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忠源简介

江忠源(1812年-1854年),字岷樵,湖南新宁(今属邵阳)人,晚清名将。江忠源举人出身,后兴办团练,镇压雷再浩起义,升任浙江秀水县知县。太平天国起义后,江忠源组建楚勇,到广西参战,并在蓑衣渡之战中击毙冯云山。此后,江忠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累升至安徽巡抚。咸丰三年(1853年),江忠源到达庐州,陷入太平军的包围。同年十二月(1854年1月),庐州城破,江忠源投水自杀,年仅四十二岁,追赠总督,谥忠烈。

江忠源详细介绍

江忠源年轻时曾在北京求见曾国藩。曾国藩见到他的名刺,不高兴的道:“这是新宁秀才江忠源,为人无赖,把他赶走吧。”门子便对江忠源道:“主人让我向您致歉,说您是新宁无赖秀才,只会赌博,没空与您交往。”江忠源大言道:“我确实喜欢赌博,但岂有拒人改过曾国藩?”门子只得再次入内禀告。

曾国藩非常惊讶,将他迎入府中。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江忠源却认为马上就会有一场大乱,并对天下之事侃侃而言,声震屋瓦,将茶盏拂落在地仍谈笑自若。曾国藩对他大为改观,将他送走后,对人道:“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人才。”又叹道:“此人虽能名满天下,但最终会因节烈而死。”

早期事迹

江忠源生性刚直豪爽,重视经世之学,于1837年(道光十七年)考中举人,后入京参加会试,可惜没有中榜。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江忠源通过大挑(选官制度)被任命为教职官员,返回家乡,并以兵法训练乡里子弟。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瑶人雷再浩在新宁黄背峒聚众作乱。江忠源组织团练镇压,击破叛军巢穴,擒杀雷再浩,被擢升为知县,赴浙江候补出缺。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江忠源担任秀水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受到浙江巡抚吴文镕的赏识,后补任丽水县知县。 

1850年(道光三十年),咸丰帝即位,诏令部院九卿举荐贤才。江忠源在礼部左侍郎曾国藩的推荐下,入京朝见皇帝,但不久便因父亲去世,辞职守孝。

奔赴广西

1851年(咸丰元年),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镇压太平军。江忠源也被征调到军中,深受副都统乌兰泰的器重。后来,江忠源回乡召集乡兵五百人,组建楚勇,并由弟弟江忠濬统领,奔赴广西。 

当时,太平军屡破清军,兵锋极盛,见楚勇刚刚成军而且人马较少,便出兵攻打。江忠源起初坚守不出,后趁太平军逼近,突然出击,斩首数百,后累功至同知直隶州,获赐花翎。

后来,太平军攻陷永安(今广西蒙山),不久被清军围困。当时,提督向荣主张围城必阙的战法,而乌兰泰则认为应用锁围之法,二人争执不下。江忠源调解不成,知道此战清军必败,便称病回乡。

1852年(咸丰二年),太平军突围北上,进犯桂林。江忠源闻讯后,再次招募一千士卒,与刘长佑昼夜兼程,赶赴广西。这时,乌兰泰战死,江忠源得以独领一军。他并扼守鸬鹚洲,三败太平军,解桂林之围,被擢升为知府。

四月,江忠源追击太平军至全州。当时,太平军占据全州,打算沿着湘江水陆并进,北攻长沙。江忠源在蓑衣渡设下伏兵,又砍伐树木,堵塞河道,并与太平军鏖战两昼夜。南王冯云山中炮而死,太平军溃逃,辎重尽被缴获。

协守长沙

当时,江忠源请求扼守湘江东岸,但未被采纳。太平军得以从东岸进入湖南,并攻陷道州(今湖南道县)。江忠源担心太平军裹挟百姓,认为“分防不如合剿,远堵不如近攻”,于是与各路清军合攻道州,并联络城中内应,约期攻城。

这时,太平军撤离道州,转而攻陷桂阳、郴州,进犯长沙,势力再次壮大。江忠源与总兵和春前往援救时,太平军已经占领城南,昼夜攻打长沙。江忠源见太平军占据地势较高的天心阁,惊道:“贼军占据此处,长沙危险了。”于是率死士夺回天心阁。

