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属成嵬字韵录呈六十叔二首

作者:杜范(宋代)

莫令胸次著崔嵬,万事於人何有哉。

欲向悬崖看积雨,几经空谷撼奔雷。

山花无思开还落,溪鸟忘机云复来。

此地逍遥吾足矣,解愁春瓮不须开。

0

诗文简析

《偶属成嵬字韵录呈六十叔二首》是宋代杜范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杜范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自在自然的向往。诗中的崔嵬、积雨、奔雷等景物,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折射出人生的起伏和矛盾。诗人认为,世间的事情都是人为的,不要让自己陷入迷茫和困惑。他向往自由自在的境界,希望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在。山花开放凋零,溪鸟忘却烦恼,彰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在这片逍遥的土地上,诗人感到心满意足,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东西来解除内心的忧愁。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象征,抒发了诗人对返璞归真、追求内心自在的向往之情。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其他诗经

题深省庵

题深省庵,宋代,蒲寿宬,

结草为庵寄一枝,钟鱼聊复事清规。

野蔬入供无人识,古柏为香有佛知。

频去饮泉非为渴,偶来坐石忽忘饥。

常谈且接头陀伴,欲说上乘空费辞。

54

柳梢青(富阳江亭)

柳梢青(富阳江亭),宋代,赵师侠,

烟敛云收。夕阳斜照,暮色迟留。天接波光,水涵山影,都在扁舟。
虚名白尽人头。问来往、何时是休。潮落潮生,吴山越岭,依旧临流。

33

菩萨蛮(初夏)

菩萨蛮(初夏),宋代,赵长卿,

方池新涨蒲萄绿。晓来雨过花如浴。测测杏园风。梢头一捻红。
危楼愁独倚。一寸心千里。宿酒尚微醺。懒装堆髻云。

82

念奴娇(题马嵬图)

作者:程武(宋代)

念奴娇(题马嵬图),宋代,程武,

蜀江城远,想连云危栈,接天穷处。惆怅烟尘回首地,双阙觚棱犹故。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鸾駣去。不堪掩面,泪沾宸袖如雨。
底事当日昭阳,吹羌鸣羯,涴却霓裳舞。三十六宫春满眼,曾把色嗔香妒。芳草埋情,飞花陨怨,翻被蛾眉误。画图惊见,黯然魂断今古。

46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

作者:王氏(唐代)

【中吕】粉蝶儿 寄情人,唐代,王氏,

江景萧疏,那堪楚天秋暮,战西风柳败荷枯。立夕阳,空凝伫,江乡古渡,

水接天隅,眼弥漫晚山烟树。

【醉春风】寂寞日偏长,别离人最苦。把一封正家书改做诈休书,冯魁不睹

是将我来娶,娶。知他是身跳龙门,首登虎榜,想这故人何处?

【红绣鞋】往常时冬里卧芙蓉ブ褥,夏里铺藤席纱忄厨,但出门换套儿好衣

服。不应冯魁茶员外,茶员外钞姨夫,我则想俏双生为伴侣。

【迎仙客】见一座古寺宇,盖造得非常俗,见一个僧人念经掐着数珠。待道

是小梨,却原来是老院主,俺是个檀越门徒,问长老何方去?

【石榴花】看了那可人江景壁间图,妆点费工夫。比及江天暮雪见寒,盼平

沙趁宿,落雁无书。空随得远浦帆归去,渔村落照船归住。烟寺晚钟夕阳暮,洞

庭秋月照人孤。

【斗鹌鹑】愁多似山市晴岚,泣多似潇湘夜雨。少一个心上才郎,多一个脚

头丈夫。每日价茶不茶饭不饭百无是处,教我那里告诉。最高的离恨天堂,最低

的相思地狱。

【普天乐】腹中愁,诗中句。问甚么失题落韵,跨胃骑驴。想着那得意时,

着情处。笔尖题到伤心处,不由人短叹长吁。嘱付你僧人记取,苏卿休与,知他

双渐何如?

【上小楼】怕不待开些肺腑?都向诗中分付。我这里行想行思,行写行读,

雨泪如珠。都是些道不出,写不出,忧愁思虑,了不罢声啼哭。

【幺】他争知我嫁人,我知他应过举。翻做了鱼沉雁杳,瓶坠簪折,信断音

疏。咫尺地半载余,一字无。双郎何处?我则索随他泛茶船去。

【十二月】无福效同俦并侣,有分受枕剩衾余。想起来相思最苦,空教人好

梦全无。擗飞了清歌妙舞,受了些寂寞消疏。

【尧民歌】闪得人凤凰台上月儿孤,趁帆风势下东吴。我这里安桅举棹泛江

湖,到不如沉醉罗帏倩人扶。踌躇,踌躇,天边雁儿遥,枉把佳期误。

【耍孩儿】这厮不通今古通商贾,是贩卖俺愁人的客旅。守着这厮愁闷怎消

除,真乃是牛马而襟裾。斗筲之器成何用,粪土之墙不可圬。想俺爱钱娘乔为做,

不分些好弱,不辨贤愚。

【三煞】娘呵你好下得好下得!忒狠毒忒狠毒!全没些子母情肠肚。则好教

三千场失火遭天震,一万处疔疮生背疽。怎不教我心中怒?你在钱堆受用,撇我

在水面上遭徒。

【二】我上船时如上木驴,下舱时如下地府,靠桅杆似靠着将军柱。一个随

风倒柁船牢狱,趁浪逐波乘槛车。伴着这扌若人物,便似冤魂般相缠,日影般相

逐。

【一】他正是冯魁酒正浓,苏卿愁起初,下船来行到无人处。我比娥皇女哭

舜添斑竹,比曹娥女泣江少一套孝服。则怕他瞧破俺情绪,推眼疾偷掩痛泪,佯

呵欠带几声长吁。

【尾】比我这泪珠儿何日干?愁眉甚日舒?将普天下烦恼收拾聚,也似不得

苏卿半日苦。

72

晖上人画梅乞诗

作者:李彭(宋代)

