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

作者:陆游(宋代)

红树园庐晚,碧花篱落秋。

荒陂船护鸭,断岸笛呼牛。

酒贱村村醉,山寒寺寺幽。

聊须岸乌帻,小立埭西头。

0

诗文简析

《小立》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

诗文赏析

红树园庐晚,碧花篱落秋。

夕阳西下,红树园中的庐舍逐渐昏暗,篱笆上的碧花随着秋风纷纷落下。

荒坡上的船只保护着水中的鸭群,断岸处笛声吹响呼唤着牛群。

荒凉的坡地上,船只守护着游泳的鸭群,岸边断裂的土坡上,笛声吹响引领着散落的牛群。

酒价低廉,每个村庄都沉醉其中;山寒寺院都显得幽静。

酒的价格很便宜,每个村庄都沉浸在醉乡之中;山寒的寺院都显得幽静。

只有我在岸边低头戴着乌帽,孤独地站在埭西的尽头。

只有我独自一人站在岸边,低头戴着乌黑的帽子,站在埭西的尽头。

诗词以景写情,通过描绘红树园庐舍、碧花篱笆、荒坡船鸭、断岸笛牛、酒村山寺等具体场景,展现了一种静谧、孤寂的意境。作者通过自我身份的描写,凸显了自己在这个自然环境中的孤单和寂寞。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给人以思索和回味的空间。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宋代社会的某些方面。它展现了陆游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体验。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其他诗经

警世

作者:林豪(清代)

警世,清代,林豪,

黑心人有马儿骑,岂可人无得意时。怕者不来来不怕,疑人莫用用不疑。

虾蟆想吃天鹅肉,老虎要吞蝴蝶儿。善恶到头终有报,得便宜是失便宜。

31

县圃酴醾

作者:陈造(宋代)

县圃酴醾,宋代,陈造,

北园红紫已蜚尘,始放幽亭烂熳春。

叠翠影低珠幰重,洗妆人倦玉容真。

蔷薇清露疑分派,茉莉评香且外臣。

领略浓芳须好语,即令袖手恐花嗔。

10

诵洛寄诗五章述近游却寄一首

诵洛寄诗五章述近游却寄一首,清代,陈曾寿,

向来山水好,得友相发挥。岂惟丘壑恋,实赖丽泽资。

昔同陈朱俞,探胜穷幽巇。自从诸老尽,山缘遂乖离。

穷北二十年,冰雪亲孤羁。近兹始落南,耆旧无一遗。

平生袁蘉庵,宿草空离披。四海一病树,运穷两值宜。

婉娈死相保,此意良足唏。因友求贤豪,欧情见乎辞。

气类贵相似,黄语尤可思。诵洛湖海人,偕来仰嵚崎。

意气倾一世,健笔起予衰。邀作白下游,胜侣相提携。

渊渊辟疆老,宿学今总持。酒边说散翁,其味同醇醨。

蕴藉王新令,腰腹副浩瀰。灵均有至言,乐莫乐新知。

我心久寒灰,晚复见此奇。神伤旧游地,人亡屋已夷。

风景曾不殊,往迹杳难追。莫愁略荒凉,聊胜玄武嬉。

残僧扫叶楼,好风快一吹。鸡鸣豁蒙蔽,题榜虚南皮。

灵谷爱幽深,所惜触目非。足涉相柳土,目眯林希碑。

都人游冶地,殷盈富裙綦。应为山鸟怪,见此亡国累。

虽止十日留,逢辰非预期。欧黄两生日,兴起百世师。

神清现洞府,六一天人姿。娉婷證男果,宿命金华移。

了了明去来,前贤安可希。且吟英妙作,一洗陵谷悲。

83

贺新郎(再和前韵)

贺新郎(再和前韵),宋代,刘克庄,

梦断钧天宴。怪人间、曲吹别调,局翻新面。不是先生喑哑了,怕杀乌台旧案。但掩耳、蝉嘶禽啭。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饭。停造请,免朝见。
少狂误发功名愿。苦贪他、生前死后,美官佳传。白发归来还自笑,管辖希夷古观。看一道、冰衔堪羡。妃子将军瞋未已,问匡山、何似金銮殿。休更待,杜鹃劝。

11

临江仙(成都西园)