后来,江忠源见弟弟江忠济由郴州赶到长沙,便约定夹击太平军,被伏兵击伤小腿。湖南巡抚张亮基将江忠源迎入城中,询问守城方略。江忠源道:“官军四面集结,只有河西一路空虚。应派重兵扼守回龙塘,防御贼军逃窜。”张亮基深以为然。但此时长沙城内巡抚、提督、总兵有十几人,互不统属,张亮基难以调度。

十一月,太平军由回龙塘突围,攻陷岳州(今湖南岳阳),并于十二月夺取武昌。江忠源痛恨自己的主张没被采纳,不欲东去,被张亮基留在湖南。此后,江忠源剿平巴陵土匪,又调赴浏阳,镇压徵义堂会匪周国虞,擢升为道员。

坚守南昌

1853年(咸丰三年),清廷命张亮基署理湖广总督,又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江忠源深受张亮基的倚重,先后剿平通城、崇阳、嘉鱼、蒲圻的叛军,生擒叛军首领刘立简、陈百斗、熊开宇等人。咸丰帝认为江忠源忠勇可恃,便让他到向荣的江南大营帮办军务。 

六月,江忠源行至九江,闻听南昌被围,便上疏朝廷,请求先援江西,并率一千三百人奔赴南昌。江西巡抚张芾将王命旗牌授予江忠源,让他指挥所有战事。江忠源烧毁城外民宅,斩杀逃兵,又亲自驻守章江门,日夜督战。

后来,太平军挖地道攻城,使得城池崩塌数十丈。江忠源斩杀登城叛军,命人用土囊将缺口堵死,后多次派死士焚毁太平军的营寨。不久,湖南援军赶到,江忠源分兵扼守樟树镇,又派罗泽南剿平泰和、万安、安福等县土匪。

当时,江忠源坚守南昌九十余日,多次击破太平军营垒、击沉敌军船只。八月,太平军撤军而去。咸丰帝为了表彰江忠源的功劳,特赐他二品顶戴。 

赶赴庐州

后来,太平军退守九江,分兵扰乱湖北兴国,进犯田家镇(今属湖北武穴)。江忠源率二千兵马赴援,并率亲兵数十人先行赶到田家镇。次日,太平军猛攻田家镇,道员徐丰玉等人战死。江忠源上表自劾,被降四级留任,后升任安徽巡抚。

不久,太平军攻陷黄州、汉阳,围困武昌。江忠源沿长江进击,大败太平军,解武昌之围。后来,江忠源的部队被留在湖北,自己只率二千兵马赶赴庐州(今安徽合肥)。当时,江忠源冒雨行军,将士尽皆疲惫,自己也染病不起。行至六安时,太平军已攻陷桐城、舒城。 

庐州知府胡元炜遣使告急,并谎称城中兵力、军饷充足。江忠源便不顾六安军民挽留,留下一千兵马守卫六安,带病前往庐州。十一月,江忠源抵达庐州,方知城内总共不过三千人马,而且粮草、军火短缺,但已被太平军重重围困。

江忠源虽知自己被胡元炜所骗,而且庐州难以保全,但仍不肯弃城退守。他认为胡元炜不能布置防务,又谎言贻误战机,多次斥责,并亲自驻守水西门,击退太平军的进攻。朝廷为了嘉奖江忠源,赐他霍隆武巴图鲁勇号。

城破自尽

当时,陕甘总督舒兴阿畏惧太平军兵威,不敢前进。江忠源之弟江忠濬与刘长佑也被阻拦在庐州城外五里处,难以救援。十二月,胡元炜私通太平军。太平军获知城中虚实,更加猛烈的攻城。

不久,太平军炸毁水西门,攻入庐州城中。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亲兵阻止,都司马良勋背着他逃走。江忠源猛咬马良勋的耳朵,奋力挣脱,继续与太平军交战。到达水闸桥时,江忠源已身中七处创伤,只得投入古塘,跳水自杀,时年四十二岁。

当时,布政使刘裕珍、池州知府陈源兖、同知邹汉勋、胡子雝等人一同战死,胡元炜投降。八日后,江忠源的尸体被部卒周昌迹背出,仍是面色如生。清廷得知后,追赠江忠源为总督、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赐谥忠烈,并将他的灵位安放在昭忠祠中。

1864年(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灭亡。清廷念及江忠源的功劳,又追赠他为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并在湖南、江西为他建造专祠。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