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殿风流间世才,乞恩监郡筑高台。
杖游便觉开怀抱,石甃何须辟草莱。
奎壁九重文运焕,烟峦千里画图开。
爱山必欲斯民爱,沛泽行看早晚来。
直殿风流间世才,
乞恩监郡筑高台。
杖游便觉开怀抱,
石甃何须辟草莱。
奎壁九重文运焕,
烟峦千里画图开。
爱山必欲斯民爱,
沛泽行看早晚来。
《爱山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以山台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山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直殿风流间世才,
乞恩监郡筑高台。
杖游便觉开怀抱,
石甃何须辟草莱。
奎壁九重文运焕,
烟峦千里画图开。
爱山必欲斯民爱,
沛泽行看早晚来。
这首诗词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山台的热爱和对山水之美的赞美。在直殿之间,风景如画,人才辈出。作者谦卑地请求官府的恩典,筑起一座高台。手扶拐杖游山,感受到了开怀的愉悦,无需铺设石板来避开草地。山上的文人墨客才华横溢,他们的才情如同奎星在天空闪耀,九重奎壁上的文辉熠熠生辉。山峦如烟,画卷般展现在千里之外。爱山的人必然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沛泽的行人不管是早晨还是傍晚都会前来欣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作者将山台与人才风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对人文景观的向往。通过对山的描绘,诗词展现了山的壮丽和山水之间的和谐统一。整首诗词节奏流畅,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让人心生向往和欢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捕鱼图为夏得中题,明代,倪谦,
烟渚蒹葭扑晴雪,蓼花暗染猩猩血。七月八月江水深,戏藻穿蒲饱鱼鳖。
大船小船高揭篷,罾罩竞入洄流中。碧涛徐捲手初举,锦鳞翠鬣翻秋风。
个个肥鲜真可爱,石火争敲煮鲑菜。收筒欲向浦口归,携筐拟就沙头卖。
船尾儿牵阿母裳,瓦盆酒熟爷试尝。母笑持飧儿待哺,浑家共乐云水乡。
尽日忘情对鸥鸟,万事无萦贫亦好。却嫌富贵有危机,此身甘伴沧浪老。
蝶恋花·衰草残阳三万顷,宋代,辛弃疾,
衰草残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送舒同安监暂回上饶,宋代,韩淲,
秋入玉山静,羡君乘归轩。晓凉红蓼渡,晚晴黄叶村。
儿女罗酒浆,欢呼争候门。家人有真情,巷党无杂言。
岂不念别久,三年在真源。幸从帝里回,有命须腾骞。
嬉游且卒岁,馀事不足论。予方仰寸禄,日日思故园。
西湖虽云乐,而多车马喧。
二唁诗 少保张公,宋代,郑思肖,
将军本北人,归顺年已久。擢身将校中,腰绾中国绶。
身润白玉洁,面狞黑铁丑。刚勇有武威,功出众人右。
一朝天柱折,当昼丰其蔀。阴阳反铁炭,杯棬贼杞柳。
公卿文章士,尽醉马乳酒。未闻天地间,生死反噬狗。
幸有张将军,强哉气赳赳。生死不携异,宁受奸宄狃。
平生铁石肠,明白照九有。荧荧赤伏符,百拜悬右肘。
谋画入微茫,僵目拇撑口。死战拓山开,高擎日月走。
剖心喂龙雏,淋漓血双手。圣火寿绵绵,凡水焉能溲。
瞬目出死关,命在事非偶。张巡埋骨地,顽石变琼玖。
白光射天门,璀璨夺星斗。英气磨不坏,生公踵其后。
播荡大海外,若子死恋母。屈指我世祖,建武又乙酉。
恶兽脑百裂,始识狮子吼。天风吹新雨,浊劫净无垢。
大江东去 离豫章舟泊吴城山下作,元代,王旭,
南游三载,只江山、不负中原诗客。万里行装无别物,满意风云泉石。牛斗星边,灵槎缥缈,鬓影银河湿。哀歌谁和,剑光摇动空碧。回首帝子长洲,洪崖仙去,风雨鱼龙泣。海外三山何处是,黄鹤归飞无力。天下佳人,袖中瑶草,日暮空相忆。乾坤遗恨,月明吹入长笛。
赵司教报满赵柳州人其门下杨生索诗为赠,明代,卢龙云,
十年曾记柳江湄,折柳樽前赠别离。望远星高荀氏里,怀人春满谢家池。
鱼鸿异地风尘渺,桃李山城雨露私。最喜弹冠将及代,鳣堂遗事总堪期。
诸公送余出郊心公诗先成赋和,明代,释函可,
平生不作有情别,此日河桥泪欲垂。共是异乡愁独往,非关绕树叹无枝。
因君马上临岐句,添我山中静夜思。衰病况兼寒雪重,春来杖屦未须期。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