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词牌名古诗文

玉漏迟(和)

自怜翠袖,向天寒、独倚孤篁吟啸。半世虚名,孤负白云多少。欲问梅翁旧约,怕误我、沙头鸥鸟。时一笑。行行且止,人间蜀道。休怪岁月无情,叹尘世浮生,闲忙闲老。待趁黑头,万里封侯都了。今古勋名一梦,听未彻、钧天还觉。羌管晓。楼角曙星稀小。

63

玉漏迟

作者:程垓(宋代)

一春浑不见,那堪又是,花飞时节。忍对危栏数曲,暮云千叠。门外星星柳眼,看还似、当时风月。愁万结。凭谁为我,殷勤低说。

不是惯却春心,奈新燕传情,旧莺饶舌。冷篆余香,莫放等闲消歇。纵使繁缃褪尽,犹有酴醿堪折。魂梦切。如今不奈,飞来蝴蝶。

91

玉漏迟(登无尽上人山楼)

作者:张炎(宋代)

竹多尘自扫。幽通径曲,禅房深窈。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寒木犹悬故叶,又过了、一番残照。经院悄。诗梦正迷,独怜衰草。

幽趣尽属闲僧,浑未识人间,落花啼鸟。呼酒凭高,莫问四愁三笑。可惜秦山晋水,甚却向、此时登眺。清趣少。那更好游人老。

41

玉漏迟 和人中秋韵

作者:张野(元代)

桂香浮绿酒。持杯邀月,何愁佳友。欲写秋光,钝笔近来如帚。空对珠宫贝阙,恍夜色、明于晴昼。休忆旧。人情节意,年年同否。浪走紫陌红尘,笑底用腰间,印金悬斗。鹭约鸥盟,江上怪余应久。便有*云好手,向此夕、何妨深袖。沉醉后。忘却镜中白首。

19

玉漏迟 记红桥故人春游

作者:林鸿(明代)

惊鸦翻暗叶,桐花坠露,曲房新晓。蜡炬香笼准备,惜花起早。

翠沼凝脂冰活,呵素手、衬妆初了。香径小。水溶溶,波暖正宜临眺。

谁信造物无私,偏付与容华,称颦宜笑。更放花朝,日日霁多阴少。

不惜千金费尽,但惜取、数峰残照。归骑杳。纵醉宜眠芳草。

93

玉漏迟 七夕行台诸公见饯

作者:滕斌(元代)

问谁争乞巧。谁知巧处成烦恼。天上佳期,底事别多欢少。

雨梦云情半饷,又早被西风吹晓。愁未了。星桥隔断,银河深杳。

可笑儿女浮名,似瓜果登盘,情丝萦绕。百拙无能,赢得自家华皓。

我笑姮娥解事,但岁岁孤眠空老。归去好。江上绿波烟草。

87

玉漏迟 留别淇上诸君

作者:王恽(元代)

浙江江路杳。苍茫自叹,南飞鸟鸟。故国回头,梦里青山吟绕。手把一麾南去,道不比、八州常调。君莫笑。南楼苦要,胡床舒啸。休扰。归去扁舟,若比似陶朱,尚犹年少。飞泳虽殊,友义固应明了。拟览九江秀色,谁凄断、关河残照。霜月晓。去去眼中人少。

