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名句
古籍
诗人
方守敦的诗
《
闻范之仓卒去皖,怅然寄诗二章,即次范之九日宴集诗韵 其一
》
《
菱湖杂咏 其二
》
《
疏君通甫以所藏金梅僧遗画长卷属题,通甫笃于故旧,而予亦不无宿草秋风之感,遂成一律
》
《
屏丞、闻园、耀之、政安诸君同来,登台玩月,长谈,各归去,闻园有诗,次韵
》
《
辛未冬来江上,与姚甥农卿游迎江寺大士阁,茗话至暮而归,农卿有诗,次韵和之
》
《
壬申初冬,安庆晤纕衡,属题《旧京移居图》,即次元韵
》
《
次韵寄和寸梅北京,兼怀慎思
》
《
凌寒亭
》
《
题何子翔乘飞艇俯大海照片
》
《
皖寓楼夜独坐 其三
》
《
芗泉姻世讲前有见怀诗,近复以佳篇寄示,次催字韵一律奉和
》
《
壬申残冬游江上,积雪未扫,留远侄处度岁,步范之除夕韵书怀
》
《
郑清侯自泰州和予看雪诗,赋此奉答
》
《
寄怀光炯
》
《
冬日出游江湖间,守一有诗见怀,次韵寄答
》
《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一
》
《
次韵范之对菊花见怀之作
》
《
菱湖杂咏
》
《
送章锡卿广文游日本
》
《
次韵和慎登对雪见怀之作
》
《
开县戴君海珊属题其弟君厚茂才记吴孝女事遗墨
》
《
倭寇屡以飞机扰皖垣,范之暂避来桐,诸旧老相从饮酒甚欢,时值重阳,有诗,次韵和之
》
《
立国
》
《
石工家之约,丹石叠诗促赴,寓旨深远,兴感无端,有“莫待严寒独杖筇”句,今反其意,依前韵再和
》
《
季野之江上,赋此赠别,兼致雪楼、慎登 其二
》
《
移家归桐,舟中偶咏二律寄三兄,叠清字韵
》
《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二
》
《
慎思来城居吾家,连夕谈学多感,有与天园咏凌寒亭薜萝唱和诗,遂亦次韵
》
《
九日偕季野登中校爱景亭,时季野以移家之故,见厄匪人,慨斯贤偃蹇,为赋此诗
》
《
甲辰秋,光炯为兴皖学,往来湘沪间,与予晤皖上,江头对饮,感而有作,依韵和之
》
《
登黄鹤楼偕叔节和因字韵
》
《
季野之江上,赋此赠别,兼致雪楼、慎登 其一
》
《
予在桐,与范之有重阳就菊之约,因事迟来江上,昨垂示九日诗索和,并置酒招饮,即席次韵 其二
》
《
游山口号 其四
》
《
偕艺叔、闻园、厚文、耀之登驼背岭,四望峰高嶂远,多异境,畅游日暮而归,闻园有诗,次韵
》
《
何子翔避居上海,以近作诗见示,次韵二律奉怀 其二
》
《
通伯去年属题《碧梧翠竹山馆图》,久未成诗,今偶有触,赋此寄北京
》
《
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一
》
《
桐城公园引溪作海,造大地球形成,诗以铭之
》
《
丹石将赴皖校,过谈甚欢,观予元日观音崖看雪唱和诸诗,有同作意,即四叠韵奉赠
》
《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一
》
《
春日饮长啸阁,慎思有感时之作,和韵奉答
》
《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一
》
《
夏夜读季野、艺叔二君诗集,时风雨甚狂,即次集中唱和韵赋感
》
《
次韵答慎思,即题其兰菊齐芳图
》
《
龙潭观瀑次老杜集中《万丈潭》诗韵
》
《
题陈慎登不系舟轩
》
《
俄据奉天,早川君有感事之作,依韵和之
》
《
范之寄示乙丑除夕诗,感痛寂园居士之难,回环百读,悲愤同深,次韵成和
》
《
予与光龙文有重印桐旧集之举,吴君守一欣然资助其成,昨来诗咏及此,次韵成和
》
《
渊如寄示秋日遣怀唱和,次韵
》
《
马公执同避难来叶家湾,久未能归,忽承赠句,以工诗好游见推,次韵和二律,藉抒所感 其二
》
《
范之避乱归蜀,寄示近作数首,次其时字韵一律奉怀
》
《