晖上人画梅乞诗,宋代,李彭,

微风正尔送荷气,忽见巩梅冰霰姿。元是道人三昧力,明窗漱墨发南枝。

51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作者:苏轼(宋代)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宋代,苏轼,

琉璃百顷水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

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

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

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

56

梦韩无咎如在京口时既觉枕上作短歌

作者:陆游(宋代)

梦韩无咎如在京口时既觉枕上作短歌,宋代,陆游,

隆兴之初客江皁,连榱结驷皆贤豪。

坐中吴咎我所畏,日夜酬倡兼诗骚。

有时赠我玉具剑,间亦报之金错刀。

旧游忽堕五更梦,举首但觉铁瓮高。

樽前美人亦黄土,吾辈鬼录将安逃?

死生一诀信已矣,所恨膏火常煎熬。

平生不爱葱岭话,方术亦陋葛与陶;

但当东归弃百事,烂醉海上观云涛。

20

小雨钓归

作者:陆游(宋代)

小雨钓归,宋代,陆游,

雨点鸣丛苇,云头冒远山。

儿曹出篱望,老子榜舟还。

润入园畦里,凉生窗户间。

秋阳方可畏,徙倚一开颜。

64

夜兴戏作

作者:陆游(宋代)

夜兴戏作,宋代,陆游,

遥夜寂无哗,江城鼓屡挝。

傍墙行踸踔,脱帽发鬖鬖。

诗和玲珑韵,灯开顷刻花。

会心有佳处,不寐到啼鸦。

57

秋夕书怀寄所知

秋夕书怀寄所知,唐代,李咸用,

秋萤一点雨中飞,独立黄昏思所知。三岛路遥身汩没,
九天风急羽差池。年华逐浪催霜发,旅恨和云拂桂枝。
不向故人言此事,异乡谁更念栖迟。

87

四月旦大雨昼夜不止者两日微水一夕暴涨

作者:张嵲(宋代)

四月旦大雨昼夜不止者两日微水一夕暴涨,宋代,张嵲,

山木绿阴暗,骇云当昼繁。

惊风乍掩冉,积雨连荒村。

映岫若银竹,泻涧如翻盆。

悬霤遂及旦,暗空还至昏。

长川怒方蓄,濁浪正崩奔。

暂见没岸草,已复侵山攀。

冲淑激远屿,聚沫旋林根。

劈箭摇定目,殷雷惊客魂。

俄吞众濑没,瀺灂成奫{上大下沦}。

波神信雄桀,灏漾方无垠。

傥不究其源,岂辨河渎尊。

朝盈暮已竭,暂满安足论。

明旦立沙尾,若带青沄沄。

28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一

作者:汪藻(宋代)

题余氏幽光亭二首 其一,宋代,汪藻,

缥缈风烟上,谁栽柏满庭。诸郎浑玉雪,前哲想丹青。

举国思人鉴,重泉掩德星。空馀千载事,寒露泣秋萤。

20

已晴复阴

作者:赵蕃(宋代)

已晴复阴,宋代,赵蕃,

云去疑收雨,云来复作阴。

已闻崩涧壑,何止暗园林。

蛙鬭怒何事,鸠鸣非好音。

农心殊闵闵,病体更岑岑。

12

国殇

作者:刘敞(宋代)

国殇,宋代,刘敞,

屡闻戎马入,辄有国殇诗。多垒非吾责,亡民痛尔为。

请缨惭肉食,无敌怪王师。闻道临洮野,天阴战骨悲。

21

山花子(春暮)

山花子(春暮),宋代,刘辰翁,

东风解手即天涯。曲曲青山不可遮。如此苍茫君莫怪,是归家。
阊阖相迎悲最苦,英雄知道鬓先华。更欲徘徊春尚肯,已无花。

29

开窗

开窗,宋代,刘应时,

檐前分得小窗明,便觉翛然眼界清。

香烬一炉书满几,世间何物可关情。

17

留题剑池石壁

作者:方琛(宋代)

留题剑池石壁,宋代,方琛,

裂破幽篁续古苔,一泓俯瞰石房开。

辘轳竟日知无尽,泉脉元从海上来。

53

送上官基察推同年

作者:冯山(宋代)

送上官基察推同年,宋代,冯山,

我蜀君闽中,相去万里馀。同年皆白头,此别当何如。

君行久或抳,一出无停车。相忘岂人情,时寄西南书。

90

大酺纪事十四韵

作者:宋祁(宋代)

大酺纪事十四韵,宋代,宋祁,

太极登徽册,鸿恩润庆图。

三秋少皞月,五日汉家酺。

硕惠东西暨,高年左右趋。

云雷方霈泽,酒食更成需。

慈宴周绵宇,宸嬉极上都。

风飞迎沛筑,尊满列尧衢。

鼍伐渔阳鼓,龙吟北里竽。

激波呈曼衍,跳索戏都卢。

虎瑟修旃映,鸱夷后乘俱。

瑞烟浮玉戟,灵旭射金铺。

篚帛侔王镐,童冠盛舞雩。

歌忘齐国味,辱免绛人涂。

紫宙纖罗廓,层穹协气敷。

万灵酣饫赐,朝野正多娱。

13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