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祖东征屈未伸,荥阳失律纪生焚。
当时天下方龙战,谁为将军作诔文。
荥阳在汉朝时期,因为汉祖东征的失败而倍受屈辱,国家纪律被破坏,百姓们的生活被摧毁。当时整个天下都在龙战,但是谁能为将军写一篇挽联呢?
这首诗描绘了汉祖东征荥阳的情景,以及荥阳失律的结果。汉祖东征荥阳未能取得胜利,导致荥阳的破坏,让人感到屈辱和痛苦。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忧虑和思考,以及对于将领在战争中的角色和责任的关注。
整个天下都在龙战,象征着整个国家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旋涡中,战事紧张激烈,局势紧迫。然而,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能为将军写一篇挽联呢?这个问题暗示了将领在战争中的孤独和困境,以及他们所面临的责任和挑战。诗人通过这个问题,暗示了将军需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理解,他们也需要在艰难的战争中得到支持和鼓励。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上的一段往事,凸显了胡曾对于战争和历史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通过这首诗,让人们不仅回顾了历史的痛苦和悲剧,也提醒人们在当今社会中要珍惜和维护和平,同时对于那些在战争中奋斗的将领们给予关注和尊重。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滞留长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元年(874),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骈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儿子咸画雁老人作江天仍作诗命咸书卷上,宋代,龚开,
朔方六月犹有雪,江南十月冰未结。
雁门一夜起夜风,飞到江南未八月。
江南处处多稻粱,景物何独为潇湘。
沙汀月暗渔火起,警奴一夜空荒忙。
休言汝肉不登俎,全身已被家儿取。
犹幸先生有爱心,放汝长江得容与。
高阳台 故宫观雪,清代,梁启勋,
蜡炬堆盘,熏篝浅炷,夜长更漏偏迟。淅淅窗棂,檐前玉箸偷垂。
寒塘不动鸳鸯冷,倩晓风莫拂疏枝。看漫空云海苍茫,万倾玻璃。
昭阳殿阁凄凉甚,傍长廊曲槛,历遍阶墀。瘦竹支离,低鬟犹见宫仪。
西泠自是伤春路,甚当年误种相思。想如今陌上花骢,曾印香泥。
驾幸长安奉使先往检察,唐代,王无竞,
奉使至京邑,戒涂历险夷。首旬发定鼎,再信过灞池。
河山壮关辅,金火递雄雌。文物沦霸运,灵符启圣青。
宸扆阔临御,巡幸顺讴思。城阙生光彩,草树含荣滋。
缇骑纷沓袭,翠旗曳葳蕤。童幼闻明主,耆老感盛仪。
轮袂交隐隐,廛陌满熙熙。微臣昧所识,观俗书此词。
次韵和崔公孺国博模刻文正范公阅古堂诗,宋代,韩琦,
阅古堂成在北边,希文诗笔美前贤。高吟尚纪终军策,小字如观乐毅篇。
欲起贵名增世慕,更刊馀礼广人传。其他事业知难泯,尽入仁宗实录编。
塞下行赠韦士颍归鄂渚上江陵谒阃相,宋代,柴望,
长安二月春正浓,长江二月风正急。
城头杨柳雪絮飞,道傍黏雨沱潦湿。
邯郸谁家侠少年,上马意气挥金鞭,
下马扫笔大如椽。兴来一石未能醉,
剧饮数斗口流涎。玉山跌倒扶未起,
金鞭留当酒家里。隔楼仿佛画眉人,
相邀夜宿鸳鸯被。睡魔不醒五更钟,
笛声吹断相思泪。嘐嘐鸣鸡将度关,
欲去未去路蹰间。道逢项庄把剑舞,
楼上美人歌玉环。划然掣电蛟龙怒,
便指南楼问归路。二千三百里更长,
尔备衣粮我扉屦。青衫著破不堪典,
典到青衫共谁语。世上岂无虬髯汉,
散财结客千千万。岂无燕昭万黄金,
筑作高台礼瑰彦。秦坑汉骂不肯收,
自是一番遭薄贱。唐人科举更糊名,
天下英雄消沮尽。生儿不学去封侯,
锥毛弄秃成霜鬓。世无荆轲樊于期,
只今谁复是男儿。我闻兵凶战危事,
愁杀天上蚩尤旗。人心承平易思乱,
中原块土急驱汉。蔡城未下辟未诛,
机来一发不容间。三边未即妖祲清,
天河何时能洗兵。送君不作断肠客,
三尺一骑君西征。临岐酌酒再三语,
今日君王自神武。此行投笔事班超,
不必区区问儿女。上流夜夜雨如箭,
下流砲火惊淮甸。襄师重屯郢州北,
淮师未解长江面。劝君莫赋横槊诗,
楼头正要筹边算。军前一著天下奇,
夜斩楼兰无人知。露布直到天子墀,
六宫懽动龙颜怡。维清象武献太庙,
未央前殿称玉卮。搴旗斩将不足道,
运筹帷幄果谓谁,曰何功第一参次之。
仲春望后同高存之泛五里湖游漆塘诸山分韵各赋五言近体 其三,明代,安希范,
登陟穷幽胜,峰西日渐曛。朅来孤岭上,瞥见两湖分。
卧楫思乘月,扶筇更蹑云。梅花偏滞客,晚酌恋清芬。
望雨,明代,卢龙云,
入夏愁多雨,无端旱亦随。阴阳时未若,调燮事堪疑。
蒿目忧田畯,斋心问雨师。恒旸当有尽,甘澍应无私。
实颖将盈亩,蕃滋可后时。泽由天地泰,功薄桔槔施。
待取禾三百,还看穗两岐。风云即欲合,草木已先知。
幸及如时化,何言靡孑遗。题诗催雨至,却异雨催诗。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九,明代,周是修,
岱山东峨峨,上与云雾连。距天不咫尺,星宿罗其巅。
德位并群岳,崇祀每当先。君哉有虞氏,因时惕乾乾。
重瞳烛万里,体用何兼全。五载春仲月,龙驾来翩翩。
玉帛耀精灵,礼乐感神天。以不让土壤,故乃大若然。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