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椿简介

斌椿,旗人,是中国第一个跨出国门的官员,也是最早被英国女王非正式接见的中国官员。是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当时官员们对出国考察都不愿去,也不敢去,而63岁的斌椿报名应征。亲朋故旧以“云风险涛”相劝止,甚至有人以苏武被扣匈奴相告诫,但他决心亲自一试。斌椿是既受政府派遣、又为政府官员中赴西欧考察的“东土西来第一人”。

斌椿详细介绍

将标点符号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清朝被欧洲列强的大炮轰开了国门后,被迫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渐渐的欧洲面孔在中国越来越多。按道理讲外国驻华使节纷至沓来,中西融合速度加快,但道光皇帝还是闹出了笑话:“英吉利与伊犁有无旱路可通?”可见清政府对你的对手无知到什么程度!至同治年间还没有一个清朝官员正式的出访过欧洲。

不仅清朝,汉时通西域做生意也是只到西亚,唐玄奘取经去的印度,明朝郑和到达亚洲、非洲,远未及欧罗巴。对于那片大陆,只有蒙古铁骑踏上过,但那绝非是出访,而是杀戮与征服。

1866年,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清政府申请回国结婚被准许后,随即上了一道奏折,建议清廷派官员一同去欧洲诸国考察。此类建议赫德上奏过多次,既然不能闭关锁国,索性就打开国门去到先进的西方了解那里发生的一切,对大清百利而无一害。

清廷此时正大兴洋务运动,对待西方的态度很尴尬:一方面被西方“奇巧”折服,另一方面却放不下天朝上国的脸面。赫德此时提出的建议,慈禧没有立刻做出决断,而是先征询各位大臣意见。

恭亲王奕䜣脑子比较超前,一直主张派员出国走走看看,欧洲人可以来中国,中国人何不能去欧洲呢?特别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后,内部没有熟悉西方的官员,这总归是被动的事,因此对赫德的提议投了赞成票。

慈禧将派员考察之事委派奕䜣酌办。奕䜣领懿旨后,他分析选好考察团团长是关键。慎重考虑后,他制定了三个硬性标准来挑选团长人选。

第一,必须为根正苗红的旗人,人品可靠。

第二,知书达理,出访国外不能给大清丢人。

第三,脑子要灵光,遇到事情能够随机应变。

奕䜣把这个事情想简单了,指派的官员都纷纷畏难,一听说去异邦,头也晕了,腰也酸了,连腿都抽筋了,无人应承。官员们心里面怎么想的,奕䜣很清楚,无非就是去往异邦礼节体制均不通,并无效仿先例,唯恐出错,宁可不去。

赫德是个中国通,他深知中国人死要面子的习性,出主意说我们不以正式出访的目的去,而是观光考察,表面上是感受与东方迥异的西方文明的官方旅游团,实质上却是借出访机会学习考察。所以,不必拘礼。

经过初试和复试,最终选了一个看起来还算符合标准旗人,斌椿。不过他是个年逾花甲的老头。

家里人听说他要远涉重洋去往蛮夷之国,纷纷劝阻他三思而后行。为了说服斌椿,他们甚至举出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困贝加尔湖二十多年的悲惨例子。但斌椿却意志坚定,他心里真实想法是:“吾乃朝廷官派,名正言顺的西来东土第一人。”这个机遇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拥有的,你们等着我胜利归来的消息吧!

斌椿携三位京师同文馆的优秀学生在赫德的陪同下从上海乘轮船启程,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航行抵达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

刚上岸,斌椿一行就被高大雄伟的异国建筑震惊了,整齐的街道,彬彬有礼的大鼻子法国人向他们投来好奇的目光。浪漫国度的主人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东方客人,邀请斌椿一行参观当地的教堂、学校、工厂等等。马赛记者24小时跟随中国官方考察团,询问他们对马赛的印象,吃住是否习惯,甚至建议斌椿找一名马赛女郎共度良宵。

一群留着长辫子的东方人登上了当地媒体的头版头条,报纸因此脱销。街头巷尾纷纷议论他们的穿着、长相和行为,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新鲜和刺激。

在巴黎参观了凡尔赛宫凯旋门,迷人的夜色让斌椿那颗已垂垂老矣的心脏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

离开法国后,斌椿进入了赫德的祖国英吉利。作为工业革命的摇篮,伦敦比法国更为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摩肩接踵的生意人,蒸汽机、火车、电报、显微镜、轮船、高炉、枪械、近代机器工厂等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充斥在斌椿一行的眼睛里,目不暇接。接待人员特意送了斌椿一个火车模型留作纪念。

令斌椿没有想到的是,赫德工作做得极其到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破天荒的接见了斌椿,他也成为英国女王第一次非正式接见的中国官员。

维多利亚为清朝客人举办了盛大的欢迎舞会,斌椿第一次见到了袒胸露背的西洋女子,兴奋和惊愕写在了那张长满皱纹的脸上,他心里暗自得意:“此次西行真乃开眼看世界,此生无憾!”

斌椿还在英国接待人员的建议下,拍了人生第一张照片。

有一天早茶,斌椿在翻译的帮助下阅读英国报纸,他发现英语句子之间由小蝌蚪和小圆圈等符号隔开。这个发现让他兴奋不已,连忙问翻译人员其中奥秘。翻译介绍说这些符号叫做标点,是用来分隔句子和表示语气只用,类似汉语中的句读。

斌椿是个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圣贤书,何处句读都是靠揣摩,极易发生误解。他觉得英国人这个发明很好,统一了阅读标准,避免了因不了解文章含义胡乱句读的错误,他决定将这一重大发现回国后禀报天子。从英国一路北上,斌椿游历考察了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瑞典、芬兰、沙俄、普鲁士等国,深入考察当地经济政治民俗文化等,边走边记,走完一圈历时将近四个月。

回国之后,斌椿将西方诸国游历成书《乘槎笔记》共朝廷参考。实话讲,由于眼界和知识所限,斌椿之行并未给清廷带来思想上的变化,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引入了标点符号的概念。他在书中更多的是描绘了西方浮世绘,对于奇巧科技略略带过,并未注明详细原理。

尽管如此,斌椿也是中国第一位官派出国考察的官员,虽然从结果看旅游的性质更甚,但意义非凡。中国人渐渐觉得英法诸国与越南朝鲜等藩属国不同,世界原来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