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我所敬,未尝言嗫嚅。
李子我所畏,气豪才有余。
自昔得二子,重之比璠璵。
喜今至是邦,乃与二子俱。
刘子忽告行,具舟下东吴。
念欲相挽留,佐我治文忆。
天台望其来,交章满公车。
李子复继往,刺史亲题舆。
似云日延伫,正此州家须。
二子古益友,终岁可与居。
一朝舍我去,别泪湿襟裾。
刘子是我所敬佩的人,从未言语迟疑。李子是我所敬畏的人,气概和才华都超群。自从得到这两位朋友,重如珍宝。如今喜悦地在这里相聚,与两位朋友共饮。刘子突然告知要离去,准备乘船去东吴。我心中想挽留他,帮助我治理文书的回忆。朝天台远远望着他的离去,把信函交给马车。李子也跟随前行,刺史亲自题写他的船。仿佛云彩停留不去,正是这州府需要他。这两位朋友是我古老而可靠的伙伴,终年可以共同居住。一旦有一天他们离开我,离别的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襟。
这首诗词表达了晁公溯对刘子和李子的敬重和留恋之情。作者对刘子的赞扬之词表明他对刘子的品质和才华深感敬佩,而对李子的敬畏则表明李子的气概和才华让作者感到自愧不如。作者与这两位朋友相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但当刘子告知要离去时,作者内心充满了不舍和遗憾。他希望能挽留刘子,因为他需要刘子的帮助来治理文书,这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友谊和合作的珍视。
诗中描绘了刘子离去的情景,作者望着他离去的船影,心中感叹着他的重要性和所需。李子也决定跟随刘子离去,刺史亲自为他题写了船只,显示了李子的地位和重要性。最后,作者深情地表达了对这两位朋友的怀念和离别的伤感,泪水湿透了他的衣襟。
整首诗词通过描写作者与刘子、李子的交往和别离,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对才华和品质的赞美,以及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作者真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追求,也体现了宋代文人重视友情和交往的精神。
【南吕】一枝花 安庆湖雪夜,元代,沙正卿,
荒陂寒雁鸣,远树昏鸦噪。断云淮甸阔,残照楚山高。古岸萧萧,败苇折芦
罩,穿林荒径小。水村寒犬吠柴荆,梅岭冻猿啼树杪。
【梁州】野烟暗迷合渡口,渔灯明照破江皋。溪边望罢归村路。野塘萧索,
暮景寂寥。半间草厦,一榻橛床。冷清清伴我萧条,到黄昏恶限才交。ゐ惶运环
海般相连,烦恼乡石城般围绕,离愁阵铁壁般坚牢。怎生,得逃?百千般无计把
凄凉傲,愁恰去闷来到。愁和闷共凄凉厮缠缴,不离我周遭。
【三煞】安排下孤闷供诗料,收拾聚闲愁注酒瓢,假开怀直饮得醉。独
拥衾,都忘尽伤心怀抱,才睡美又还闹,篱畔筛风竹韵敲,惊梦无聊。
【二煞】破窗鸣雨霰风犹恶,漏屋垂冰蚕冻未消,梦回酒醒越难熬。万籁皆
鸣,更一点残灯斜照。供愁恨献烦恼,破思虑忧愁厮定害,暗消了年少。
【尾】黄昏时春色生容貌,清镜晓秋霜点鬓毛。愁虽是多,恨也不少。衰了
潘容,瘦了沈腰。镜里端详,心下暗约。端详罢怎不教我心焦,则一夜剩添十岁
老。