予游山中归,得深侄海棠巢集饮为寿诗篇,次韵寄和
》
《
光炯避难蜀中,闻有峨嵋之行,赋此奉怀
》
《
怀李范老
》
《
范之觞客,时有微恙未成诗,越日持新篇索和,次韵
》
《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一
》
《
戊寅夏,倭寇陷桐,予与吴吟阁诗老各避地山乡,次年春,始入城相聚,承示见怀诸诗,喜慰交集,次庐字韵奉和
》
《
铸秋席上用风字韵赠李范老
》
《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一
》
《
季野至江上赋诗,有更寄空山慰老槃句,谓予也,感怀次韵
》
《
丁巳季春之初,登中校爱景亭有感,次闻源原韵 其二
》
《
雪楼前在芜湖有过寄怀予兄弟之作,今晤皖上,复画兰题诗相赠,赋二律奉谢 其一
》
《
皖寓楼夜独坐 其二
》
《
范之有御倭三策,闻之甚壮,读其除夕元旦二诗,次韵和之
》
《
甲子除夕风雪,范之遣使示诗,有追念亡兄句,感怀次和
》
《
艺叔都中来时,原韵和之
》
《
游山口号 其一
》
《
宾如筑菱湖公园,久期予至,今来三月,不及观荷,宾如有赏雪之约,赋呈一律
》
《
予在桐,与范之有重阳就菊之约,因事迟来江上,昨垂示九日诗索和,并置酒招饮,即席次韵 其一
》
《
题李范之陶然亭话别图
》
《
开县李君范之以《西湖泛雨图》属题 其三
》
《
寄赠光炯,即用其帆影楼诗韵 其二
》
《
杂感叠除夕韵寄敬庵
》
《
仲永南归,阅吾诗卷,有题赠之作,次韵和答
》
《
撤城诗和闻园韵有叙
》
《
中秋月夜偕艺叔,伯秀出游访季野,复登西城远眺有怀
》
《
悼吴摰父
》
《
冬日至绳侯家,谒完白先生墓,沿溪登山,候月而归
》
《
寄怀臧雪楼合肥
》
《
孝深二侄寄来雪字韵诗,弟兄唱和,一时乐事,其诗有雷霆精锐、冰雪聪明之胜致,次其支字韵一律寄之
》
《
闻范之仓卒去皖,怅然寄诗二章,即次范之九日宴集诗韵 其二
》
《
己未重九偕仲勉光炯登迎江寺浮图,儿孙三人随侍
》
《
残岁久阴苦寒,独抱幽感,五叠雪字韵寄江上诸友
》
《
慎登书来,感愤新说,系诗见怀,次韵和答
》
《
夏夜晋华、季野同来勺园纳凉,季野并示夜坐有感诗,次韵
》
《
贲兄以七十生日纵笔诗见示,次韵和呈
》
《
范之以先德尚书公三万卷楼藏书图属题,敬赋一律
》
《
次韵和晋华,兼简季野
》
《
甲寅除夕感怀示儿女 其二
》
《
范之自沪返皖,招饮,以新注《老子》见示,即席有诗,次韵
》
《
游黄山诗
》
《
出都二首 其一
》
《
次韵和张石卿,兼题其山中诗稿
》
《
东瀛归来闻近事,书愤一律,用门存韵和三兄
》
《
皖寓楼夜独坐 其一
》
《
雪楼前在芜湖有过寄怀予兄弟之作,今晤皖上,复画兰题诗相赠,赋二律奉谢 其二
》
《
光炯自浮山来游龙眠,累日大雨,为赋诗遣闷
》
《
闻光炯归湖上,赋此寄之
》
《
苦旱不雨,又伤国祸,适读铸秋、艺叔江上唱和诗,遂次韵成句
》
《
伯韦屡绘松柏应予之索,并赋诗,次韵呈谢
》
《
丁丑除夕,明甫有诗,次韵
》
《
同光炯游花山中方寺
》
《
酷暑中光慕巢由江上寄诗见怀,次韵和答
》
《
已巳元宵前,范之、铸秋先后约为春酒之会,予偶患腹疾,均未赴,乃两君酒后赋诗见嘲,次韵和之
》
《
游山口号 其二
》
《
游山口号 其三
》
《
雪楼来皖,同人宴于酒楼,季野有诗,次韵
》
《
出都二首 其二
》
《
次韵守一津门之作
》
《
重阳雨饮次韵和艺叔
》
《
月夜渡菜子湖
》
《
铁华以晚眺诗见示,自谓不减放翁,因和韵代简奉答
》
《
闻雁
》
《
十四叠看雪韵致晋化
》
《
东坡生日用坡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拈韵赋诗得年字
》
《
光炯将赴云南制府幕,泛海取道越南,赋此赠别
》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