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5—1815)顺天大兴人,家居苏州,字立人,小字犀禅,号铁云。乾隆五十三年举人。家贫,游幕为生。从黔西道王朝梧至贵州,为之治文书。时勒保以镇压苗民在黔,赏其才识,常与计军事。勒保调四川为经略,镇压白莲教军,招之往,以母老路远辞归。性情笃挚,好学不倦,为诗专主才力,每作必出新意。亦善书画。有《瓶水斋集》及杂剧数种。
舒位读书颇博,又奔走四方,接触社会生活较为广阔。其诗多羁旅、行役、赠答及咏史之作;他的诗清峻奇肆,在一部分作品中流露出失意的哀愁;也有些篇章讽刺时政或抨击现实,如《叩头虫》、《□虎行》、《杭州关纪事》等。他的诗以七古、七律为最胜,如《张公石》、《朱野云断墙老树图为石敦夫题》、《破被篇》,为同时代人所称誉(法式善《瓶水斋诗集序》);咏明妃、诸葛亮、陶渊明、项籍等人的七言律诗,也很新警。法式善曾以舒位与王昙、孙原湘为“三君”,作《三君咏》;龚自珍则将他与彭兆荪并举,称赞他的诗歌风格“郁怒横逸”(《己亥杂诗》自注)。舒位精通曲律,所作戏曲,人称当行。
舒位的诗作很有成就,可他非常谦逊,把自己的知识和创作成就比作大海中的一瓶水,所以命名自己的书斋为“瓶水斋”。著有《瓶水斋诗集》17卷、《瓶水斋诗别集》 2卷,《乾嘉诗坛点将录》、戏曲《卓女当炉》、《樊姬拥髻》、《酉阳修月》、《博望访星》(以上四种合刻称《瓶笙馆修箫谱》)、《桃花人面》及《琵琶赚》等。
舒位和《乾嘉诗坛点将录》
关于《乾嘉诗坛点将录》的来历,据云是舒位和陈文述(云伯)以及二三名士,酒余饭后,游戏三昧,闲谈当时诗坛人物而成的。其中以沈德潜为托塔天王,袁枚为及时雨,毕沅为玉麒麟,钱载为智多星,蒋士铨为大刀,赵翼为霹雳火……此外当时诗坛名人如洪亮吉、黄景仁、阮元、张问陶等人也各有其位。点评的结果传出去,知者无不绝倒,以为毕肖。后来舒位为评点的人物配上赞(可能还对排位做了一些订正),并作了序,指出了这一游戏之作在文学批评上的严肃意义:“夫笔阵千人,必谋元帅;诗城五字,厥有偏师。故登坛而选将才,亦修史而列人表……文章千古,玉帛万重,盖唯善将将者,始可与言诗矣。”
对同时代的诗人进行评点与排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我们三百年后来看《乾嘉诗坛点将录》,亦不能不讶服于其公正与准确。这一方面是由于舒位在诗歌上的卓绝见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的评论态度:“或盖棺而论定,或盍簪而弗疑,或廉蔺之无猜,或尹邢之不避。”
在人物的编排上,他并没有完全按照《水浒传》第七十回的座次安排,而是根据被评点人物的特征作了一些调整。例如,扑天雕在《水浒》中是掌管钱粮头领,在《乾嘉点将录》中扑天雕杨芳灿被列入马军正头领,只保留了一个小旋风阮元为掌管诗坛钱粮头领。又比如,将黑旋风王昙单独列为步军冲锋挑战正头领,将混江龙姚鼐单独列为水军总头领,将紫髯伯翁方纲列为相士头领(紫髯伯在《水浒》中是兽医)。他还根据诗坛的宗派与源流,将一些诗人们分列为“登云山旧头领”、“清风山旧头领”等。此外,为免“有伤忠厚”,对于梁山上形象不怎么高大的四位军中走报机密头领(铁叫子,鼓上蚤,金毛犬,白日鼠)他干脆付诸阙如,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各家“点将录”所袭用。
赞语是《乾嘉点将录》的一大特色。这些赞语,或独赞,或合赞,多则数十字,少则六字八字,既说明了被点评者的特征,又考虑了《水浒》相应人物的性格与遭遇,精辟而有韵味。例如对花和尚洪亮吉的赞:“好个莽和尚,忽现菩萨相,六十二斤铁禅杖”;对行者黄景仁的赞:“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对青面兽张问陶的赞:“殿前制使,将门子弟,可惜宝刀,用杀牛二”;对急先锋全祖望的赞:“长枪大戟,震动一切”,无不意味深长,会心之余,令人叫绝。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舒位在《乾嘉点将录》中将自己评为没羽箭(自己评自己,在其他的几部点将录中是没有的),并赞道:“弃尔弓,折尔矢,高固王翦有如此。似我者拙,学我者死,一朝击走十五子。”征诸诗史,洵为的论。如此自知而又自信,实在是叫人好生佩服。
舒位祖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但舒位自称:“余生于吴门大石头巷。”伯父希忠曾官江南,父永福偕行,因而寄居吴门。乾隆三十年(1765)母沈氏于苏州生下舒位,沈氏本也吴人。舒位少颖悟,十岁能文,伯父希忠赞曰:“此吾家千里驹也。”14岁随父任居广西永福县,其父官舍后有铁云山,因而自号铁云山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中举人,不久伯父犯事遭抄家,于广西任县丞的父亲亦以事失官,旋殁于江西。舒位奉父柩回吴门,但家贫无屋而一度借居湖州乌镇,后才移居苏州。
舒位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考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居京师时,作戏曲,礼亲王爱其才,辄以作品付家乐演习,给以润笔,并与当时的戏曲家蒋士铨、王昙等相友善。舒位因家境贫寒,后赴河北河间府太守王朝梧幕中任幕僚,嘉庆二年(1797)曾随王朝梧从军黔西征仲苗。舒位事母至孝,嘉庆二十一年(1816),母殁,舒位自真州戴星奔丧回家,由于悲伤过度,不进水浆,同年除夕卒。舒位生卒皆在吴,“实终身为吴人”。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