与孤独的云一起离开,将自己的心灵回归到宁静的状态中。

道人粲可流,独步少林席。

道士精神明亮可流传,独自在少林庙中行走。

诗人以道士作为形象,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少林寺这种宗教场所的向往。

客来了不言,碧眼照庭柏。

客人到来时默不作声,绿色眼睛照亮了寺庙内的柏树。

诗人通过客人的到来,暗示了在五松寺中,人们在寺庙中寻求心灵安宁的过程中,往往是默默无言的,通过内心的体悟和修行来达到心灵的净化。

希声出钟梵,妙意生墙壁。

钟声和佛号从寺庙中传出,墙壁间涌现出美妙的意境。

诗人描绘了五松寺中钟声和佛号的悠扬声音,以及墙壁上所显现的妙趣和意境,表达了寺庙中的宁静和灵性。

寒灰暗青灯,偶坐遂终夕。

在寺庙中,寒冷的灰烬和昏暗的青色灯光下,有时坐着度过整个夜晚。

诗人通过描绘五松寺中的环境,表现了修行者经历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寺庙中长夜的静默。

归来人境空,缺月挂山额。

返回现实世界后,感觉周围的环境空虚,天空中缺少月亮。

诗人以归来者的视角,描绘了离开五松寺后对世俗世界的感受,以及在寺庙中体验过的宁静与虚无之间的对比。

通过《五松寺》,李弥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环境的宁静和灵性,表达了修行者追求心灵净化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诗中运用自然景观、人物形象和隐喻等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恬静的境界,感受到离尘嚣的宁静和内心的静谧。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禅宗修行和脱离尘世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灵性境界的追求。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其他诗经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其一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其一,唐代,张柬之,

柳台临新堰,楼堞相重复。窈窕凤皇姝,倾城复倾国。

77

寿欧子建六十初度时方应试棘围

寿欧子建六十初度时方应试棘围,明代,韩日缵,

才名七步竟谁伦,一领青衫几十春。揽镜不妨宁作我,掺觚那肯不惊人。

少年逐队豪仍在,白杜同盟迹未陈。我已倦游君始壮,风云会见起潜鳞。

92

了明上人

了明上人,宋代,释祖钦,

了明明了,孤光皎皎。

夜永月寒,云开天晓。

二浙江山拄杖头,脱胎略根尘静悄悄。

大明当空,无幽不照。

如是行脚,行脚事了。

百炼精金,由指而绕。

72

菩萨蛮(十之七)

作者:邓肃(宋代)

菩萨蛮(十之七),宋代,邓肃,

腰肢欲趁杨花去。歌声能遏行云住。杯酒醉东风。羁愁一洗空。
谪仙清饮露。意在飞琼侣。未醉即求归。新词句欲飞。

98

满江红(贺刘左史光祖进职奉祠)

满江红(贺刘左史光祖进职奉祠),宋代,魏了翁,

许大才名,知几许、功夫做得。独自殿、三朝耆旧,岿然山立。出处只从心打当,去留不管人忻戚。
抱孤衷、脉脉倚秋风,无人识。龙可养,凡鳞匹。鸾可挚,凡禽敌。便翩然归作,玉龙仙客。枰上举棋元不定,磨边旋蚁何曾息。傥天公、有意要平治,须华发。

60

鹧鸪天(为老母寿)

鹧鸪天(为老母寿),宋代,张孝祥,

阿母蟠桃不记春。长沙星里寿星明。金花罗纸新裁诏,贝叶旁行别授经。
同犬子,祝龟龄。天教二老鬓长青。明年今日称觞处,更有孙枝满谢庭。

35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

作者:慧远(魏晋)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魏晋,慧远,

超兴非有本,理感兴自生。

忽闻石门游,奇唱发幽情。

褰裳思云驾,望崖想曾城。

驰步乘长岩,不觉质自轻。

矫首登灵阙,眇若凌太清。

端坐运虚轮,转彼玄中经。

神仙同物化,未若两俱冥。

13

寄吴成之

寄吴成之,宋代,王安石,

绿发溪山笑语中,岂知翻手两成翁。

辛夷屋角抟香雪,踯躅冈头挽醉红。

想见旧山茅径在,追随今日板舆空。

渭阳车马嗟何及,荣禄方当与子同

79

龙山送客二首

龙山送客二首,宋代,杨万里,

无奈乡愁只强忘,龙山唤起再思乡。

故乡依旧千山外,却被龙山断杀肠。

64

睿恩新

作者:晏殊(宋代)