哀东七三首 其一,清代,郑孝胥,
中年念儿女,刚性殊曩昔。眼中第三儿,抱玩辄不释。
咿哑才学语,见爷已解索。吾怀虽抑郁,为汝长暂适。
亲党共誇慧,比似珠的皪。何时大疏忽,不节使伤食。
投药若小瘳,日日看愈瘠。出愁入亦愁,弥月疾随革。
冬至幸脱命,小寒过不得。父怜母复爱,抚汝两脚直。
步蟾宫·团圞小酌醺醺醉,宋代,章谦亨,
团圞小酌醺醺醉。厮捱著、没人肯睡。呼卢直到五更头,便铺了妆台梳洗。庭前鼓吹喧人耳。蓦忽地、又添一岁。休嫌不足少年时,有多少、老如我底。
望洞庭,宋代,刘敞,
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
远游世俗隘,偶此耳目豁。淅沥临清风,滂沱濯炎热。
萧萧霜林暮,蔼蔼芳草歇。壮观激我怀,当歌意复咽。
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惨淡虞帝魂,九疑莽嵽嵲。
况闻屈贾辈,各赐楚汉玦。至德无复还,后王寝衰缺。
滔滔更南征,郁郁抱忉怛。太湖虽云深,未救怀古渴。
再简林子夫,宋代,敖陶孙,
糟丘酒无时,释麺云涛翻。
前身阮步兵,搜句急追奔。
诗清酒更冽,自扣玻璃盆。
缅怀君家翁,满怀蟠虞轩。
职当调九鼎,小却护北门。
胸中补衮线,岂但民瘼痊。
胡为坐海山,揖客通寒温。
边庭失细大,益我愁思繁。
今君富文采,色正语不喧。
念我死尘壒,妙语为返魂。
班班古罍洗,一笑三家村。
三星行赠季高,元代,李贯道,
三星射户金光芒,梧桐碧树栖鸾凰。窗前整夜合欢带,绣罗宛转成鸳鸯。
云屏雾帐轻于縠,珍簟斓斑织湘竹。美人振佩江上来,粉面团团照红玉。
桃腮杏脸天上娇,暖香腻色春妖娆。关雎窈窕泛流徵,子夜国香春梦遥。
重城漏断鸡声里,曙色曈昽照窗绮。暑天夜短君莫愁,百岁欢娱今夕始。
钦差经画江右属郡预备粮储等务,明代,翟溥福,
匆匆王事最关心,跋涉宁辞老病侵。彭蠡溯风舟泛泛,庐山拥雪马骎骎。
只愁民散思储粟,每畏天知却遗金。衰朽将何称补报,便应抗疏乞投簪。
续得蒋道林书付鹑野来者颇异之欲条答病未能小诗书扇代启三首 其二,明代,湛若水,
道大难容吾岂敢,和光瓦合讵吾情。孔孟共憎乡愿媚,乡评中半是中行。
朝皇极殿颁万历改元历时壬申十月朔二首 其二,明代,张元凯,
湛露收青汉,云韶出紫宸。颁来一统历,散去万家春。
宣室重禧肇,明堂受命新。世臣唯饱饭,常作太平人。
笔山歌寿傅翁,明代,罗洪先,
仙人驾赤凤,飘飘下文昌。天梁南斗落,楚域遥相当。
奇峰突岫选金穴,绝壑峭壁藏丹房。青藜夜照瑶函疏,綵毫昼写黄庭注。
珥管挥成白玉标,飞花散作青莲雾。忆昔绿杖谪云路,分符绾墨当奇数。
梦寐犹含五色光,经纶未染千章素。颖川车马辞风尘,角里衣冠化蘅杜。
留云驻日调清平,青案文绡霞锦横。春妍缥缈描难尽,晓势岧峣削不成。
尔时瑞鸑腾挥霍,章台云梦秋光薄。作赋宁夸池草工,论书不让笼鹅客。
虬掀豹炳千古雄,湘缣楚练一时空。孤峰阵扫万人敌,寒芒夜射三台宫。
直指豺虎避,独判山岳轻。皂囊柱下风轮疾,白简螭头雷斧鸣。
千里闻霜威,霜威如卓颖。天阍倚玉衡,太微露光景。
南望仙人庐,双鸟传金书。书中五千字,字字华玫琚。
云是上真诀,亦名东皇歌。不羡黄鹄举,不忧白驹过。
寿算永无极,绵绵若江河。始知发神秘,终然蕴天和。
洪厓一去今几何,广成千载那足多。愿从云外观图史,不向人间罥毕罗。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