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桐简介

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田桐少怀大志,酷爱读书,文采出众,曾考取秀才,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1904年,田桐与白逾桓、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1905年,田桐开始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田桐仗义执言,对蒋介石表示不满和反对。1929年,田桐在上海主办《太平杂志》,从事著述活动,连载政论性著作《太平策》及史料性笔记《革命闲话》。1930年,田桐在上海病逝。

田桐详细介绍

田桐(1879年—1930年),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创建人之一。酷爱读书,文采出众,曾考取秀才,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曾与宋教仁、董必武同学。

就学武昌

1879年,田桐出生于湖北蕲州的田又青家,是家中长子。父亲田又青,清末新派学者,在家乡开办一所私塾。6岁时,田桐随父亲受启蒙教育。后来,田桐参加乡试考中第一名。

1894年,16岁的田桐独自来到白鹿洞书院学习。22岁时,田桐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该校监督纪钜维是文人纪晓岚的远孙,深爱田桐之才华。在校期间,田桐结识了湖南同学宋教仁,二人常共同谈论时政。田桐还常和居正、吴昆、陈干、石瑛等同学议论国事。1902年,14位青年共同登上黄鹤楼,结拜为兄弟,发誓共同反清救国。

1903年7月,自日本留学归国来到武昌的黄兴在两湖书院和文普通中学堂进行反清演讲,当局乃以“造反”罪名驱逐黄兴。黄兴留下了4千多册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1903年,田桐在考卷上抨击时弊,遭到告密,清朝湖北巡抚端方得知后,责令从严惩办,纪钜维当即暗示田桐离校避难。田桐遂于1904年赴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

东渡日本

在日本留学期间,田桐结识黄兴、陈天华等人,并和宋教仁、刘公、白逾桓等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宣传革命。1905年,田桐迎孙中山于东京,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并任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兼评议部评议员。他以“恨海”为笔名,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撰文鼓吹革命。他还编辑出版《亡国惨记》一书,不到一年便销售3万册。

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遭到中国留学生抗议。秋瑾等人提议中国留学生集体退学回国,各地留学生纷纷罢课示威。田桐也在弘文学院组织学生罢课。田桐、宋教仁、张继、程家柽、吴昆、刘道一等18名学生领袖上了清廷驻日本使馆追捕的黑名单。1909年,宣统帝即位,颁布赦免上谕,但田桐、宋教仁仍被宣布为不能“开复”。消息传至蕲春,父亲田又青当即撰联鼓励田桐:“焦桐名气传天下,文梓奇才压海东。”

新加坡活动

1906年3月,孙中山到新加坡创办中国同盟会分会,同时决定办《中兴日报》作为革命派的宣传喉舌,以驳斥新加坡保皇派主办的《南洋总汇报》宣传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派田桐到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与保皇党展开激烈论战,孙中山本人也以“南洋小学生”为笔名撰文参与论战。经过数年笔战,保皇派落败。保皇派乃诋毁孙中山是“海盗”。孙中山在一些人的建议下,决定起诉索赔。田桐得知后,劝

孙中山不要起诉,孙中山乃撤诉。不久,《南洋总汇新报》托人向孙中山道歉,事件最终圆满解决。

1907年,孙中山来到新加坡,由新加坡的中国同盟会分会正、副会长陈楚南、张永福安排在乌节路111号居住,此处与清朝领事署副领事长杨圻的寓所毗邻。杨圻和田桐、陈楚楠、张永福等人为邻居,彼此认识,因爱文章,故杨圻和田桐一见如故。当时,孙中山的行踪在清廷严密监控中,广东巡抚张人骏得知孙中山到新加坡并住在杨圻寓所隔壁,当即派刺客来到南洋,准备刺杀孙中山。刺客到新加坡之后,新加坡总领事安排其潜伏至杨圻的寓所,杨圻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此事告知田桐,田桐随即通知孙中山,并帮助孙中山离开。同时,田桐请杨圻劝告刺客,刺客最终放弃刺杀计划,离开新加坡。

名震南洋

1907年,荷属东印度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支部。为加强在荷属东印度的革命力量,田桐、张继、陶成章等中国同盟会会员先后来到爪哇三宝垄、坤甸、泗水等地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宣传革命。

