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侍郎赠银青光禄大夫傅钦之挽辞三首

作者:苏颂(宋代)

璞玉浑金量,经邦论道贤。

肖形真间气,委蜕欻终天。

繐帐群公奠,楹书奕世传。

云谁哭之恸,庆历老同年。

0

诗文译文

这是苏颂写给大夫傅钦之的悼辞三首。

诗文简析

这首诗是苏颂写给傅钦之的挽辞,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悼念之情。诗中描绘了傅钦之的品德高尚和才华出众,将他比作珍贵的璞玉和纯金,形容他在治理国家和论道方面的卓越贡献。傅钦之的形象真实而崇高,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诗人苏颂以此挽辞来表达他对傅钦之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向他致以最后的告别。

诗文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傅钦之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一系列的对仗和修辞手法,使诗句朗朗上口,音韵悦耳。苏颂将傅钦之比作璞玉和浑金,突出了他的珍贵和卓越。诗人通过描绘傅钦之的肖像,展示了他的品德和才华,将他的形象真实而崇高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还通过繐帐群公奠和楹书奕世传等描写,表达了对傅钦之的尊敬和敬仰之情。最后两句诗以云谁哭之恸和庆历老同年,表达了对傅钦之离世的惋惜和悲伤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傅钦之的赞美和悼念,展现了诗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也抒发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其他诗经

送许云程大行奉使还琼为宫保海公营墓

送许云程大行奉使还琼为宫保海公营墓,明代,王弘诲,

清朝耆硕里中闻,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边剑舄拥风云。

茂陵遗草归时奏,庾岭寒梅到处芬。知是灵均门下客,大招何处拟骚文。

25

杨廷宪修障海塘妙得古法但百世之工非朝夕可致所冀增高倍厚坚表实里迟之以岁月庶可持久诗以寄之

作者:张宁(未知)

杨廷宪修障海塘妙得古法但百世之工非朝夕可致所冀增高倍厚坚表实里迟之以岁月庶可持久诗以寄之,未知,张宁,

吾闻浙江潮,涌撼世莫比。回流趣盐官,一射数百里。

海盐当其冲,适际东北趾。何年作长防,去郭数丈许。

叠石类悬崖,壁立瞰其涘。刳中实外障,高岸湮入水。

表里河海间,相隔才一指。譬如溃瓜形,皮好肉已毁。

潮来石奋角,潮缩石拔齿。时平渐离缺,风迅遽披靡。

工役岁无涯,漂荡日常耳。皇皇鱼鳖民,藐藐轩裳子。

剥床不及肤,解牛未得理。岂无达务才,遗我徒好语。

使君人中英,万物备一已。询咨度豁如,瞻顾心隐只。

秦鞭竟空谈,汉縆无用此。轩然巨鳌侧,坦若长坡迤。

罅漏互蔽亏,力势相并倚。盈不与潮斗,缩不随浪委。

肉厚骨不疏,腹饱背复偻。何期既倒阔,忽见急流砥。

但恐述者能,不类创智美。速成功易隳,举重力易弛。

安得百使君,历岁如大禹。

94

虎丘饮饯舟中书呈诸亲友

作者:郑鹏(明代)

虎丘饮饯舟中书呈诸亲友,明代,郑鹏,

画舫夷犹野水滨,异乡相见转相亲。岸傍灌木长含雨,树里啼莺巧避人。

高阁平舒千里目,浮生未定百年身。深杯到手休辞醉,更与从容尽几巡。

29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懒栽番岳花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懒栽番岳花,元代,刘庭信,

懒栽番岳花,学种樊迟稼。心闲梦寝安,志满忧愁大。无福享荣华,有分受

贫乏。燕度春秋社,蜂喧早晚衙。茶瓜,林下渔樵话。桑麻,山中宰相家。下一

局不死棋,论一着长生计。服一丸延寿丹,养一口元阳气。看一片岭云飞,听一

会野猿啼。化一钵千家饭,穿一领百衲衣。枕一块顽石,落一觉安然睡。对一派

清溪,悟一生玄妙理。

39

初归杂咏七首 其七

作者:陆游(宋代)