睿恩新,宋代,晏殊,

芙蓉一朵霜秋色。迎晓露、依依先拆。似佳人、独立倾城,傍朱槛、暗传消息。
静对西风脉脉。金蕊绽、粉红如滴。向兰堂、莫厌重深,免清夜、微寒渐逼。

94

江亭饯别(一作宴饯,一作江亭宴)

作者:薛涛(唐代)

江亭饯别(一作宴饯,一作江亭宴),唐代,薛涛,

绿沼红泥物象幽,范汪兼倅李并州。
离亭急管四更后,不见公车心独愁。

14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作者:徐铉(唐代)

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唐代,徐铉,

元帅楼般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

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

杀气晓岩波上鷁,凯歌遥骇海边鲸。

促宣一作从军咏,回雇儒衣自不平。

88

春日题航头桥

作者:翁洮(唐代)

春日题航头桥,唐代,翁洮,

故园桥上绝埃尘,此日凭栏兴自新。云影晚将仙掌曙,
水光迷得武陵春。薜萝烟里高低路,杨柳风前去住人。
莫怪马卿题姓字,终朝云雨化龙津。

45

晨起

作者:刘攽(宋代)

晨起,宋代,刘攽,

断角续鸣钟,惜时春已空。晓星犹伴月,早雨不禁风。

眠食须颐老,衣冠强自公。庭阴全绿色,无复见残红。

90

寄题滑州梅龙图西溪园

作者:韩琦(宋代)

寄题滑州梅龙图西溪园,宋代,韩琦,

陪京高选得名卿,勤葺公园匪自宁。政举辅藩无一事,意尊王室有三亭。

看花篇什烦官课,对酒笙歌易讼铃。他日吏民铭惠爱,定随碑刻载图经。

40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一

作者:赵蕃(宋代)

呈李赣州四首 其一,宋代,赵蕃,

忆昔重湖北,逢人问处州。寄书宁尽达,觅使苦无由。

风月无离阔,山川自阻修。那知远游棹,又傍昔年洲。

20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宋代,王千秋,

阴檐雪在。小雨廉纤寒又煞。莫上危楼。楼迥空低雁更愁。
一杯浊酒。万事世间无不有。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19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宋代,刘辰翁,

愁人更堪秋日,长似岁难度。相携去、晼晚登高,高极正犯愁处。常是恨、古人无计,看今人痴绝如许。但东篱半醉,残灯自修菊谱。
归去来兮,怨调又苦。有寒螀余赋。湖山外、风笛阑干,胡床夜月谁据。恨当时、青云跌宕,天路断、险艰如许。便桥边,卖镜重圆,断肠无数。
是谁玉斧,惊堕团团,失上界楼宇。甚天误、婵娟余误。悔却初念,不合梦他,霓裳楚楚。而今安在,枫林关塞,回头忆著神仙处,漫断魂飞过湖江去。时时说与,地上群儿,青琐瑶台,阆风悬圃。
琵琶往往,凭鞍劝酒,千载能胡语。叹自古、宫花薄命,汉月无情,战地难青,故人成土。江南憔悴,荒村流落,伤心自失梨园部,渺空江、泪隔芦花雨。相逢司马风流,湿尽青衫,欲归无路。

91

遗任子渊省元六首 其二

遗任子渊省元六首 其二,宋代,员兴宗,

平生数任李,异质苦同调。饥作一饱营,词欲四裔照。

虫鱼慎勿笺,皇坟可敷奥。我亦玩世者,畸言期久要。

斯人竟天游,出语仍奇妙。

26

折齿歌

作者:罗椅(宋代)

折齿歌,宋代,罗椅,

春衫未成锦机语,棠棣半花凤一羽。

象床雪综小龙梭,细穴银光吐冰缕。

西邻郎君东海归,芙蓉露白杏雨肥。

十二栏边说幽怨,劝织南浦双鸳飞。

匿兰含蕙无消息,春酲彤霞乱玉色。

小龙嘘出风雨声,奔腾触裂双白石。

白石国城三十六,女子军来两城覆。

鸾歌猿啸强低昂,北户风来如箭镞。

章台公子真豪纵,能以微词相感动。

郎君辄莫更痴肠,忍作肝心可人痛。

8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