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之险守在人,武侯气焰千古犹长存。

出自程公许的《泸水清

泸水清,泸水之清如镜平。

蜀江西来流沄沄,内江胥命如逡巡。

两江合处耸百雉,表里益梓巴夔分,如户有限齿有唇。

云南与夜郎,甫隔东西邻。

山川之险守在人,武侯气焰千古犹长存。

有来范侯人中英,蜀国忠文之子孙,清姿劲气排秋旻。

立朝物望高缙绅,睥睨众醉某独醒。

乌台纵好羞呈身,十年江海心朝廷。

泸水清,我歌慷慨君试听。

蜀东诸镇泸最重,范侯之来更觉一百如金城。

东军之骄昔所患,南诏之黠那易驯。

我侯方寸澄止水,镇以寡欲抚以诚。

重门严柝夕烽冷,紫逻杂耕膏寸匀。

七年逗遛不得去,边民爱侯有如父母亲。

今年北边羽书急,两川夫调纷苛征。

吏敲门,农辍耕,期限迫星火,顷刻那得停。

黄金弃卖如土贱,楮幣翔踊余贯缗。

立谈之顷富作贫,县官忍复规其赢。

五十六州汹汹如浪沸,独有三泸之江清复清。

有客东州来,为我委曲陈。

范侯畴昔澹无累,贯朽之积本为民。

二分官与输一分,一分犹恐民颦呻。

军储糴本仍借给,少待秋熟宽作程,风和日晏江上村。

老醉稚拥争扶迎,吏呼何曾怒目瞠。

只有提壶布谷日日晓晴,乐哉三沪之国有如华胥与大庭。

九重天远呼不闻,侯忍弃我旭乡枌。

强敌游魂尚三秦,边头何时能撤屯。

帑无羡帛粟空囷,将骄卒惰难使令。

义徒星散自啸聚,往往千百相为群,秋霖淫溢稼不登,仲冬虺雷鼓轰,我心隐思鼻酸辛。

人情玩愒浑不悟,有才空使棲岩扃。

我闻泸民爱侯心不释,祝侯寿考备如忠文。

侯虽洁身玩泉石,独忍一息忘吾君。

何时玺书自天下,诏侯起家朝紫清。

夫持国论开太平,整顿宇宙驱妖氛。

却学忠文挂冠神武门,笋舆野服归游峨与岷。

杜陵昔览舂陵行,知元使君实国祯。

悠悠千载缺嗣音,击节为侯歌斯文。

泸水清,泸水清,采诗之官今何人,歌成肝胆空轮囷。

诗文译文

沪水清洁,沪水的清澈如镜平。

蜀江西来流沄沄,内江胥命如徘徊。

两江会合处高耸城墙,表里增加梓夔分巴,

如户有限齿有唇。

云南与夜郎,

甫隔着东西邻居。

山川的险守在人,

武侯气焰千古犹长存。

有来范侯人中英,

蜀国忠文的子孙,清姿刚劲气排秋季曼。

在朝声望高绅士,傲视众醉我独醒。

乌台放好食物呈身,十年江海心朝廷。

沪水清洁,我的歌慷慨你听。

蜀东诸镇沪最重,范侯的到来更觉一百到金城。

东军的骄傲从前所患,南诏的狡猾那容易驯服。

我侯方寸澄水,因为我们想拍以诚镇。

重门严梆子晚上烽火冷,紫巡逻杂耕膏寸均匀。

七年逗留不得离开,边区人民爱侯有如父母。

今年北方羽书急,两川夫调纷纷苛征。

吏敲门,农夫停止耕种,

期限迫近刻不容缓,一会那得停止。

黄金被卖到当地便宜,纸币飞涨余贯钱。

立谈的时候富有作贫穷,县官员残忍又规劝他赢。

五十六州气势汹汹像浪花翻滚,只有三沪的长江清又清。

有客东州来,为我们详尽陈述。

范侯从前澹无累,贯朽的积累本为民。

二分官与输一分,一分还是怕百姓皱呻吟。

军事储备来本仍借给,稍等秋季成熟宽作程,

风和日落江边村。

老醉稚拥有争夺着迎接,

吏呼何曾怒目瞪着。

只有提壶布谷天天清晨晴朗,

愉快三沪的国家有如华胥和大庭。九重天远称不听到,

侯忍心丢下我旭日乡粉。

强敌游魂还三秦,

边头什么时候能撤屯。

钱财没有羡慕帛粟空困,

将士骄横懒惰很难使令。

义徒星散自聚集起来,

往往成百上千相为群,连绵的秋雨绵绵庄稼歉收,

仲冬虺雷鼓轰鸣,我的心思念鼻辛酸。

人情玩忽职守浑不明白,有才能腾出栖岩锁。

我听说泸州人民爱侯心中放不下,祝您长寿准备像忠文。

侯虽然洁身自好玩泉石,难道忍心一息忘记我你。

何时玺书从天下,诏令诸侯起家朝紫清。

丈夫持国论开太平,整顿宇宙驱妖气氛。

拒绝学习忠文挂冠神武门,笋舆衣服归游高与眠。

杜陵过去看春陵行,知道元使您国祯。

悠悠千年缺音信,拍子为侯歌斯文。

沪水清洁,沪水清洁,

采摘诗歌的官员现在什么人,歌成肝胆空轮囷。

程公许

程公许(?—1251),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州。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说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嘉定进士。历官著作郎、起居郎,数论劾史嵩之。后迁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又论劾郑清之。屡遭排挤,官终权刑部尚书。有文才,今存《沧州尘缶编》。

其他名句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