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

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

玄猿啸白日,丹凤巢桐柯。

灵芝秀深谷,祥云盛嵯峨。

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

迥闻樵采木,曲涧沿珠螺。

鸟乐山深邃,予欢颜亦和。

野人逢问处,乐道正婆娑。

0

诗文译文

夏天已离去,钟山上的小山坡,

幽静的岩石中充满了欢乐。

微风从南方吹来,

松林中鸣响着弦歌。

黑猿在白日啸叫,

红凤筑巢在桐树枝上。

深谷中生长着灵芝,

祥云盛开在嵯峨的山峰上。

透过树隙看到天空的碧蓝,

天空清澈如绿色的荷叶。

远处传来樵夫采伐木材的声音,

曲涧沿着珍珠般的螺旋流动。

鸟儿在深邃的山中欢乐,

我也因此而欢笑。

在山野中遇到问路的人,

愉悦地指引正是婆娑的道路。

诗文简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描绘了一个幽静山野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钟山的景色,展示了山间清幽的氛围。薰风自南方吹来,松林中的鸟儿鸣唱,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玄猿在白天高声啸叫,丹凤筑巢在高大的桐树上,生动地表现了山中的生物多样性。

诗中还描绘了山中的灵芝和祥云,灵芝在深谷中秀美生长,祥云盛开在高耸的山峰上,给人以神秘和宏伟的感觉。

诗中的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等描写,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深的喜爱。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与山野相遇的情景,作者欢迎问路的人,并乐意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山野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读者在中可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诗文赏析

这首诗词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描绘了一个幽静山野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钟山的景色,展示了山间清幽的氛围。薰风自南方吹来,松林中的鸟儿鸣唱,给人以宁静和愉悦的感觉。玄猿在白天高声啸叫,丹凤筑巢在高大的桐树上,生动地表现了山中的生物多样性。

诗中还描绘了山中的灵芝和祥云,灵芝在深谷中秀美生长,祥云盛开在高耸的山峰上,给人以神秘和宏伟的感觉。

诗中的树隙观天碧、天清似绿荷等描写,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深的喜爱。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与山野相遇的情景,作者欢迎问路的人,并乐意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的宁静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整首诗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描绘了山野的宁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读者在中可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其他诗经

泊舟晚兴 其二

泊舟晚兴 其二,明代,王彦泓,

烟林晚泊惬幽心,况有沿堤络纬音。溪雨送凉来枕簟,瓶花横影到衣襟。

烧残败叶茶初沸,病倒羸童酒自斟。潘岳遇秋多感慨,不堪重写悼亡吟。

97

丙午初冬得心腹痛疾大下而愈羸耗不支方在告卧燕堂东偏闻民间前一夕被盗者慨然有感

作者:陆游(宋代)

丙午初冬得心腹痛疾大下而愈羸耗不支方在告卧燕堂东偏闻民间前一夕被盗者慨然有感,宋代,陆游,

愔愔四壁空,宛宛一室奥。雨声静更闻,雨气深不到。

下帘设纸屏,篝火支药灶。勿言此幽陋,足以养衰眊。

颇闻闾里间,比夕多狗盗。游徼无乃阙,鳏寡将孰告。

家贫未决去,禄食当念报。卧痾畴敢安,起立掷吾帽。

23

江南曲五首 其四

江南曲五首 其四,唐代,丁仙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7

回乡三首 其一 儿时故居

回乡三首 其一 儿时故居,近现代,刘雄,

依然白垩间红砖,水绕山环绝可怜。我意悬旌寻旧迹,一庭绿暗似当年。

6

雨中望条山

作者:王翰(唐代)

雨中望条山,唐代,王翰,

树色昏昏惨不开,静林何处是楼台。峦光隔户乍无有,云影过帘常往来。

虞坂泥深愁困骥,傅岩碑湿自生苔。翠屏何日重相对,欲倩南风扫宿霾。

10

诗偈 其一五八

作者:庞蕴(唐代)

诗偈 其一五八,唐代,庞蕴,

四大本无情,清虚无色声。达人悟空理,知法本无生。

诸佛常现前,妙德亦同行。无无无障碍,心牛不肯耕。

66

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

作者:韩琦(宋代)

答袁陟节推游禅智寺,宋代,韩琦,

春去惜馀景,偶来郊外观。芜城千古恨,一顾殊悲酸。

荒祠枕大道,尚记吴城邗。远近绿阴合,水衬红荚残。

陇麦齐若剪,随风卷波澜。罢农喜有望,守臣心粗宽。

萧疏禅智寺,坏址不甚完。丛花乱芍药,篱竹摧琅玕。

空有亭亭柏,成行如笔端。供帐具朝膳,僚寀成清欢。

小杜诗板暗,乐石曾未刊。乘兴诣茶圃,百步登平峦。

摘焙试烹啜,甘挹零露漙。午过倦微暑,堤路腾归鞍。

天子忧岁旱,引咎古所难。列郡承新诏,朝夕弗敢安。

况此行春意,固不在游盘。朝廷责吏治,莫若久其官。

政和气亦应,灾沴无由干。愿循三载旧,庶几酬素餐。

4

北伐行

作者:严羽(宋代)

