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则沄简介

郭则沄(1881-1947)字蛰云、养云、养洪,号啸麓,别号孑厂(音庵)、龙顾山人、遁圃老迂,福建侯官县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历任温州、处州兵备道道员。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铨叙局长、侨务局总裁等。1922年退职后,寓居天津,入须社。著有《龙顾山房诗集》《龙顾山房诗馀》《十朝诗乘》《旧德述闻》等。

郭则沄详细介绍

光绪八年(1882)一岁,生于浙江省台州龙顾山试院。

光绪十九年(1893)十二岁,从父郭曾炘受诗学。

光绪二十年(1894)十三岁,“遍涉经史、谙练典故,以文学知名”,入闽人榕荫堂诗社。

光绪二十三年(1897)十六岁,娶夫人王氏。是年冬,以第一名考入国子监。

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七岁,入通艺学堂学习英文、算学。是年冬,戊戌政变,通艺学堂停办,入会文学堂学习。不久,考入京师大学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九岁,义和团兴,辍学南归.经湖北乘船沿江而下,经苏州入浙,依祖父郭式昌在衢州里居读书。

光绪二十七年(1901)二十岁,举“经济特科”,不就。秋,回闽侯,应童子试,以第二名补博士弟子员,入郡庠。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二十一岁,乡试中举。

光绪二十九年(1903) 二十二岁,赴开封应礼部试(因《辛丑条约》北京停考),中第54名贡士。入京,复试保和殿,列一等第7名;殿试列二甲第31名;朝考,列一等第19名。点翰林后,任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年(1904)二十三岁,入教习进士馆学习法政。以馆课第一,任武英殿协修。不久,又任编书处协修,参与纂修《各国政艺通考》

光绪三十二年(1906)二十五岁,由翰林院送入陆军贵胄学堂。是年冬,进士馆毕业,名列第一。

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十六岁,引见于勤政殿,觐谒光绪帝。学部派往日本留学,早稻田大学。7月出发,经神户到东京,观察日本的衙署、学校、图书馆、工厂以及邮电、警政等事业,并且入早稻田大学听讲。旅日期间有《瀛海采风记》二卷、《江户竹枝词》百首。时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电聘则沄入幕,返国,经苏州、北京到辽东,徐世昌聘为二等秘书官,为徐掌管机密文电,兼治奏草。处理公务“敏速详瞻,轻重协宜”,并其推荐吴禄贞调查吉林界务,绩效亦卓著,深得徐之赏识。

光绪三十四年(1908)二十七岁,是年夏,赴苏州迎娶夫人俞氏(即俞琎,字佩瑗,浙江德清人,朴学大师俞樾曾孙女、俞陛云女、俞平伯姊)。是年十月,光绪、慈禧踵相辞世。溥仪继位,载沣摄政监国,诏举人才,徐世昌力荐之。及诏则沄为浙江省温处道道台,徐世昌议其留任呼伦道道台,不果,遂以“专理珲延边务、一时难得替人”为理由,奏请暂缓赴任。徐致书则沄有“君才如天马行空,恨不得共支边局耳!”之语。

宣统元年(1909)二十八岁,因叙“延吉边务”之功,升为奉天省二等秘书官。同年,参与编修的《各国政艺通考》成书,赏二品衔。夏,南下赴任浙江温处道兼瓯海关监督,创立农业学堂、贫民习艺所等文教施设。1906至1909所作诗总其集为《虚船集》。

宣统二年(1910)二十九岁,署理浙江提学使,创设机织工业学堂(此学堂培养的毕业生,以后创立了纬成、绮霞等公司,对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颇有促进作用。北洋政府追念啸麓公首创机织学堂之功,赠“一等宝光章” [1]  )。是年末,交卸浙江提学使职务,

宣统三年(1911)三十岁,年初回返温州,仍任温处道,兼辖海防局,自出费用增设巡船二艘。时温处镇总兵何祥麟逝世,由则沄暂代。捐俸,兴办法政学堂。是年辛亥革命军兴,11月杭州光复,温州震动,则沄去职走上海。焚其温处道任上实施新政的有关文献资料汇编——《瓯东尘牍》,及所作《瓯江去思录》、《金台录别集》并辛亥前诗(四卷)。寓上海,始编《十朝诗乘》。1909至1911所作诗总其集为《披香集》。

中华民国元年(1912)三十一岁,至北京,谒徐世昌,任秘书省秘书。居城南芳盛园,与寒山诗社、稊园诗社雅集。

中华民国三年(1914)三十三岁,任机要局帮办,并任政事堂参议。不久转任政事堂礼制馆提调。同年秋,调任铨叙局局长,写定《铨政纲要》,诸如升降任免,如考试、保举甄用、轮补、考绩、升调、内外互转等制度,规定甚为详明。

中华民国四年(1915)三十四岁,获授“上大夫少卿”荣衔。参与春音词社雅集活动。11月,为袁世凯筹备帝制的“大典筹备处成立”,任礼制科主任。有致袁世凯说帖,欲沮其称帝野心,提出:“一、皇室不易处也;二、蒙藏不易驯也;三、西南诸省难合而易离也;四、外交变幻不可不虑也;末又推论古今易代事,而归结于人心之不易制。” 袁批“深有见地”,委蛇虚应而已。则沄遂挂冠,并辞去礼制馆提调。