1908年秋,田桐来到泗水,创办了荷属东印度最早的华文日报《泗滨日报》。《泗滨日报》成为东爪哇华侨的喉舌,是当时荷属东印度言论最大胆的日报,受到南洋民众欢迎,同时该报也成为中国同盟会的分支机构。

后来,田桐翻译了日本人大越因三郎的《南国记》。该文记录了荷兰殖民者欺压华侨的历史,揭露了荷属东印度当局的黑暗统治,田桐因此遭驱逐出境。

阳夏战役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后到10月28日,革命军被迫退至汉口市区。黄兴、宋教仁、田桐、李书城等人在张竹君医师的协助下,化装成红十字救护队的医生,于10月28日赶到战斗前线视察部队,策划反击。

11月3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田桐为秘书长参赞军机,李书城为参谋长,在汉阳琴台设立司令部,全面部署保卫汉阳的“阳夏战役”。面对清军的德国新式炮,田桐建议黄兴以汉阳兵工厂的钢板加固工事,抵御炮火,获得黄兴采纳。革命军坚守了十天十夜。11月27日,汉阳失守。

民国肇建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田桐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参事、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后,田桐辞去内务部参事、临时参议院议员职务,此后来到北京,任《国光新闻》主笔。[3]1913年,田桐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田桐在《国光新闻》每日撰文,抨击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操纵内阁,使《国光新闻》成为北京反对袁世凯政府最激烈的报纸之一。同时,田桐任《国风日报》编辑,《国风日报》也是北京重要报纸。袁世凯派田桐的旧友、农商部次长张仲华带10万元银票给田桐,示意其不要再刊发此类文章。田桐拒绝,并命报社经理李基鸿拒收银票。此后,袁世凯还曾派杀手在深夜到田桐的房间开枪行刺,幸而当时田桐正在报社工作没有回家。 [6]  田桐中华革命党

1915年9月25日,孙中山与即将回国举行反袁革命的同志合影于东京国民社。前排右起:田桐、廖仲恺、居正、胡汉民、孙中山、陈其美、许崇智、郑鹤年、邓铿。第二排右起:第七人为宁武。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遭到通缉,先后赴日本,田桐也来到日本。孙中山决定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并亲自拟定《中华革命党章程》。田桐以小楷书写了入盟《誓约》,用道林纸石印,其中有“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语。孙中山要求党员宣誓后必须在《誓约》上打指模,表示决心。黄兴反对,认为党员不应当服从个人,不赞成“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反对打指模,黄兴称“因为犯罪的人才打手印,我们入党何必如此呢?”

田桐为弥合孙中山、黄兴的分歧,建议在《誓约》问题上稍加改动,在人事安排上仍按中国同盟会的办法,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协理。孙中山对这一人事安排无异议,但坚决不同意更改《誓约》。 黄兴乃决定赴旧金山,临行前邀孙中山小酌话别,并致函田桐:“梓琴兄鉴:弟将远适,特于明日(27日)午刻备小酌,恭请中山先生叙别(不谈国事),乞届时驾临寄寓,藉慰离绪。此颂大安,弟兴启。6月26日。”

在孙中山的指示下,田桐、陈其美、居正、胡汉民、杨庶堪、周应时等人成立筹备委员会,以筹建中华革命党总部。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精养轩举办成立大会,孙中山就任总理,田桐任党务部副部长,同时兼任湖北支部长。后来在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晚年生涯

护法运动中,田桐随孙中山赴广州护法,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宣传处长。1922年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后,田桐曾被陈炯明的军队抓获,田桐痛斥陈炯明。但后来,田桐反对孙中山的联俄容共的政策。

1925年,在胡憨战争中,田桐与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胡景翼在虎牢关大败直系将领憨玉琨,稳定了河南局势。北伐期间,田桐担任江汉宣抚使兼湖北省政府委员。其后,1927年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被任命为立法院立法委员,但因对蒋介石不满而均未就任。1928年,田桐回到上海,主办《太平杂志》,撰写《太平策》。后与居正等人成立反蒋同盟。

1930年7月2日,田桐在上海寓所病逝。1931年,湖北省政府奉行政院令兴建田桐墓。1932年9月16日,田桐灵榇经江华轮运抵汉口。9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举行公祭,全省降半旗致哀,一时间“白马素车,填街盈巷”。9月20日,田桐灵榇移到武昌洪山墓地,举办了“鄂省第一次礼节极为隆重”的公葬典礼。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