临江仙(成都西园),宋代,范梦龙,

试问前村深雪里,小梅未放云英。阳和先到锦官城。南枝初破粉,东阁有馀清。
人在高楼横怨管,寄将陇客新声。西园下晚看飞琼。春风催结子,金鼎待调羹。

79

【双调】夜行船 百岁光阴百

【双调】夜行船 百岁光阴百,元代,马致远,

百岁光阴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42

午睡

午睡,宋代,王安石,

檐日阴阴转,床风细细吹。

翛然残午梦,何许一黄鹂。

15

再至汝阴三绝 其三

再至汝阴三绝 其三,宋代,欧阳修,

水味甘于大明井,鱼肥恰似新开湖。十四五年劳梦寐,此时才得少踟蹰。

48

寄左军巡刘判官

寄左军巡刘判官,宋代,欧阳修,

遥听洛城锺,独渡伊川水。

绿树郁参差,行人去无已。

因高望京邑,驱马沿山趾。

落日乱峰多,龙门何处是。

22

谢柳太博惠鹤

谢柳太博惠鹤,宋代,范仲淹,

新诗遗鹤指真经,对此仙标讵敢轻。

万里华亭思去伴,千年辽海识归程。

鸡群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独爱九臯嘹唳好,声声天地为之清。

22

重忆山居六首 钓石

重忆山居六首 钓石,唐代,李德裕,

严光隐富春,山色溪又碧。所钓不在鱼,挥纶以自适。

余怀慕君子,且欲坐潭石。持此返伊川,悠然慰衰疾。

10

题宁人先生神道表后 其四

题宁人先生神道表后 其四,清代,全祖望,

贞孝坟前四柿树,寒芒终夜烛南州。直待魂归皋复后,攀裾重与恸宗周。

1

竹,宋代,谢枋得,

新篁娟娟如绿玉,潇然出尘澹无欲。

清风明月谁主张,留得此群在空谷。

34

玉楼春

作者:李邴(宋代)

玉楼春,宋代,李邴,

一年适尽莲花漏,翠井屠苏沈冻酒。

64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三

作者:刘攽(宋代)

自舒城南至九并并舒河行水竹甚有佳致马上成五首 其三,宋代,刘攽,

一溪分百泉,一泉流十家。恶竹莽连云,古树横带沙。

鱼子戏稻秧,凫雏唼荇花。信美非故乡,无由寄生涯。

30

近乏笔托二张求之于市殊不堪也作长句以资一笑

作者:赵蕃(宋代)

近乏笔托二张求之于市殊不堪也作长句以资一笑,宋代,赵蕃,

诗老作诗穷欲死,序诗乃得欧阳氏。序言人穷诗乃工,此语不疑如信史。

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埋终不起。是知造物恶镌镵,故遣饥寒被其体。

嗟我少小不解事,失身偶落翰墨里。年来百念已灰灭,只有宿心犹在此。

后来不作诸老亡,冥行恐堕涧谷底。虽云黄卷可尚友,糟粕讵能臻妙理。

率然有作每自厌,一纸真成再三毁。庶几穮蓘望丰年,亦学乘流到涯涘。

那知事乃有大缪,艺未及成穷已至。皆言诗工固可俟,穷为先兆自应尔。

坐兹不复置追悔,志在温饱诚足鄙。玄泓管楮日相从,固异小人甘若醴。

朅来中书忽告老,一朝左右手俱废。嘲风咏月不耐閒,按图姑听求诸市。

我诗纵不称犀象,苇管鸡毛那惯使。纷纷著墨与水浮,势如丝乱安得治。

戏题满几辄大笑,翻忆儿诗污窗纸。操舟无长病河纡,我诗固说当罪己。

又闻工欲善乃事,未有不先资利器。作笺搜乞累朋友,往往犹吾叹崔子。

锦囊藤箧世不乏,鼠齧虫攻谁料理。那知我辈有百艰,此事且然他可比。

84

二月初十日自荻浦绝湖三首 其三

作者:赵蕃(宋代)

二月初十日自荻浦绝湖三首 其三,宋代,赵蕃,

倚赖尊中酒,枝梧卷里诗。贫嗟居不易,境对语成危。

往日行犹记,冲风去不疑。舟师笑相谓,未有若人痴。

66

挽陈益谦

作者:徐照(宋代)

挽陈益谦,宋代,徐照,

先生胡不仕,高卧在林泉。

忧国能先见,无人肯荐贤。

月明新冢上,橘熟旧庐前。

所著书成箧,多应后世传。

75

朱云

作者:刘敞(宋代)

朱云,宋代,刘敞,

志士不忘弃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伏鸡搏狸狗袭虎,感激只在精神存。

汉朝陵替外戚盛,五岳振荡三辰昏。臣强主弱上不悟,庭中唯唯谁能言。

朱生节义迈金石,面劾不避师傅尊。愿求上方斩马剑,诛一厉百清其源。

天威震怒不我受,利刃接颈雷霆奔。当前折槛色不变,命在顷刻谁扳援。

昔时仲尼鲁司寇,七日行戮端乾坤。嗟我此生心不就,冥冥后土埋其冤。

汉家社稷变王氏,张禹虚蒙师保恩。卓然先见在物表,佞臣败国谁复论。

我愿乘云款天阍,巫阳掌梦招其魂。立朝蹇蹇辨邪正,无复奸谀开倖门。

93

嘲解十首 其一

作者:王迈(宋代)

嘲解十首 其一,宋代,王迈,

主圣时平谏诤无,子胡不善效辕驹。庸庸随物例多福,皦皦出尘良易污。

填海谁怜精卫苦,移山可笑此翁愚。鸣钟鼎食不知爱,却爱山中饭粝粗。

7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