中华民国七年(1918)三十七岁,徐世昌任总统。则沄由铨选局局长兼代国务院秘书长,并参徐世昌幕。同年,北京设立经济调查会,则沄领其事。出版有《经济月刊》,购买有关战后世界经济的书报,并派员赴日本和欧美各国进行实地调查。不久,经济调查会易名经济调查局,转任副总裁。

中华民国八年(1919)三十八岁,即真国务院秘书长,卸去铨选局局长职务(后复再兼任)。是年,五四运动爆发,6月,则沄代表国府至北大学生联合会转达国府接受曹汝霖辞职讯息。代国府接见京师总商会代表。8月,代国府接见北京各界联合会代表,答复其请愿书。11月,代国府答复北京学生团请愿。12月,因办理外蒙取消自治,与徐树铮获颁蒙藏院一等一级勋章。

中华民国九年(1920)三十九岁,5月任经济局总裁,旋即辞去。于所居蛰园结蛰园吟社,作《蛰园记》。

中华民国十年(1921)四十岁,直、奉交争,政局诡谲。12月,免去铨选局局长一职,改任侨务局总裁。不就又免去秘书长一职。

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四十一岁,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胜出。总统徐世昌被迫去职。则沄侨务局总裁职务亦被免去,自此枯淡宦情、悠游林下,隐居天津、北京家中。1912至1922所作诗总其集为《艾眉集》。此后逐年著述讲学,诗酒唱酬。所谓流连风雅、百集千阕,总难道尽。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四十四岁,于津沽倡立冰社,以所居栩楼为主要活动地点。雅集者有胡嗣瑗、白廷夔、查而崇、叶文樵、周学渊、李书勋、李孺、林葆恒、郭宗熙、徐沅等人。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寒碧集.上部》。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四十五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寒碧集.中部》、《寒碧集.下部》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十六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兰逵集》、《楮窗集》。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十七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袖骊集.上部》、《袖骊集.下部》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四十八岁,父郭曾炘逝世。出资赞助俞陛云刊刻《小竹里馆吟草》,并弁其序。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蓼虫集.上部》。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十九岁,诗酒文会之余,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蓼虫集.下部》。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五十岁,子郭可诚卒。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葵堂集.上》、《葵堂集.下》。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五十一岁,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戒香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五十三岁,刊印所著《灵洞小志》,是书为则沄仿纪昀“阅微草堂”体,分《洞灵小志》《洞灵续志》《洞灵补志》三部。谈鬼说狐居多,间及公案游侠、海内异闻,诸如赶尸、移腐、接火、查花等湘粤奇俗,均首见于此书 故事多为作者亲闻亲历,异事多涉及近代名公名士,凶宅具体到北京的某一胡同、某一豪宅、某一饭庄,尤其令人感到近切。1933至1934所作诗总其集为《邴亭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五十四岁,刊印所著《十朝诗乘》二十八卷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十五岁,于北京倡立蛰园律社,同社若傅增湘、夏仁虎、张伯驹、关赓麟、陶洙等四十余人。刊印所著《遁圃詹言》、《清词玉屑》、《旧德述闻》。1935至1936所作诗总其集为《亦云巢集》。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十六岁,在北海团城创办古学院,出任理事兼佐院事,以访求、校刊、印行古籍,砥砺国学国故为主。出版有《古学丛书》、《敬跻堂丛书》。后又成立国学书院。倡立瓶花簃词社,同社有夏仁虎、黄君坦、寿鉨、瞿宣颖等。复与傅增湘、周肇祥、俞陛云、溥儒、溥伒等结成“十老”,每周雅集,卢沟桥事变起,遂止。是年所作诗总其集为《竹轩集》。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五十七岁,北京沦陷。拒绝王揖唐出任伪“礼制会顾问”、伪“北京政权秘书长”等职的邀请,只在国学书院任研究班词章门导师。刊印《竹轩摭录》。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五十九岁,刊行《庚子诗鉴》四卷、《红楼真梦》。是年,古学院缺乏经费,王揖唐乘机将古学院接管,改组为“国学书院第一院”,另在国子监设立“国学书院第二院”。请泽沄任“国学书院第一院副院长”,泽沄谢绝。此后,北京古学院”与“国学书院第一院”的牌子并挂在团城昭景门。王揖唐复立“礼制会”,请泽沄领其要,泽沄谢云:“此岂议礼时哉!”王又欲聘泽沄为“礼制会顾问”,亦谢绝。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六十岁,刊印《蛰园律集前后编》,《庚子诗鉴.补遗》,近数年诗总其集为《竹轩赘集》。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周作人请则澐出任日伪“华北教育总署署长”职务,则澐坚决拒绝,并在国学书院《国学丛刊》上发表《致周启明(周作人)却聘书》,以明心志。刊印《红楼真梦传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1月8日(十二月十七)病逝,享年六十五岁。门人私谥曰“文敏”,安葬于香山云巢坟园。末后几年诗作总其集为《廆春集》、《藜床集》、《万春集》。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