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7—1604)明山东聊城人,字伯俊,号金沙居士。万历五年进士。授知吴县,擢御史,疏荐戚继光。坐事改行人司正,迁南京兵部郎中。累迁重庆知府,参预镇压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官至四川按察副使分巡遵义,改督学政。
万历十三年(1585年)年,傅光宅被拜为河南道监察御史。他上任之初就向皇帝提出了六条建议,这几件事都非常符合皇帝的意思,因此受到皇帝的嘉奖,他的建议也得到了皇帝的采纳。但傅 光 宅 这种察直的性格使他很难周旋于斗争复杂的官场,也可能傅氏一门这种不事逢迎的做人原则使他很难受到皇帝的重用。在任监察御史不久后,他举荐以前的蓟帅戚继光。戚继光(1528- 1588年),字元敬,又字文明、汝谦,号南塘,晚年号孟诸,从戎四十余年,身经百战,他训练的“戚家军”战无不胜,威震天下。当时的大明朝受到北方蒙古的威胁,正是用人之际。而戚继光与蒙古诸部多次交手,取得胜利,诸部慑于戚继光的才略,一直不敢在蓟镇一带生事。戚继光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军事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明史·戚继光传》有段话把他与同时代的李成梁作了比较:“南北名将马芳、俞大酞前卒,独戚继光与辽东李成梁在。然蓟门守甚固,敌无由入,尽转而之辽,故成梁擅战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军事将领却在庙堂上的斗争中无奈的解甲归田了。当时的朝廷中忿忿的有,不平的有,可是真正站出来为戚继光讲话的却只有傅光宅。御史傅光宅上疏万历,请求重新起用戚继光。当时“众论快之,庙堂意弗是也,”。万历觉得,让戚继光回乡终老余年,已是格外开恩了,傅光宅竟跳出来与他唱反调,颇为生气,竟给了傅光宅罚傣两年的处分。此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在朝中提及戚继光了。
傅光宅刚直不阿的性格使他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每每处于劣势,可是与此同时,他的侠肝义胆又尽展他的人格魅力。傅光宅在为官时,总是因为秉公行事而得罪别人。傅光宅平生好雅游,喜欢结交文人义士,而这一点也成为官场倾轧的口实。有一次官府大肆搜查隐匿山林的人士,许多人被抓捕,傅光宅与这些隐士有诗文上的往来,因此受到牵连,降职一级为行人司正。而他却没有半点悔意,他说:“客不负吾,乃吾负客耳!”傅光 宅 出 任工部郎中时,他综理筹画,往往事半功倍。他为官一方,不仅善于为政,堪称能吏,更是勇于为民请命。当时在临清地面有官员横行乡里,纵容手下欺压百姓,而其他官员不是为虎作伥,就是充耳不闻,这也更加助长了他们嚣张的气焰。税挡(掌管税收的宦官,明时各省税收皆由宦官掌握)马堂横榷临清,以征税为名搜刮民脂民膏,激起临清人民群起暴动。有一次,马堂之徒与市人斗殴,射杀市人,民人奋起攻之,并且焚烧他的署衙。而当地的地方官却以民乱而问罪,并奏请朝廷派大军前来镇压。此时只有傅光宅秉公无私,毫不偏袒税官,他说:“此挡所自致,发难不在民也!”,并且上疏说明当时激变的情况,并且请求诛杀肇事者。在当时朝中的记史(指职掌章表书犊的吏员)郑惟明,他非常狡猾,暗中依附税挡,助封为虐,傅光宅也一并弹勃。但是疏入不报,那些归附挡的人就造谣说傅光宅是胡乱弹幼。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播州发生战乱,应祥代贵州总兵官童元镇征播州。傅光宅虽不是武将,但是他在这次平定播乱中却发挥了重大作用。明朝发兵十万大征播州。傅光宅作为副使主要负责后勤供给,“公为治粟转输出纳均,平民皆安”,使军中无后顾之忧。在平定战乱的过程中,傅光宅在军中多出谋划策,深受制府李长垣倚重。战乱被平定后,傅光宅主张对叛乱者从轻发落。明朝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撰文:《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傅公光宅墓志铭》,见(明)焦站编《国朝献征录(六)》,页63,他主张释放那些被胁迫的人,因此保全了上万计人的性命。傅光宅在此为官时,注意提拔才俊,修缮城池和学院,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堪称“人大治”。
万历二十九(1601年)年,傅光宅调任成都,正值以前的“播酋”卷土重来,朝中认为如果不起用以前的重臣则难以镇压,于是进傅光宅为按察司副使分巡遵义。这一次,傅光宅所辖地区是刚刚交兵后的战场,境内尸骨遍野,一片哀鸿。傅光宅到任后,首要做的就是埋祭尸骨,医治战争的创伤。后来安氏故与播构党,举以入黔,公谓:“国家一统,在黔犹在蜀也”,他果断出兵,使边境很快平定下来。傅光 宅 为 人才气调镜,风神闲旷。他从小跟随从兄学习,虽然后来大富大贵,却从不敢对他稍有不敬,甚至不敢与之同席。上辈留下的家舍财产,他都交给兄弟管理,自己也从不索要。傅光宅非常重视后辈的教育,他根据众多子侄的才华而区别对待,对于子侄他都赠与钱财,鼓励他们修完“举子业”,对于那些有才华有潜质的子侄,他集中到自家亲自督导,亲自教授,而且为了使这种科举家族得以延续,他又购买胶田五百来作为学田。
傅光宅博闻强志,贯穿百家,落笔千言,词采流丽,文风在唐盛中之间,莹洁俏逸。他善于书法,艺术精湛,书法模仿黄庭坚,苍郁有致,海内珍之,向他索字,请他题字的人应接不暇。他一生游历大江南北,许多古迹都留有傅光宅的墨宝。“终古平成思禹绩,乾坤准信等浮沤?”这是傅光宅咏涂山的诗句。涂山,在重庆南岸区,因大禹娶涂山氏之女而名。为了纪念大禹治水业绩,山上建有“禹 王祠”、“涂后祠”,其后建有禹王庙,涂山寺。紫荆 关 位 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北九十华里的紫荆岭上,是我国明长城上九大名关之一。其北门即“河山带砺”门,门额两行,上题“河山带砺”,下题“紫荆关”,落款为“万历丁亥夏聊城傅光宅书。”峨眉 山 的 金顶上也留下了傅光宅的墨宝。金顶金殿为明万历年间妙峰禅师创建的铜殿,万历皇帝朱栩钩题名“永明华藏寺”。金顶的得名,即来源于“金殿”。金殿工艺精湛,叹为观止。当早晨朝阳照射山顶时,金殿迎着阳光闪烁,耀眼夺目,十分壮观,故人们称之为“金顶”。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间,一次大火,烧坍了金殿,留存下来的只有一通铜碑,一面是王硫宗撰并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华藏寺新建铜殿记》,一面是傅光宅撰并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贤金殿记》,现存华藏寺中。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