99

玉漏迟 和俶玉从城中归陶江村居用樊榭韵

秋斋眠乍倦。黄花雨歇,微嫌天短。说是君归,欲往蹴泥筇颤。

琅琅一阕,总写尽、画家缣片。风似剪、渔村夜静,蟹灯沙眼。

新寒满路霜林,紫翠垂檐,那人山馆。冷绝生涯,想得耦耕偕叹。

买向云萝里住,便谢却江湖萍散。潮落矣,鹿门船初到岸。

82

玉漏迟 路金坡

锦江春事少,草堂无恙,苦吟人杳。殢酒看花,休计近来愁抱。

回首西园赋笔,空梦里珠香萦绕。窥镜笑,庾郎鬓影,都非年少。

短衣染编京尘,甚此夕当歌,有人凄啸。万里南云,闲了故园花草。

静里一樽相对,尽过客留题凡鸟。寒衣悄,铜街尚馀残照。

74

玉漏迟 简旭初

飘摇茎影渺。訄书名逸,太玄思杳。师友平生,魂梦寝门长绕。

曾记汝南豪语,只枚叔、纷披古抱。却还道。当年文赋,江东独妙。

老来乱后相逢,任歌乐残山,上清斜照。键户高谈,依旧俊游年少。

擪笛听歌几处,莫算是、龟年重到。知己少。天涯酒襟诗料。

90

玉漏迟·古微丈逝世海上,读弁阳翁吊梦窗锦鲸仙去句,怆怀万端。即用其调,以当哀些

乱离词客少。锦鲸仙去,鹤归华表。把酒生平,都是旧时言笑。

零落霜腴润墨,流怨入、江南哀调。春恨渺。十年心事,残鹃能道。

白头饱阅兴亡,又浅到红桑,海尘扬了。万里吞声,凄绝杜陵愁抱。

归唱水云夜壑,料应比、人间春好。鸥梦觉。沈沈卞峰寒照。

75

玉漏迟 校读梦窗词集毕,因题其后。用草窗题梦窗霜花腴词集韵

琐窗清梦少。仙城路远,古香声杳。甬曲句东,遥识庆湖襟抱。

西麓裁云万叠,共花外、吟魂分绕。良自笑。签幐鬓影,未输年少。

浪窥七宝楼台,助故国凄凉,感秋歌啸。噀酒餐英,重写霜花腴草。

丝缕玄经绣网,轻付与、寒虫羁鸟。幽恨悄。愁吟画中灵照。

53

玉漏迟 丙辰中秋,和梦窗瓜泾作

九霄风露紧,红兰泪湿,薄阴催晚。乍启冰奁,冷袭翠鬟珠腕。

便有深情拜月,散花雨、天香零乱。新恨满。故人万里,共怜秋半。

倒影历历山河,更小酌难禁,引杯深怨。桂老蟾孤,隐约梦惊虚幔。

醉写霓裳旧谱,问谁识、宫移商转。凝望眼。盈盈素娥归晚。

30

玉漏迟 晓行由明月场至康家渡,用钓月韵

小车山畔路。炊烟弄晓,短亭笼雾。病叶辞秋,愁点镜波蘋浦。

断梦重寻驿枕,恍人在、琐窗朱户。休恨阻。袖寒天远,凄清如许。

庾信近日愁多,自感旧铭成,厌闻欢语。廿载江湖,莫把游踪重数。

尘事劳劳未已,更谁倩、残蛩声诉。窥碧宇。丝丝袅空灵雨。

82

玉漏迟

绒鞯飞丝雨,尖寒薄暮,浮生何短。箪酒初倾,蜡泪堆盘花颤。

短棹轻游休忆,正玉雪、衮师在眼。灯重剪。隔春情事,沧桑千片。

鬓丝不为秋悲,只蜡凤虚堂,弄梅孤馆。哀乐中年,愁听砌虫凄叹。

投杖沉吟何意,好觅取、一襟萧散。天正远。柔杨黯凋江岸。

77

玉漏迟 题次香悼亡草,即送其游白门

万花呼恨起。料他都怪,词人多事。如梦青春,一半有头无尾。

撇却芙蓉旧主,问倩女先归何意。涛井腻。东风肠断,扫眉才子。

忏空玉劫香年,吊痴碧蟾天,苦红鹃地。惯写伤心,连累衍波笺纸。

准备乌丝横幅,更去替南朝消泪。江雨里。来询蒋山家世。

97

玉漏迟

渡江烟树杳。斜阳红罅,归飞饥鸟。楚雁谋梁,三匝觅枝孤绕。

突见青帘招展处,皆醉侣、吟侪同调。堪一笑。主人迟客,停杯舒啸。

市楼酒绿灯红,想裙屐风流,止宜群少。块垒浇除,讵是一杯能了。

老子分瓜深意,让纤手、惹人犀照。银烛晓。压酒吴姬来少。

98

玉漏迟 守岁

腊醅新上口。看书吃果,灯前厮守。残夜新春,只判一声清漏。

