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舟而从陆,逦迤步巑屼。
绿畦平野宽,青嶂四面还。
春容行万状,平挹跬步间。
行行二十里,窈窕入我山。
故山迎故人,禽鸟俱懽颜。
清泉响琚佩,列峰拥髻鬟。
回视尘嚣廛,相去隔几关。
幽谷多白云,可与相对閒。
不妨自吟哦,但恐好句悭。
更须穷胜事,尚喜两脚顽。
皇皇欲何之,并游当忘还。
舍弃船只,步入陆地,曲折蜿蜒的山道。
绿色的田畦,平坦广阔,四周是青山峻岭。
春天的景色千姿百态,步行间沐浴其中。
行走二十里,我进入了一座幽静的山谷。
故乡的山峦迎接着故人,鸟儿们都欢欣笑颜。
清澈的泉水发出琚佩般的声音,高山环绕着头发盘起的妇人。
回首看尘世的喧嚣和繁华,我们相隔几重关隘。
幽谷中弥漫着白云,我们可相对自在地闲逸。
不妨自己吟唱,只是担心珍贵的诗句会变得吝啬。
还需体验更多胜事,喜欢用双脚去探索。
我们要去何处,游玩时应忘记归程。
这首诗以游历山水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船只,踏上陆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步行的情景。田畦平坦广阔,青山环绕四周,展现了宁静和壮丽的山水景色。
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行走,感受万千变化,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二十里的行程之后,诗人进入了一座幽静的山谷,故乡的山峦欢迎着他的归来,禽鸟们也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清澈的泉水发出悦耳的声音,高山环绕着头发盘起的妇人,形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诗人回首望着尘世的喧嚣和繁华,意味着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幽谷中弥漫着白云,与自然相对而闲逸。诗人表示不妨自己吟唱,但略带忧虑,担心珍贵的诗句会变得吝啬,表达了对诗词艺术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自省。
最后两句\"还需体验更多胜事,喜欢用双脚去探索。我们要去何处,游玩时应忘记归程\"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游玩和旅行的向往。诗人认为人们在追求胜利和成就的过程中,应该忘记归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诗词艺术的珍视和对这首诗词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追求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步行进入陆地,抛弃船只,展示了对返璞归真的追求。他在行走的过程中领略春天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化。进入幽静的山谷,诗人迎接故山和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描绘清泉的声音和高山环绕的景象,诗人展现了宁静和和谐的境界。诗人回首尘世的喧嚣和繁华,表达了远离尘嚣的愿望,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最后两句呼应了整首诗词的主题,表达了对冒险和探索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由和追求的不懈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自由追求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和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追求真善美的追求。
:
这首诗以游历山水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船只,踏上陆地,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道步行的情景。田畦平坦广阔,青山环绕四周,展现了宁静和壮丽的山水景色。
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行走,感受万千变化,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二十里的行程之后,诗人进入了一座幽静的山谷,故乡的山峦欢迎着他的归来,禽鸟们也洋溢着喜悦的表情。清澈的泉水发出悦耳的声音,高山环绕着头发盘起的妇人,形成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诗人回首望着尘世的喧嚣和繁华,意味着他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幽谷中弥漫着白云,与自然相对而闲逸。诗人表示不妨自己吟唱,但略带忧虑,担心珍贵的诗句会变得吝啬,表达了对诗词艺术的珍视和对文学创作的自省。
最后两句\"还需体验更多胜事,喜欢用双脚去探索。我们要去何处,游玩时应忘记归程\"表达了诗人对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赞美,以及对游玩和旅行的向往。诗人认为人们在追求胜利和成就的过程中,应该忘记归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诗词艺术的珍视和对这首诗词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追求真善美的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步行进入陆地,抛弃船只,展示了对返璞归真的追求。他在行走的过程中领略春天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变化。进入幽静的山谷,诗人迎接故山和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通过描绘清泉的声音和高山环绕的景象,诗人展现了宁静和和谐的境界。诗人回首尘世的喧嚣和繁华,表达了远离尘嚣的愿望,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最后两句呼应了整首诗词的主题,表达了对冒险和探索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由和追求的不懈追求。整首诗词以自然山水为背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自由追求的珍视。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对自然、人生和追求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追求真善美的追求。