初归杂咏七首 其七,宋代,陆游,

乞得身归且浩歌,萧然生世寄渔蓑。茶甘半日如新啜,墨妙移时不再磨。

山寺蹋云频独往,邻家穿竹自相过。棋枰胜负能多少,堪笑傍人说烂柯。

66

泊舟吴门访得姜贞文先生遗集其孙本渭即属予编次因寄声谷林父子 其一

泊舟吴门访得姜贞文先生遗集其孙本渭即属予编次因寄声谷林父子 其一,清代,全祖望,

此行无足供清娱,喜购梁鸿殉葬书。小艇孤灯排月表,墨痕犹和泪痕储。

7

村路

村路,宋代,周端臣,

雨馀村落迥,祇有鹊营巢。一径晓烟合,千林春翠交。

断桥斜搭板,破屋倒铺茅。闻说蚕初浴,柴门不敢敲。

84

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

偈颂四十一首 其六,宋代,释普宁,

一夏九十日,不觉已过半。管带牯牛儿,切忌随物转。

紧把鼻头索,莫放令宽缓。如是十二时,时时无间断。

收得纯熟,斥之不去。受人言语,不动不变。觌面当机,当机觌面。

82

安中尚书见招同诸公登雨华台

安中尚书见招同诸公登雨华台,宋代,郭祥正,

城南五里近,驱车稍停休。层台临古刹,欣陪清净游。

凭高送远目,考古思名流。更读琳琅篇,叙事何其周。

尸黎与法云,接迹居岩幽。趣将金仙谐,行匪邪径由。

至今手植松,千丈腾龙虬。悟发特异众,妙龄已依刘。

天华无根蒂,应讲来飞浮。帝释昔举手,此理谁可侔。

迩来表前踪,新亭压鳌头。空渚栖古月,大江浴清秋。

旷怀出十地,壮气横九州。三山连天门,水府卧金牛。

故国罗绮灭,深宫榛莽留。兴亡千岁间,愁绪如缲抽。

惟馀北岭云,无心自悠悠。高鸿正飞冥,网罗安得收。

公等真丈夫,问学皆渊丘。不应持使旄,归合登瀛洲。

桓桓鼎鼐司,落落金马俦。君臣若尧舜,明良互赓酬。

胡为慕瞿聃,玄微解而优。愿舒三日霖,慰此旱岁求。

乾坤涵润泽,使我醉两眸。咄嗟勿重陈,玉树后庭讴。

77

费家风次韵二首 其一

作者:刘跂(宋代)

费家风次韵二首 其一,宋代,刘跂,

行年病肺热,当暑极燔炮。宵分偶小息,起步驻凉飙。

咄此怪事发,天北起喧嚣。扶摇驾霹雳,万窍争怒号。

双耳不及掩,对语何由交。木作麻苇拔,瓦如埃

47

偈十二首 其九

偈十二首 其九,宋代,释文准,

钻真珠解玉板即易,看窟笼著楔却难。月色和云白,松声带露寒。

27

送中济侍郎帅庆得乘字

作者:杜纯(宋代)

送中济侍郎帅庆得乘字,宋代,杜纯,

羌马轶河西,诏下绝贡聘。自是封疆臣,都俞命弥敬。

莫如小司徒,钦哉往临庆。貔貅十万人,大半爵公乘。

恩将怀其心,威足系其颈。牧无南向尘,指挥罔不定。

边氓歌夜耕,更续公刘政。今日燕西园,愧接儒林盛。

阳关断谁肠,笑把金钟听。家世本诗书,无劳霍去病。

51

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

作者:谢翱(宋代)

宝幢山寻黄提刑震旧避地处,宋代,谢翱,

甬东寺里逢陈若,双袖龙钟行带索。

问知黄公旧避逃,宝幢山下坐丛薄。

日惟一食祷先灵,不愿拾得不死药。

仰天呼号得正终,一往不复至城郭。

公初著书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子为户曹取公女,欲叙因由无与语。

得来与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识其处。

72

秋蕖

秋蕖,元代,丁鹤年,

绿水出红蕖,清丽世无比。旭日照新妆,盈盈明镜里。

亦有后时者,悽然抱孤蕊。欲开风露寒,寂寂含香死。

20

曹民部藏何太守山水障歌

曹民部藏何太守山水障歌,明代,祝允明,

苍烟横晚江,江树不可辨。远山虢国眉,近山鬒不变。

谁将元气夜半翻,凌乱少陵好东绢。幽人绝流一苇航,应恨可人不相见。

千村万落路不通,恐有闭门忘世翁。孔明渐老安石卧,谁为苍生起卧龙。

须臾云树开苍茫,始识九疑分潇湘。良工出自何水部,妙思已落陈思王。

陈思王,今葛谢,袖中翛翛有造化。萧斋晏坐对图画,时发云霖润天下。

38

野行因过废寺

野行因过废寺,明代,文徵明,

久客念摇落,意行还寂寥。馀寒栖短褐,斜日带荒寮。

岁事行将尽,羁䰟黯欲销。云房才咫尺,便觉远尘嚣。

47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三

马上口占谢诸送客十首 其三,明代,文徵明,

小试閒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缁尘。诸君亦自多情致,不送官人送散人。

34

腐儒吟

腐儒吟,明代,卢若腾,

藏舟于壑夜半走,藏珠于腹珠在否?大凡有藏必有亡,幸我身外毫无有。

我本海滨一腐儒,平生志与温饱殊;蹇遭百六害气集,荏苒廿年国恩辜。

未忘报国栖荒岛,毖慎嫌疑不草草;逢人休恨眼无青,览镜自怜发已皓。

发短心长欲问天,祖德宗功合绵延;二十四郡有义士,普天率土岂寂然。

天定胜人良可必,孤臣梦夹虞渊日;西山薇蕨采未空,夷、齐安忍躯命毕。

24

赠大司农毕老公祖

赠大司农毕老公祖,明代,曾曰唯,

锦衣当昼游,冥鸿羡元老。名哲澄灵襟,保身机独早。

纶綍稠叠颁,宁比归来好。钧竿风雨收,惊涛一线扫。

东鲁山色秾,可以狎绮皓。束公扶天手,林泉属幽讨。

美哉喉舌司,荥旋亦奇造。

50

答李鳌峰别驾二首 其二 答天关

答李鳌峰别驾二首 其二 答天关,明代,湛若水,

大隐羊城过几寒,两湖三岛怕人看。欲移枕席无人地,直向祝融峰嵿安。

56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