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摇落市烟青,石壁方严水面平。
若问滩流何太咽,定随行客学吞声。
】
江中的枫叶在市区的烟雾中摇曳着,
石壁峻峭,水面平静。
如果你问这滩流为何如此低沉悲鸣,
定会有行旅之人以吞声为教。
【
诗词:《中江道中》
朝代:宋代
作者:李新
江枫摇落市烟青,
石壁方严水面平。
若问滩流何太咽,
定随行客学吞声。
【】
江中的枫叶在市区的烟雾中摇曳着,
石壁峻峭,水面平静。
如果你问这滩流为何如此低沉悲鸣,
定会有行旅之人以吞声为教。
【】
《中江道中》是李新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这首诗以江中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枫的飘落、市区的烟雾、石壁的峻峭和水面的平静,表达了一种含蓄的思考和情感。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江中的景色。江枫摇落,烟雾弥漫,给人以凄凉之感。石壁方严,水面平静,展示了大自然的庄严和平和。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美的氛围。
后两句则引发了一种哲思和思考。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暗示了一种内心的探索和反思。滩流低沉悲鸣,似乎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痛苦和哀伤。然而,行旅之人却懂得吞声忍受。这里的“吞声”不仅仅是指行旅之人在旅途中不敢发声,更多的是一种内心的克制和咀嚼。行旅之人在旅途中经历了各种艰辛和困扰,他们学会了沉默和忍耐,将内心的苦痛深深埋藏。
整首诗透露出一种典雅而含蓄的哲思情怀,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相契合。通过对江中景色的描绘和对行旅之人的隐喻,诗人表达了人生的苦痛和忍耐,以及对自然和人生哲学的思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具有意境和韵味,给人以深思和共鸣的空间。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惜奴娇 荷花,清代,庄棫,
红晕脂痕,照出水、新妆靓。幽情共、绿云低映。一曲西洲,谁采取、亭亭影。
人静。对西风、凌波自省。水佩风裳,偏又报、凉秋信。
舞衣冷、幽香满径。压鬓谁簪,枉负了、闲心性。漫咏。
泛一舸、田田万柄。
【中吕】迎仙客 十二月,元代,未知作者,
头懒抬,眼慵开,花酒偶然都到来。酒浮香,花放彩。小玉前来,试演迎仙
客。正月
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
闹。二月
春日暄,卖饧天,谁家绿杨不禁烟?闹花边,簇队仙。送起秋千,笑语如莺
燕。三月
修禊潭,水如蓝,车马胜游三月三。晚归来,酒半酣。笑指西南,月影蛾眉
淡。四月
红渐稀,绿成围,串烟碧纱窗外飞。洒蔷薇,香透衣。煮酒青梅,正好连宵
醉。五月
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彩丝缠,角粽新。楚些招魂,细写怀沙
恨。六月
庭院雅,闹蜂衙,开尽海榴无数花。剖甘瓜,点嫩茶。笋指韶华,又过了今
年夏。七月
乞巧楼,月如钩,聚散几回银汉秋。遣人愁,何日休?织女牵牛,万古情依
旧。八月
风露清,月华明,明月万家欢笑声。洗金觥,拂玉筝。月也多情,唤起南楼
兴。九月
湘水长,楚山花,染透满林红叶霜。采秋香,糁玉觞。好个重阳,落帽龙山
上。十月
万木枯,早梅疏,天气小春十月初。酒频沽,橙羡刳。暖阁红炉,胜有风流
处。十一月
暖律通,应黄钟,刺绣暗添一线功。小帘栊,斗帐中。玉软香浓,醉枕梅花
梦。十二月
春未回,雪成堆,新酿瓮头泼绿醅。恰传怀,人早催。赏罢红梅,准备藏阄
会。唤玉蛾,捧金波,听遍四时行乐歌。得蹉跎,且快活。万事从他,醉倒和衣
卧。
题弟纲举之奉仙之室曰小蓬莱,宋代,王迈,
吾祖有方平,曾与麻姑会。沧溟化为田,弹指五百岁。
又有仙人乔,神游八极外。朝舄作凫飞,世缘比蝉蜕。
寥寥千载后,之子得正派。风度亦可人,春秋况未艾。
朝搬紫河车,暮结飞霞佩。严事钟与吕,信心终不退。
经营白玉坛,肖象俨相对。四面来青山,献奇飞羽盖。
炉熏彻玉虚,剑水清尘界。琼笈阅千函,丹方探三昧。
谁谓三凫遥,近在吾境内。蓬莱若云小,孰能为之大。
金山寺,宋代,朱晞颜,
江山清绝处,一刹涌青莲。门挹吴山翠,堂凝楚岸烟。
金银开世界,龙象护人天。晴耸危梯直,阴穿古洞连。
妙香清五蕴,胜境断诸缘。晓雨龙听讲,秋风鬼唤禅。
廊深僧呗合,山匝寺钟圆。怪石虬蟠墓,惊涛雪溅船。
宗乘湖海集,诗老古今传。地尽东南坼,江空象纬悬。
青冥知有路,爽气欲无前。唤起乘槎兴,清辉近斗边。
奉陪方从教泛东湖,宋代,洪朋,
可人一宇宙,十顷降魔镜。彼美撰清明,令我赏兹胜。
荷芰相因依,投壶入鱼艇。龙蛇上峥嵘,两浒静相映。
木末隐兰若,风中度钟磬。夏虫语交加,此中有真静。
对此亦何言,妙处心已领。聊复归去来,日入西峰暝。
满江红,明代,吴易,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
香水锦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尚翻来、吴越旧春秋,伤心切。
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
花月烟横西子黛,鱼龙沫喷鸱夷血。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丁卯春日陈行天梁未央婆塞戒各以诗见投赋答四首诸子于诃林禅堂受优 其二,明代,黎遂球,
万事沉浮共一觞,算来多是费肝肠。儿郎白面心相许,侠客青萍手自将。
海内结交鱼腹烂,枕间言笑麝脐香。凭君欲问栖禅事,恰似游人却望乡。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