双庙怀古,元代,王恽,
铁舆动地来,猎火烬九县。睢阳东南冲,江淮国所援。
蔽遮不使前,恢复可立见。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
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最难结众心,存殁匪石转。
彼苍畀全节,谁为落贼便。已矣君不忘,握爪掌为穿。
竟能济中兴,淮海了清奠。至今忠烈气,皎皎白日贯。
贺兰观成败,不饮浮屠箭。杀亡计多寡,此论诚可辨。
我来拜遗像,凛对如生面。乞灵激懦衷,剸决刚同鍊。
朔风吹树声,尚想登陴战。暮倚晕月城,悲歌泪如霰。
百合,宋代,王右丞,
少陵晚崎岖,托命在黄独。天随自寂寞,疗饥惟杞菊。
古来沦放人,馀馨被草木。我客汉东城,邻曲见未熟。
不应恼鹅鸭,更忍累口腹。过从首三张,伯仲肩二陆。
赪肤分子姜,云茁馈萌竹。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
软温甚蹲鸱,莹净岂鸿鹄。食之傥有助,盖昔先所服。
诗肠贮微润,茗椀争馀馥。果堪止泪无,欲从望乡目。
【中吕】喜春来 六艺礼夙兴,元代,马致远,
六艺
礼
夙兴夜寐尊师行,动止浑绝浮浪名,身潜诗礼且陶情。柳溪中,人世小蓬瀛。
乐
宫商律吕随时奏,散虑焚香理素琴,人和神悦在佳音。不关心,玉漏滴残淋。
射
古来射席观其德,今向樽前自乐心,醉横壶矢卧蓑阴。且闲身,醒踏月明吟。
御
昔驰铁骑经燕赵,往复奔腾稳似船,今朝两鬓已成斑。机自参,牛背得身安。
书
笔尖落纸生云雾,扫出龙蛇惊四筵,蛮书写毕动君颜。酒中仙,一恁醉长安。
数
盈虚妙自胸中蓄,万事幽传一掌间,不如长醉酒垆边。是非潜,终日乐尧年。
从军行二首 其一,南北朝,王褒,
兵书久闲习,征战数曾经。讲戎平乐观,学戏羽林亭。
西征度疏勒,东驱出井陉。牧马滨长渭,营军毒上泾。
平云如阵色,半月类城形。羽书封信玺,诏使动流星。
对岸流沙白,缘河柳色青。将幕恒临斗,旌门常背刑。
勋封瀚海石,功勒燕然铭。兵势因麾下,军图送掖庭。
谁怜下玉箸,向暮掩金屏。
太庙颂歌,两汉,王粲,
思皇烈祖。时迈其德。肇启洪源。贻燕我则。我休厥成。聿先厥道。
丕显丕钦。允时祖考。绥庶邦。和四字。九功备。彝乐序。
建崇牙。设璧羽。六佾奏。八音举。昭大孝。衎妣祖。念武功。收纯祜。
于穆清庙。翼翼休徵。祁祁髦士。厥德允升。怀想成位。咸在宫。
无思不若。允观厥崇。
奉和郎中游仙岩四瀑布寄包秘监李吏部赵婺州中丞齐处州谏议十四韵,唐代,李缜,
符守分圭组,放情在丘峦。悠然造云族,忽尔登天坛。
求古理方赜,玩奇物不殚。晴光散崖壁,瑞气生芝兰。
中有四瀑水,奔流状千般。风云隐岩底,雨雪霏林端。
晶晶含古色,飕飕引晨寒。澄潭见猿饮,潜穴知龙盘。
坐憩苔石遍,仰窥杉桂攒。幽蹊创高躅,灵药馀仙飧。
携赏喜康乐,示文惊建安。缣缃炳珠宝,中外贻同官。
末调亦何为,辄陪高唱难。惭非御徒者,还得依门栏。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详细)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详细)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详细)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详细)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详细)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详细)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详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详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详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详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详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详细)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详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详细)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详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详细)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详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详细)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详细)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详细)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详细)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详细)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详细)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详细)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详细)
Copyright © 2024 gwsj.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古文诗经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68283号