北伐行,宋代,严羽,

王师北伐何仓卒,六郡丁男亳州骨。空见朝陵奉使回,群盗翻来旧京阙。

襄阳兵马天下雄,尚书兄弟才杰同。偏裨入救嗟已晚,万国此恨何时终。

66

寄胡竹洲

寄胡竹洲,宋代,张至龙,

野菜生根土亦香,寒林晴久漏春阳。

山临古画开当户,蜗学名书篆满墙。

密竹旋删嫌碍月,青柑迟摘待经霜。

儿童闲取池头水,剜破琉璃绿一方。

82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

作者:罗适(宋代)

忆梁王寺过远桥寄昉师,宋代,罗适,

长忆溪桥避暑时,天风六月袭人肌。水随地脉来无尽,云过山头去不知。

拂面稚松应偃盖,当年游子已庞眉。凭师莫动溪边石,留待东归题好诗。

18

杏花

杏花,宋代,葛天民,

陌上春泥苦未乾,绛唇渐吐不禁寒。

海棠尚晚教谁伴,山帽冲风每自看。

声好最怜清晓卖,味甘长纪绿阴团。

年年过雨胭脂落,时序关心有几般。

14

宿吕城舟中

作者:武衍(宋代)

宿吕城舟中,宋代,武衍,

古堞遗踪何处寻,断烟残日意沈沈。

飞湍过闸风雷怒,峭岸如山草木深。

灯火邻船喧客枕,江天漂梗碎乡心。

明朝沽酒析丰市,怊怅无人伴苦吟。

14

登屴崱峰宿涌泉寺得仍字

作者:王称(明代)

登屴崱峰宿涌泉寺得仍字,明代,王称,

翠微白云里,逢秋思一登。耸身蹑云壁,飞泉摇古藤。

洞豁海天际,坐见万景澄。饮涧动群鹿,宴林逢真僧。

邀我宿化城,珠林悬古灯。寥寥片月上,悄悄天籁凝。

因悲向城市,尘发秋相仍。

42

会稽颂 其九

会稽颂 其九,宋代,诸葛兴,

悄丛祠兮江之湄,懔予心兮肃祗。表卓行兮尚之祀,垂妙辞兮淳之碑。

嗟窈窕兮践天性,一念烈兮万古镜。山眉兮苍苍,江练兮茫茫。

江之水兮可谒,娥之灵兮不可歇。

30

题罗江云盖寺二首 其二

题罗江云盖寺二首 其二,宋代,程公许,

处处名山屐齿留,尽忙也合此閒游。重楼高压青螺顶,二水横分白鹭洲。

岁月尽饶僧结足,风烟耐与客消愁。红尘岐路重回首,车毂憧憧古益州。

62

直舍纪事二首 其二

直舍纪事二首 其二,宋代,程公许,

岂不怀归畏简书,人生何处不蘧庐。静看世态冥心久,贪问生涯画计疏。

休作劳神狙赋芧,可同贪啄鸟驯除。饭疏有味亲长健,此乐千金莫换渠。

96

题李仲宾使君画潇湘烟雨竹

题李仲宾使君画潇湘烟雨竹,元代,吾丘衍,

绿云绕湘川,九疑亦微茫。帝子不可见,碧鸾自翱翔。

李侯洒秋毫,冉冉烟雨乡。猿啸非我听,龙枝日腾骧。

缅怀濯缨人,于焉咏沧浪。折我青琅玕,与之拂扶桑。

88

客遗木香酝

客遗木香酝,元代,黎伯元,

黄封恩赐梦寥寥,胸次何时磊落浇。才士日新惭楚酝,酒徒星散守颜瓢。

霞生双脸衰能壮,春透三池渴渐消。酝酿太平谁曲蘖,弓旌未许傅岩招。

99

九月二十八夜梦中作

九月二十八夜梦中作,明代,文徵明,

碧桐已萧萧,冰谷流决决。独行苍莽间,犬吠人迹绝。

旭日穿树林,青烟忽消灭。时看殿檐风,吹落松上雪。

38

一月之间惠武夷茶者三至口占三首 其一

一月之间惠武夷茶者三至口占三首 其一,明代,卢龙云,

九曲溪流下,浮来物色新。斜封先后至,俱道武夷春。

95
古文诗经

推荐诗人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 李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 李贽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 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 曹雪芹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