不用占鸡卜镜,但愿得、花红人寿。君信否。垂帘一晌,春词琢就。

不解格五弹棋,祇色子玲珑,称伊纤手。玉雪娇儿,可要软饧酥豆。

斜倚薰笼不睡,任消尽、博山香兽。看镜久。青青鬓丝依旧。

1

玉漏迟 旧院有十二娘戏作此解贻之

信风吹已半,三三径里,盼花重转。馆认琅玕,闲把玉箫双按。

修到扬州月样,又添了、十分清艳。钗凤软。珠帘卷尽,画阑敲遍。

别后素手调筝,想暗减朱弦,一丝幽怨。镇日相思,三笑四愁频换。

鳞素空烦六六,怕人去、红楼春倦。凝望眼。巫山断云飞远。

13

玉漏迟 与畅纯父学士同舟过鹿门山

作者:姚燧(元代)

溯丹青未了。森然玉立,相迎云表。劳苦诗人,郑重鹿门清晓。耆旧犹今好在,算窃比、山灵年少。青盖照。宜余翠葆,萧萧华皎。渺渺。汉水沧波,间流尽人间,几多悲啸。□对羊公片石,一尊相吊。唤起长庚小妾,试看坐、金鞍歌笑。飞蚋小。淡淡长空孤鸟。

35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11

玉漏迟

作者:宋祁(宋代)

杏香飘禁苑,须知自昔,皇都春早。燕子来时,绣陌渐熏芳草。

蕙圃夭桃过雨,弄碎影、红筛清沼。深院悄。绿杨巷陌,莺声争巧。

早是赋得多情,更遇酒临花,镇辜欢笑。数曲阑干,故国漫劳登眺。

汉外微云尽处,乱峰锁、一竿斜照。归路杳。东风泪零多少。

40

玉漏迟 寿张右丞

太平元夜好。鳌山宴彻,祥烟凝晓。端正婵娟,为我玳筵留照。曾待龙潜旧邸,更欣际、鸿图初造。人尽道。两宫柱石,元真廊庙。天转右辖星*,尽向上勋名,历阶须到。商鼎周彝,时奉退朝吟啸。剩有埙?韵雅,况庭户、纤尘如扫。经济了。长醉遂初春早。

40

玉漏迟 寿马右丞

浙江回棹处。急流勇退,冥鸿高举。出书迟迟,不为虎丘,留住。姑待春和水涨,旋乘个、月明船去。天未许。云归又出,依然霖雨。熟路小队轻车,想司马重来,聚观如堵。暇日西湖,点检旧题诗句。冷落江南倦翼,但惟有、心香一缕。长记取。每岁仲春端午。

13

玉漏迟

絮花寒食路。睛丝罥日,绿阴吹雾。客帽欺风,愁满画船烟浦。彩柱秋千散後,恨尘锁、燕帘莺户。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
夜永绣阁藏娇,记掩扇传歌。剪灯留语。月约星期,细把花须频数。弹指一襟幽恨,谩空倩、啼鹃声诉。深院宇。黄昏杏花微雨。

30

玉漏迟

杏香消散尽,须知自昔,都门春早。燕子来时,绣陌乱铺芳草。惠圃妖桃过雨,弄笑脸、红筛碧沼。深院悄。绿杨巷陌,莺声争巧。
早是赋得多情,更遇酒临花,镇辜欢笑。数曲阑干,故国谩劳凝眺。汉外微云尽处,乱峰镇、一竿修竹。间琅玕,东风泪零多少。

97

玉漏迟

作者:史深(宋代)

绿树深庭院。侵帘暝草,沿砌幽藓。问讯余芳,糁迳碎红千点。暗有芹香堕几,认杏栋、营巢新燕。晴思软。春光几放,费人裁翦。
梅阴地湿无尘,但密袖薰虬,静看诗卷。半掬羁心,似翠蕉难展。花事因循过了,渐愁人、薰风团扇。屏画掩。屏上数峰青远。

83

玉漏迟(和赵立之)

并湖游冶路。垂冶万柳,麹尘笼雾。草色将春,离思暗伤南浦。旧日愔愔坊陌,尚想得、画楼窗户。成远阻。凤笺空寄,燕梁何许。
凄凉瘦损文园,记翠筦联吟,玉壶通语。事逐征鸿,几度悲欢休数。莺醉乱花深里,悄难替、愁人分诉。空院宇。东风晚来吹雨。

82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